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上古至清末凡四千二百余名人物的生辰资料,依次按月、日编排。作者朱彭寿为清末民初仕宦,一生著述不辍,有多种著述稿本传世。《古今人生日考》即其中之一。为编纂此书,作者曾广览了七百多部有关著作,多方收集考证,补充订正,历时三十余年。与其他记载历代名人生卒的著述相比,此书的独到之处是:在人物姓氏之上均标明官阶职业,在生辰之前皆注明出处,是治学者知人论世的重要参考工具。此次单行影印出版,专门面向治学者个人。重新编制的目录索引,检索便捷。
《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至于一乘二谛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逾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土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
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历史上,苏轼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人。这里且不说他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也不说他在书画艺术方面的造诣,也不谈西湖的苏堤和饮食中的东坡肉等等,单就文学方面的地位而言,有关诗,人称“苏黄”(苏轼与黄庭坚),又有“苏门四学士”;有关词,人称“苏辛”(苏轼与辛弃疾);有关文,人称“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而“三苏”又占据着“唐宋八大家”的三席。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位奇人。因此,要为这样一位大家编选一部简要而恰当的文集,向广大读者展示其多方面的文学成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艺术方面,抑或人生方面,都或多或少存留着苏轼的影子,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仍然极其需要苏轼。
本书选择了王安石的诗歌83首、词5首、散文35篇,均选自《临川集》(四部丛刊本)。个别字句参考他本校改,注文中未一一说明。选注之时着重选取那些与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思想、言论及主张有关的诗文,同时兼顾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多样性。诗文编序大致以时间为经,以内容为纬,综合排次。题解中的诗文创作年代主要参考清人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为方便读者使用本书,末附“王安石年谱简编”、“王安石研究主要文献”及“《王安石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王安石学养深厚,诗文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广阔的领域。
本书作者汪德迈是法国 汉学家,书稿内容涉及汉字起源及价值、中西文化差异及互补、中国传统思想的自洽性及对西方文化研究的启示等等,代表了西方汉学家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西文化的互补性;中国教给我们什么;汉字与《易经》;与《 》阐释学相对立的儒家注疏四个方面。以汪德迈与汤一介的对话,汪德迈的演讲实录为主。从本书中可以看到汪德迈作为一个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特色认清中国文化道理。他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都对我们理解自身文化属性有独特的价值。
本书收录了晚清官员翁同爵的家书,按照“致父母函”、“致翁同龢函”、“致翁曾翰函”进行分类,并分别按照时间先后排列。并对年代等进行了撰考。本书对于研究常熟翁氏家族、晚清政治格局都有一定的帮助。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 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 经典的哲理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诗句,作为诗人,陆游以几近完人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文学 。在风雨飘摇的南宋,他初心不改,一生矢志不渝地为恢复中原、统一中国而歌,爱国主义成为他诗歌的主旋律。作为名臣,陆游无论就任何处,都能情系百姓,始终把百姓放在 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常人,面对跌宕起伏的人生,他细致入微地体味生活,拈酒烹茶,赏花观景,把诗寓于了生活。他一曲《钗头凤》谱写了千古爱情悲歌,足以让普天下的有情人动容失色。作为父亲,他不仅用字字珠玑的诗教育子女,还言传身教,孜孜不倦。 本书 限度地还原了陆游的一生,再现了诗人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本书通过对五位主人公的采访,讲述了他们在其追梦路上改变命运的传奇故事、对人生不断探寻的深度思索,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领悟,值得当下的年轻人学习!他们和许多人一样曾经都只有普普通通的出身:没有背景只有背影、没有身份只有,他们经历了和当今年轻人类似的困苦,但却一步步化失败为成长、化伤痛为力量,终得化平凡为 、化腐朽为传奇…… 在这些依然还很年轻的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出身平凡、却能在一次次向上奋斗中不断克服艰难并战胜自我的非凡故事、乐观善良与深耕于心的工匠精神,定能比那些仰望高高在上、却在现实环境中一时还遥不可及的巨头们对青年人 为励志, 加没有代沟,也 接地气。
欧阳修其人及其诗文,几百年来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特别是宋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产生过许多研究成果,其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词、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欧阳修的文学创作成就,以散文为最高,其次才是诗和词。本书选欧阳修诗35首,词20首,文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