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内容丰富。见解,皆『言为文之用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尤为难得的是对应用写作也多有论评。粗略统计,全书论及的文体计有五十九种,而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文体竟达四十四种,占文体总数的四分之三。
贾谊是西汉初年的政论家、文学家,其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和辞赋两个方面。贾谊的散文主要是议论文,气势磅礴;贾谊的赋表现出从楚辞向汉赋演化的痕迹。本书所选文章,注意照顾内容的代表性,同时考虑赋也是广义的散文,所以在附录中选入三篇。所选作品流传版本较多,明显文字讹脱则径改,有的在注中加以说明。注释参考前贤、今人的成果,力图使读者在阅读时充分理解文意,并进一步了解贾谊其人。
《申鉴》是东汉末哲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荀悦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剧谈录》是一部记载中晚唐社会逸闻和“史馆残事”的笔记小说,该书既有一定补益史实的史学价值,也具有反映当时社会思想、观念、风俗等的文化价值。《白沙语要》一卷,为明代陈献章的语录著作。《读书杂录》是晚明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胡震亨所撰的一本读书笔记。 此次整理,《申鉴》以成书较早的程荣《汉魏丛书》本所收黄省曾注《申鉴》本为底本,以上海涵芬楼影印《两京遗编》本、潮阳郑尧臣辑《龙溪精舍丛书》本为校本,参以卢文弨《群书拾补》(见《抱经堂丛书》)、钱培名校本(见《小万卷楼丛书》)及文渊阁《四库全书》等。《剧谈录》以明刻本(十行,行十九字)为底本,以汲古阁刻《津逮秘书》本作为校本,点校时参照了徐凌云、许善述点校《唐宋笔记小说三种》
《围炉夜话》是处世哲学的集大成者,言简意赅,但又字字发人深省,同时又具备情真意切的特点,犹如一位长者和后辈围着冬日之炉火,娓娓而谈人生。书中的哲理,无一不体现王永彬身上深刻的儒家思想的烙印。本书以注释与评析相结合的方式,将这本著作诠释得全面而生动,通俗而严谨。
“楚辞”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战国时代我国南方楚地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同时也指屈原以及后来其他作家用这种诗体写就的诗篇。传世的屈原作品,一般认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较为可靠,最足以展现伟大诗人的光辉形象和艺术才能。宋玉的《九辩》《招魂》(此篇或说出自屈原),以及难以遽定作者的《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四篇,也都与评价屈原、研究楚辞有特殊重要的价值,足资珍贵。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并最早就上述楚辞各篇作出系统的注解。宋代先后有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都在王逸的基础上更有所拓展,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由此以讫明、清,各种楚辞的注解本和研究著作愈趋繁多,粗略统计约在二百种以上。“楚辞学”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此次整理,以1983年中华书局
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收拾华夏传统经典,乃中国学术新气象的根底所在一如今我们能否取得世纪性的学术成就,端赖於我们是否能够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拥有自己古传的历代经典。中国古代学术以研习经典为核心,历代硕儒“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的学术抱负和“皓首穷经”的敬业精神,在今天需要我们从自身的语境出发重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