《无处不在的翻译》这本书探索了翻译的内涵,认为翻译既是一种解释学的、伦理的、语言学的和人际的实践,更是一种关键的认识论概念。翻译为各个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础,同时质疑和挑战了许多传统的边界,并提供了一个超学科的认识论范式。通过采取创新的研究方法,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翻译是无处不在的。本书跨越哲学、认知语言学、人类学,对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概念进行了颠覆性的阐释,对国内界定翻译的讨论大有裨益。 作者在章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前提,即翻译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大到无处不在。第二章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翻译即理解、解释和诠释。第三章强调翻译是一种过程。第四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将翻译重写为意义、概念化、解释和隐喻。第五章从人类学角度说明翻译是与他者及自我的相遇。
刘宓庆 (1939 2023),祖籍湖南新宁,中国当代知名翻译理论家。刘氏长期从事翻译实务与理论研究,创建了翻译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后期的功能理论观以维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为导向,在国际学术界备受重视。 本书旨在全面介绍 刘宓庆翻译理论 ,其中列举了刘宓庆的各种著作,并撰写了刘宓庆翻译理论总论,从汉英对比研究、文化翻译、翻译美学、翻译语言哲学、翻译教学和翻译思想研究等六个方面梳理了刘宓庆翻译理论,同时每位梳理者基于自己的视角展开思考。
《鲁迅翻译思想研究》探讨了鲁迅关于引进文化方面的几个问题。指出鲁迅的翻译思想以 立人 为指归,体现了对愚昧的弱国子民的启蒙诉求。鲁迅希望通过翻译 别求新声于异邦 ,实现国人的思想改造和建设,催生自立自强、科学理性、平等博爱的新人。鲁迅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翻译路径和翻译方式都体现着 立人 的诉求。鲁迅翻译的取材思想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弱国地位、鲁迅自身弱国子民的处境密切相关:体现出拒绝暴力、取向真实、瞩目边缘等特征,也具有呼唤平等与博爱的思想倾向,更具有为自我、儿童、民众 立人 服务的宗旨。国家和作家也是鲁迅翻译选材的重要考虑因素:鲁迅出于自身的定位对原语国进行选择,出于自身的处境刻意突出那些处于困厄中的作家。鲁迅采用的欧化翻译策略表达的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走向的思考,终指出
......
翻译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随后该领域的研究在 范围内呈指数性增长,其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也被多次记述(如Baker,2001;Munday,2010;Lambert,2013;Bassnett,2014)。因此,本书仅对其历史做简要概述,让不熟悉翻译研究的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为进一步阅读不同流派和方法的相关文献提供重要参考,并激发那些希望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的兴趣。本书将重点聚焦于一些主要争议,以及 影响力的研究传统上,这些传统为当代多模态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础。
......
本书是一部研究我国“译学”的专题著作,根据我国译学历史发展的轨迹,分“中国古代的译事及论说”、“晚清时期的译论”、“民国时期的译论”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译论”四个部分,论述了中国译学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展现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勾勒出我国译学理论发展的明晰脉络,对我们了解和研究传统译学理论、建设与时俱进的现代译学理论都是一份很宝贵的资料。
本书共收录论文19篇,汇集了多位学者在翻译跨学科、翻译理论、翻译技术及翻译实践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旨在跟踪翻译跨学科研究的学界动态,关注翻译与语言学、阐释学、交际学、符号学、传播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及脑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引领翻译跨学科研究的未来发展。
吕乐、闫栗丽编著的《翻译项目管理》共10章,章概述了翻译行业状况;第2章介绍项目管理研究成果,也是本书翻译项目管理研究的理论支撑;第3章对翻译项目管理进行综述,总结和探讨了翻译项目管理的特征,对翻译活动进行了分类;第4章讨论了翻译行业标准,对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翻译行业标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第5至第8章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对笔译、口译、视频翻译、本地化翻译及本地化翻译服务进行了深入探讨;第9章专门讨论了翻译技术和翻译管理技术(主要技术内容由SDL和传神(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0章介绍了翻译服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本书可为语言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寻求语言服务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作为翻译专业和MTI教育的教学参考资料。
该教材 版为本社2014年版《英译汉理论与实践》。在保持主编和原作者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补充了实力 强的编写队伍,历时近一年,全面修订完成。该书特点有二: 1.该教材重在探讨英译汉中涉及到的相关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问题。不仅注重加强英汉基础技能的训练,拓宽英汉跨文化交际的视野,还特别注重将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复合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满足 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对翻译人才培养的需要。 2.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而且系统性也很强;不仅注重中西翻译理论及英汉翻译标准的论述,而且注意系统地分析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并从英汉词、句及语篇的角度,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日译》是一本面向日汉MTI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教材,共涉及4个中国传统文化话题,在此基础上共分18讲。书中涵盖中国书画、君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文本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们的讲座,真实生动。本书可以作为日语MTI研究生“中华文化外译”教材使用,同样也适用于日语MTI研究生和本科生高年级的交替传译课程。
本书旨在帮助对当代国外译学理论流派及其代表性论著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广大翻译专业的研究生,在短时间内即可较快地把握当代国外翻译理论的概貌,并且可以比较迅速地从中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研究方向所在,从而再去寻找合适的相关译学专著进行深入的阅读。为此,作者在对当代国外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之后,确定从中择取八个主要的理论流派(语言学派、阐释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学派、解构学派、女性主义、后殖民译论、苏东学派),然后在每一个流派里面找出几个最主要的代表性学者(共33名)及其代表性论文(共33篇),把它们全部翻译成中文,并在每一章(即每一流派)、每一篇论文前都配上一篇简明扼要的导读性文字,以便读者能比较快地对该流派或该论文的学术背景、基本框架和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