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应急性质的书,为在上海旅游的外省市人和外国人而编写,供他们在生活、商务、社交场合中用上海话与他人沟通。哪怕他们对上海话一无所知,也可以依据本书的普通话注音或汉语拼音注音,在紧急场合讲出需表达的上海话,以解燃眉之急。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碰到了很多困难,困难之一是研究的依据都是书面语,而现代汉语书面语却严重不纯,很不规范,夹杂着各种方言成分,古汉语成分,还有各种欧化语法成分。要从如此驳杂的对象中整理出条理来,的确是难上加难,而且即使整理出一些条理来,任何人都可以随手拣起不少“例外”来加以非难。因此,长期以来我总想选择一种比较单纯的对象来分析研究,后选中了北京话。相对而言,北京话是比较单纯的,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北京话的口语形式,尽管不可能像化学元素那么纯,个人差异也是很明显的,不过和现代汉语的书面语相比,也可以说是相当“纯”了。这就是我着手研究北京话的起因。但是一旦开始研究北京话又接触到一系列新问题,牵涉到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慢慢就和初的想法不完全一致了。北京话作为一种地区方言有其特殊地位和
在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的发言、从晋语定义谈李荣先生的学术思想、次阴调形成的声学原因——以吴江方言为例、《游历日本图经》汉字对音所见浙川京三个语音层次、汉语方言语音调查研究与字本位、吴语字典及吴语语素刍议、苏州话高元音分析及其成因初探、浙江岱山方言特点和内部差异……
本书是一本应急性质的书,为在广东旅游的外省市人和外国人而编写,供他们在生活、商务、社交场合中用广州话与他人沟通。哪怕他们对广州话一无所知,也可以依据本书的普通话注音或汉语拼音注音,在紧急场合讲出需表达的广州话,以解燃眉之急。
《中国方言学报》是一部研究中国方言的学术期刊。本书为期,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是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2003贵阳)宣读的论文。这些论文对潮阳方言的象声词、嘉善方言的连读变调、昆明方言的儿化、赣东北方言词汇接触的表现、贵阳方言的ABB式状态形容词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论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中心课题之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系列丛书:现代维吾尔语参考语法》经课题组成员几年的努力现已编写完成。应该承认,当我们刚开始做本课题时,对“参考语法”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还不太明确,但经语言中心的指导以及我们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其他语种已经出版发表的各种参考语法书,最终明确了我们的课题性质。那就是,尽可能地把维吾尔语所有的共时特征及语言现象按一定的体系和顺序一个个描写出来,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汤立仪、张小娟主编的《临时急需一句话上海话》是一本应急性质的书,为在上海旅游的外国人和外省市人而编写,供他们在生活、商务、社交场合中用上海话与他人沟通。哪怕他们对上海话一无所知,也可以依据本书的普通话注音或汉语拼音注音,在紧急场合讲出需表达的上海话,以解燃眉之急。
听、说、读、写,是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的四门功课。本书为学习上海方言探讨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供读者选择。 全书24开,分三部分,*部分重新设计了适合上海方言的48个元辅音字母,并加以讲解。第二部分为字词篇,对一千余条上海方言字词加以注音和解释,同时配图200副一一做对应说明。第三部分为俗语篇,为上海方言常用600句做注解。附完整语音教学视频二维码。 本书较全面收集整理了上海方言,具有一定地方文化保存价值。
河南方言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很多语汇都附带着历史文化信息。自出现至今,4000多年来,对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是中原文化中不可轻视的一点。 本书是方言与文化丛书中的一册,主要介绍河南方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包括河南方言的历史演变、覆盖范围,河南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河南方言的应用及其价值,河南方言的艺术形式等。内容既具有专业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同时还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是普及河南方言与文化的通俗读物。
《中国方言学报(第3期)》是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6届年会论文集。所讨论的内容涉及方言学理论,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以及方言比较研究。有《广州木鱼书音韵研究》《福州话名量词的范畴化认识》《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合音研究》《汉语方言处置标记的来源》《论汉语的“正偏”结构》《从言说动词到意外范畴标记》《鄂东方言的程度量范畴》等。
《浙江九姓渔民方言研究》是一部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作者在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九姓渔民方言的语言面貌进行了比较详细全面的描写,借鉴社会语言学、演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传统方言研究中尚未能描述清楚的问题进行了解释,并通过与周边吴语、徽语的比较,尝试对浙江九姓渔民方言的属性进行初步判定。同时,该书稿也对方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的规律、汉语方言语音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方法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和实践。
本书为用宁波正宗方言写就的段子集,是本用宁波方言写成的书。共分十八课,根据难易程度进阶。每一课的生词(即宁波特色词语)都有普通话注解,并有延伸结束,非常适合逐字逐句学习,每一篇都搭配有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图文结合,生动有趣,方言的选字非常准确,几乎都有出处。 有会说不会写的宁波话?本书告诉你! △每天学一课,讲溜宁波话只需18天。 △人性化进阶,从课入门到后一课精通 △课文幽默,注解精确,延伸丰富 ○“一门心思,心无旁骛”叫“顶头摸脚” ○“把不相干的人扯在一起”叫“爹头娘脚”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叫“吃勒邋遢做菩萨” ○“把各种剩菜混合回锅所煮成的菜”叫“浊落羹” ○吃到一碗滚烫的汤:“介汤火热涾涾滚!” ○舒服的日子很“乐胃” ○你脑子糊涂了吗,真是“头埭怪清”!
本书分为基础篇、发音篇、文字篇和场景篇四个大的部分。基础篇是让我们了解粤语的一些基本知识、分布、起源和特点等。发音篇是学习粤语字母的发音,这是很简单的部分,只要学会了字母的发音,就迈出了流利说粤语的靠前步。文字篇是学习粤语的文字特征,学会用电脑打“粤字”。场景篇是本书内容很多的部分,一共分为13个大场景,81个小场景。这81个场景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能想到的场景,本书都有呈现。
本书利用海南闽语28个方言点的资料,用古今比较和内外比较的方法,研究论述了海南闽语的区别特征、演变特征、音变规律、内外关系及其形成。本书认为:海南闽语是多来源、多成分的,它是宋代以来内陆闽南语南下并吸收侗台语言成分后逐渐形成的。海南闽语与内陆闽南语之间至少有8条共同特征,又与闽南语共同继承了古代秦晋方言的特征,表现在“鼻音塞化”、“全浊送气”和“阳声韵转阴声韵”等方面。海南闽语中的先喉浊塞音、精庄章塞化以及送气音消失是海南岛乃至岭南侗台语言影响的结果,它们之间存在链变关系,后两项内部又有先后次序,这种次序的音变机制可得而说。前两项特征可以推到中古早期岭南地区的语言融合。海南闽语中存在“后高元音转鼻音”的音变,又有入声韵消失填补空档形成新的元音构型的例子,辅音韵尾消失类型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