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由教育专家联合撰写的高考报告,已连续出版七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中国高考报告》编委会核心成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本报告从 7 个部分(包括总报告和 6 大专题板块)分别讨论了 2024 年中国高考改革的政策背景、命题政策与特征、教学改革与评价、招录情况、社会影响和评价体系,系统讨论高考综合改革下的政策走向及应对策略,力图为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师生提供一份专业、实用、有效的高考改革研究报告。 第一篇总报告为聚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揭示以高考综合改革为核心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
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和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奠基人。他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精神遗产。其中,黄炎培在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建树。 本书为四卷本,收录了黄炎培主要教育论著,大致涵盖了黄炎培一生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全面反映了他主要的教育观点及其教育思想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脉络,体现了他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这是一部由教育专家联合撰写的高考报告,已连续出版六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中国高考报告》编委会核心成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本报告系统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成效,重点分析2023年高考实践的命题要点、试卷特色与发展趋势,深入解读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特征及高考的考查内容与要求、高考命题与政策方向,力图为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师生提供一份专业、实用、有效的高考改革研究报告。 本书包括七个部分(包括总报告和六大专题),分别探讨中国高考改革的政策导向、命题实践、教学改革、社会影响和评价体系。第一部分为高考政策解读,系统阐述近年来高考综合
杨叔子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机械工程学家、教育家。1993年1月至1997年7月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本书采用口述史的方法,记录了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背景下,作者在华中科技大学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学校改革发展的历史,尤其是文化素质教育将近20年的历史发展,展示了丰富的历史画卷。本系列成果以重点系列图书集中分批展现出版形式,将口述者亲自动笔撰写和口述与整理形式相结合,每本书都集中反映一位口述者在任职校长期间的高等教育改革背景、措施办法、实施效果和反响、启示和反思,重点突出,有足够的深度和厚实度,目前市面上无同类书出现。
表现性评价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教育工作者们不停地分析其成本和收益,探索它代替高风险考试的可行性。《超YUE标准化考试:表现性评价如何促进21世纪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目前的表现性评价研究,并精准检阅了真实的案例。书中众多案例描绘了一幅蓝图,让我们看到学校如何通过补充更有效的考试来弥补传统考试的不足。琳达 达令-哈蒙德和一群学界领军人物一起,归纳了众多经验教训、新方向以及具体的建议,汇成了这部精练易懂的文集。
。。。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人对中国命运的思考,使得 中国向何处去 一时成为时代主题。在 中体西用 思想的指导下,西学大量引进,新式教育破冰而行。而新式教育*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教科书,取决于能否提供新式教科书。一批先进学人,作为引领社会方向、担当思想启蒙、创造新社会的代表者,投身到新式教科书的编创行列。中国传统的知识系统被西方以近代学科为分类标准建构起来的新知识系统所冲击,近代中国的伟大启蒙拉开了序幕,中国现代教科书事业也走上了一条可圈可点之路。一系列保存着民族教育记忆的重要教科书系统地留下了民国时期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在这些小小的教科书文本后面,跃动着一代又一代知识人的愿望和探求、选择和困惑、理想与实践
随着全球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今的学习者将面临更具竞争压力的就业市场,这不仅要求学习者能够将知识作为工具,还需要他们具有将知识自如地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模糊和复杂问题的能力。本书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真实性问题解决和学习,以及如何利用它来改变他们的学校或学习社区,以发展面向21世纪的核心素养。全书分为三个主题:真实性问题、真实性实践和真实性参与;详细说明了创新的学校实践,阐明了学生是如何通过生成和探索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来学习的,以及在基于问题式学习的不同阶段需要掌握哪些认知功能,并呈现了教学设计的原则,和与这些原则相关的,在K-12学校和学习社区中遇到的成功案例和挑战。对于寻求为21世纪的学习者开发真实学习环境的学校领导、家长、教师和研究人员,本书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新颖的见解和实在的指导。
共和国教育70年》以客观的审视,力求真实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70年的历史,表现其兴废过程,展示其成败得失,揭示其经验教训。全书按历史编年为序,分为四卷。其中*卷取名为 筚路蓝缕 ,主要是展现 1949 1966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 文化大革命 前共 17 年的教育实践。第二卷取名为 山重水复 ,主要是展现 1966 1976 年的共和国教育历史。第三卷取名为 柳暗花明 ,主要展现 1976 1992年的中国教育景象,重点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教育体制改革和文化界空前活跃的政治经济背景。第四卷取名为 乘风破浪 ,主要是展现 1992 2019 年的中国教育实践,重点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共和国在努力建成现代教育强国之路上的种种改革及探索。
如何才能比较真实地再现民国高校教师的生活活动?可能*好的材料莫过于当年教师们的日记、书信、文集以及亲友、学生们的回忆录等。通过梳理这些材料来勾勒民国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图景,将当年高校教师的生活置回鲜活的土壤,让他们的声音直接呈现,使我们能在当年的生活世界领悟民国高校教师共同体发展的力量。这就是本书所要著力的地方。 如何打通个人日常生活与社会结构之间的桥梁,将民国高校教师的生活放入特定的历史脉络中,将民国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与高校发展结合起来,将民国高校教师日常生活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产生更具有穿透力的问题意识,这是本研究所要致力的目标。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1.民国高校教师生活研究的历史定位;2. 民国高校教师的学校生活;3. 民国高校教师的交往生活;4. 民国高校教师的家庭生活等。
