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和运用》共七章,包括概说、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子常见的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全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法中的基础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说明,同时对重要知识点给予明确的分类依据和形式标准,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辨析。该书用例来源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汉语语法现象的丰富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知识,更好地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可供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
本书是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一部分,得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2000年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和2006年重大项目“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号是:06JJD740001)的经费支助。
审定科技术语,搞好术语学建设,实现科技术语规范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这项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术语统一工作实践和术语学理论研究。两者紧密结合,为我国科技术语规范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术语学理论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方向上的保障。特别是在当今术语规范工作越来越紧迫和重要的形势下,术语学理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愈来愈明显。可以这样说,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术语规范工作同等重要。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是一个医生叶维之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到我省投资兴业、商务洽谈、旅游观光、探亲访友的外国人数量不断增多,对外宣传、对外推介福建的任务不再仅仅局限于少数几个政府部门,而已向各行各业延伸。翻译作为一种国际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也日益彰显。 但从目前全省情况来看,翻译不规范的问题比比皆是,不仅存在于窗口行业、公共场所,而且在各种推介会、展览会外宣品上也大量存在,已在对外交流、对外宣传等诸多方面带来无形障碍和不良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外宣内容的翻译,如“四个重在”、“四个关键”、“四谋发展”、“五缘”、“六求”等词语,由于中外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性,不同语言水准的译者会做出不同的译法,而相同
由马芝兰*的《现代汉语语法的综合研究/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论*丛刊》对现代汉语语法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为现代汉语语法概说,对语法的内涵与外延、语法的体系与性质、语法的形式与意义、汉语语法的特点进行了阐述。然后分别对现代汉语中的语素、词、短语、单句、复句和句群进行了研究。*后分别对现代汉语中的层次、变换、语义指向和现代汉语语义属性进行了探究。
本书是为纪念《马氏文通》出版100 周年而编辑的,共收集论文30篇,主要包括《马氏文通》所揭示的古汉语语法规律;《马氏文通》虚字学说中的几个问题;《马氏文通》的指称理论等。
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为促进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的两门基础学科。《英语语料库与自动语法分析》系这两个领域的一本专著,它以国际英语语料库为背景,着重探讨大型语料库的语法分析,尤其是英语口语材料给计算机自动处理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书中涉及基于概率的自动词类识别和基于实例的自动句法分析这两大技术,并有专门章节来探讨句法分析的评测问题,对AUTASYS和The Survey Parser这两个软件系统的实际表现进行了深入的量化评测。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介词短语的自动分析,特别是这类短语的句法功能的自动判定,并对自动语法分析在语音合成及语音识别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的说明。
本书将作者已经出版的(《在语词的密林里》和《重返语词的密林》合为一册。两书属作者无心插柳之作,分别成于1991年和2002年。作者先前在《读书》杂志上开设专栏,谈论古今往来、时下流行的语词现象,以及汉语词汇演变研究中的点滴体会,后来竞成了众多读者阅读杂志时的*之作。 若干年后,作者重拾旧题,话锋不减当年,所谈多为发自生活的流行语汇。 在作者看来,语言与音乐、雕塑、绘画、建筑彼此相通,丰富深邃,中文语词更是得天独厚。全书穿越语词的密林,拾遗补缺,为文字语汇做出中肯的解释,对文字的变迁进行语义学上的探讨,其中杂以例句说明,配以古朴的小图,读来亲切活泼。本书使用的是生活·读书·三联书店2005年4月版。
张先亮、聂志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充分吸收了近年来语言学理论以及相关方向的研究成果,重点讲授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反映了本学科整体的知识体系和较新的进展情况。本书侧重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应用实际密切结合,并注重语言学理论与汉语语言学的区别和联系,在问题的阐述上,尽可能体现语言学理论本身所应有的严密性和深刻性。教材注重内容的层次性和简明性,教材主体部分主要介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附属部分提供了语言学分支学科领域的相关信息,用于学生的知识拓展,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言学理论知识的需求。《语言学概论》可供全日制普通高校中文、对外汉语本科生,中文本科函授、自考学员以及其他语言学爱好者使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加以区分不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曾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纵览古今、通观世界的眼光不行。我们抱着历史的态度、分析的态度、前瞻的态度、开放的态度,从事发掘与研究工作。这种态度也力求贯彻到本丛书中。然而,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的选题只能侧重于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那些目前尚未充分注意的学科如法律思想史等,也适当予以注意。 从选题和內容来看,这套丛书可分为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考古、法律、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若干系列,每个系列都由研究中心聘请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担任主编,每部书稿都经
这里有个分期问题,也就是说,这部《汇编》选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是一个不太容易处理得好的问题。我们的选材从唐五代开始,并不等于说在此以前就没有研究近代汉语语法史可资利用的材料,而是因为用当时的口语做基础,而或多或少地搀杂着文言成份的作品大致是从唐五代才开始出现的。《汇编》唐五代卷所收的唐人传奇《游仙窟》、禅宗语録、变文等材料就说明了这一点。 唐五代卷所收以禅宗语録和变文为主。这是佛教传入的产物。 佛教的传入大约是西汉末或东汉初的事。六朝时期,佛教势力已经很巩固,到了唐代又有更大的发展,并形成许多宗派。禅宗就是其中影响很大的一派。这一宗有它特殊的主张和方法,认为主观上有所觉悟就可以成佛,因而不重诵经修行而采取口耳传习的方法。这一派的「语录」特别盛行,原因卽在于此。禅师怎么
《史记》是作者*读的著作之一,它的作者司马迁是作者仰慕的学者这一。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曾陈述伟大作品诞生的原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今天我们捧读《史记》,真想接着说一句:“司马迁重刑,完成《史记》!” 我们研究祖国语言特点及其发展历史的学者也不例外。《史记》给我们留下了两千年前祖先们运用的活生生的语言,我们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一个时代的语言为那个时代的作家 、学者的创作提供源泉。伟大作品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语言上和广大读者是相通的,这才能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