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除了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还创作了谈论教育、学养的一系列文章,在语文教育方面更有杰出的贡献。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精选了叶圣陶谈论教育与教学、素质教育、阅读教育、写作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让大师的思想穿越时空与我们并肩同行,为我们增添新的智慧与力量。
本书以美国大学为研究对象,讲述了多位美国大学生向上流动的故事,考察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经济负担、情感抉择和个人身份认同的困境。这里的 向上流动 是指人们通过高等教育体验更优质的学习和社会资源的过程。这些学生可能因为在外求学而与亲人和朋友疏离,进入陌生学习环境后面临种种不适应,毕业后要靠自己选择职业机会等。作者关注到他们在进入人生新阶段时做出的个人妥协,以冷静客观的视角阐述了美国高等教育背后的伦理叙事,再现了美国社会流动中学生的情感缺失。
《杜威思维训练》一书分为思维训练概述、逻辑考量、思维训练三部分。部分讨论了思维的含义、思维训练的必要性和条件等;第二部分对完整的思维活动进行解析,剖析其各个要素和环节,并对具体的和抽象的、经验的和科学的思维进行对比和分析;第三部分从多个角度给出了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三个部分都对思维训练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有助于读者纠正或避免错误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该书为教育者完善教育方法、普通读者完善自身思维方式均提供了合理的实践原则和实践方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内容简介 早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就在思考为天下父母写一本书,缓解他们的教育焦虑,从需求端给孩子减负,让孩子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1年夏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把“双减”旗帜鲜明地写到了文件的标题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永新教授将他对减法教育的思考写出来、分享出来,与天下父母乃至于教育职业共同体成员分享、讨论、理解减法教育的意义,缓解教育焦虑,也能够让大家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理解“双减”,理解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本书是研讨“双减”背景之下家庭、学校、社会为何减、怎么减的系列思考,共分为三辑十一章。 第一辑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
从事特殊教育,光有一份恻隐之心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身上有各种各样障碍的孩子,特教班主任还需要有更适切的以人为本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书中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无不体现着作者作为一个特教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所表现来的爱、包容、深情以及担当,更体现了她在特教领域的班级管理经验与智慧。本书能为一线特殊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特教班主任提供有效的工作指导。
本书是著名教育教学专家干国祥的随笔集,是他教育思考和人生感悟的文章集萃。书中既有他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的阐释,包括罕台新教育小学建设、全人教育理论架构、深度语文实践等,又有他对儒学、解释学等哲学的思辨分析,还有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特别是书中写给女儿的8封信,情深意切、细腻感人,体现了一个教育者父亲对女儿追求卓越的指引和期许。 作者的文字通透、思辨性强,是从教育实践中得出的体悟,展现了他对教育纯粹真挚的爱和执着坚守。本书适合广大教育工作者阅读。
本丛书对教育家的选择标准是:1.同时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化的教育思想、重大的教育影响,且至少在上述三者之一具有原创特质。2.以解决中国现代教育重大问题为鹄的,具有世界视野、中国特色、时代精神、个人风格、独特魅力、恒久价值。 3.极大推动中国现代教育的进步,并在当时及历 具有重大影响,迄今仍经得起历史检验。4.兼顾历时性,以教育家之代际嬗替反映中国现代教育之发展;考虑横向型,兼顾理论型与实践型教育家,大学教育家与中小学教育家,学校教育家与社会教育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家等。本丛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1.教育家、尤其是创新型教育家是如何形成的、特质何在;2.教育家、尤其是创新型教育家如何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3.从古今中西的历史坐标来看,中国近现代原创型教育家对于中国教育历史长河
《汉代画像石的地域特征及艺术鉴赏》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就汉代画像石的概念、基础知识及其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章主要围绕汉代画像石的分布与历史背景、汉代画像石的研究历程展开论述;第三章依次介绍汉代画像石的制作过程、汉代画像石的雕刻技法、汉代画像石的题材分类、汉代画像石的构图方式、汉代画像石的图像造型;第四章依次介绍南阳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征、徐州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征、山东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征、陕北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征;第五章依次介绍汉代画像石的艺术成就、汉代画像石的历史价值、汉代画像石的收藏与保护。
没有准备的一年级,会使孩子紧张不安,产生无能感。 30年教龄的 班主任、全国德育名师郭文红,解读“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教育重点,梳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生理心理、习惯、社会性培养等特点,讲解学校老师对于一年级的教育教学要求,家校配合建议和具体方案。 从理念到方法,到具体的例子,奉献给家长诚挚的建议,帮助家长和孩子走好小学 步。
青少年品格教育专家朱晓平,面向青少年群体及其家长,针对青少年品格教育问题:首先,撷取古今中外的9位名人(孔子、稻盛和夫等),剖析成就他们 人生的品格“种子”是如何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就“种下”的;接着,向大家介绍成就 人生可以从自己(或孩子)身上发现的48颗优质品格的种子及其培育方法; ,就青少年及其家长的20个常见疑难问题(迷恋手机、做事拖拉等),从品格教育的角度给出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广大读者若想获取属于自己(或孩子)的开启 人生的钥匙,本书不失为一本指南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游历走访了二十多个国家,深入感受异域风情、跨文化差异和国际发展,特别是对各国的教育进行了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 本书精选李镇西老师关于十几个国家的游记和随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介绍了他出国考察访问各国学校的特色教育情况,为广大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外教育的窗口。 本书文字质朴、情感真挚,让读者在开拓教育视野的同时,领略异国风光,感受旅行的诗意与美好。
本丛书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相关教研员和骨 研究编写,是浙江省十多年来中考命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丛书从学科核心素养、原创试题命制角度切入,结合学科特性和综合性特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测验与评价原理,对全国各地不同认知水平和不同类型的中考试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帮助广大学科教师掌握命题基本技能,促使区域性的大规模考试和学校教学测验都能 加科学有效,进而以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本书是科学界传奇、19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的传世之作, 出版时即轰动西班牙,是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畅销至今的百年经典,是很多 大学生、青年学者的 书籍。 为帮助青年们建立正确和积极的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方法,少走弯路,重燃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卡哈尔将科学研究的经验和大学执教中的真知灼见高度浓缩成本书,指出了学生、青年学者普遍会面临的认知陷阱,提出了学习和研究所需的素养和精神、方法和操作技巧、论文撰写要点,并对应该具有的婚姻观、爱国情操以及影响学习和研究的社会因素等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不管是苦于做不好研究、写不好学术论文的大学生,还是正着手一项研究项目的青年学者,本书都将给予切实的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