《教育管理的法则和艺术》是以教育管理为主题的教育研究著作,全书共三篇,分别是教育管理原理篇:关于教育管理学本体及源流的探索;教育生产篱理篇:关于“三业一体”教育生产方式的探索;教育组织管理篇:关于民办高校管理强校战略的探索。 《教育管理的法则和艺术》可以作为教师的工作手册,也可以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及相关学科爱好者的科普读物。
本书是《中国高考报告》编委会编撰的2023年度高考改革实践分析报告,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 《中国高考报告》编委会核心成员来自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系统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成效,重点分析2022年高考实践的命题要点、试卷特色与发展趋势,深入解读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特征及高考的考查内容与要求,引导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助力教育关键规则资源均等化,推动中国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全书以中华民国政府直接管辖下的社会教育为研究对象,围绕国家、知识分子、地方社会的互动、妥协,以及基层民众、地方社会的反应展开,展现了各历史分期中社会教育事实变迁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家群体进行了分析,对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学科化建设进行了探讨,力图呈现出一个历史主干清晰而又动态纷呈的民国社会教育图景。
香港科技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所百分之百由“海归派”华人留学生创办的大学。她在短短十年间取得的的成就,堪称中外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 《我的科大十年(增订版)》是作者参与创建香港科大的历史记录。从创建科大的历史机遇、创建科大的理念,到科大十年的工作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都在书中作了详细的记述。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一所初创大学在短短十年间取得巨大成
本书旨在系统公布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统计数据,总结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工作,解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及其执行效果,阐述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并就境外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动态进行介绍。本报告力求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国内外社会各界介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成果、*进展、*理念和*政策,可供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在教育系统中,高等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对于中断高考十年之久的国家来说,急需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骨干承担起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任。本丛书的出版对回顾过去40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经济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既是缅怀过去,也是总结现在,还能展望未来。
《中国大学图典(套装全5卷)》为套装书,共5卷,分别是《沪苏浙皖豫》、《黑吉辽内蒙陕宁甘新》、《鄂湘川渝滇黔藏青》、《京津冀鲁晋》、《赣闽粤桂琼港澳台》。《中国大学图典(套装全5卷)》内容简介:我国是一个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古国,传统文化教育历经几千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先后建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批著名学府,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社会各领域的杰出人才。无数俊彦之才从高等学府中走出并向世人昭示着知识的力量和生命及社会进步的真谛,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启迪进而引领着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从沉睡走向苏醒、走向振兴、走向辉煌!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共和国70年教育70人文选(套装上下册)》由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任主编,从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角度,在新中国成立后到2019年70年的时间跨度里,选择70位教育界名家,《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共和国70年教育70人文选(套装上下册)》入选作者要求为:1.致力构建中国当代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对夯实理论基础、完善学科体系贡献很大;2.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带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3.直面教育重大现实问题,办学治校成就突出,带动了区域乃至全国教育改革发展。4.具有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声誉、具有深远影响力,受到教育界人士拥戴和人民群众认可。
教育学术就是关于教育的学问及其治学之道,以教育学术演进历程为研究对象,旨在总结教育学术发中的历程、问题和趋势等。本书以时间为经,以问题为纬,叙述和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学术界围绕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教育问题所进行的学术探讨、争论及其结果,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回顾和反思民国教育学术史的变迁过程,梳理当代中国教育学术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探寻影响或制约中国教育学术思想的基本因素,总结当代中国教育学术思想探索的 成败得失 ,为中国教育学术界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章建跃数学教育随想录(上下)》是作者章建跃近年来对中学数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内容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既具有理论指导,又是教科书编者与教师教学的融合、碰撞,并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上,注重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概括 ,针对性强,对教师教学极具启发性。书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代表论著,这些论著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所选文章的类别涵盖数学教育的主要领域。全书理论性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通俗易懂。更有特色的是,本书是切中时弊、言之有物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