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人名全選自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一年所编《中国人名大辞典》。编排次序基本仍其舊。 二、命名取字,上古多尚質樸,中近古特重文饰,前者多古词古義,今颇歎曉,后者多取義经傅诗文, 亦纡曲费解。 三、命名取字本有通则,但时代不同,风尚各異,且因人物身份,教飬,志趣不一,故其中亦有變化。 四、名字取義,出處 颇多相同者,故诠释时或详於甲略於乙,再详於丙而又略於丁。 五、本书於同名異字條目中,遇取義同出一處者则用“解见1”“解见2”或“解见3”等方式作解。 六、古籍傅世日久,展轉翻刻,遂多魯之误,名字产生化错,自属常事,或有发现,必就名字相协之理加以辨正。 七、本书不以帝王益號、廟號立目,如不收魏武帝而收曹操,不收流媒体武帝而收萧衍,不收太祖而收朱元璋。
本书系记录康熙六十一年(公元一七二二年)到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八年)七年间发生的几桩重大历史事件,如胤桢‘夺嫡’及其即位后几年中不断裂造的年羹尧、隆科多、阿其那、塞思黑等大狱;汪景棋、查嗣庭等文字狱以及出兵‘平定’青海等战役。体裁虽是编年,性质等于杂史。吕事取材,多根据邸钞、朝报、诏谕、奏折等,在这些文字里,充满着封建阶级的反动观点,如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百般歌颂而对朱一贵领导的人民起义则横加污蔑漫骂。至于附记的一些非编年性质的遗闻琐事,也参有不少以讹传讹的显著错误。所有这些,都是应该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的。由于‘世宗实录’几经修改,与事实很多出入;著者以当时人记当时事,观点虽然反动,但客观上也反映了一些当时的政治情况,对现存史料仍有一些可以补缺正误,或与现存史料互相发明,藉资印
《野菜博录》该书共三卷,由明代鲍山所汇辑而成。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中两卷为草部,下卷为木部,共著录草本430余种,为明代晚出二精良的考订野菜名物并注明性味食法的植物图谱类著作。
《姓韻》和《古今姓氏书目考证》是清代学者张澍[姓氏五书]中的部和第五部。自清代道光年间杀青至今,一直没能够付梓刊行,书稿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沧桑,几经劫难,得以保存下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激扬与时俱进精神的号角声中,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谱学的瑰宝,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姓韻》一书,是张澍在整理历代姓氏著作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该书依照平水韻目,以姓隸韻,共收入姓氏[五千一百二十,新补姓婚五百又九,删除非姓者七十又六]。经过我们整理以后编定的卷数为九十九卷,字数约一百四十万字,它是迄今为止蒐集姓氏最全、收录范围最广的姓氏书。全书列举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达上万人之多,可以说张澍的这部《姓韻》,是历代姓氏著作之集大成者。宋代章定撰写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收入姓氏一千
《全芳备祖》,凡五十八卷,南宋陈景沂辑,祝穆参订。陈景沂,号肥遁,又号愚一子,天台人。此书在陈氏早岁即开始编纂,脱稿约在理宗即位前后,付刻则约在宝祜年间。 此书专辑植物资料(尤其是栽培植物),分前、后两集。前集二十七卷,为花部,分记各种花卉一百二十种左右。后集三十一卷,分为七部分,计九卷记果、三卷记卉、一卷记草、五卷记木、三卷记农桑、五卷记蔬、四卷记药,著录植物一百五十馀种。各植物下又分部分:一是“事实祖”,下分碎绿、纪要、杂著三目,辑录各类文献资料;一是“赋咏祖”,收集有关诗词歌赋;一是“乐府祖”,收录有关词作,分别以词牌标目。 《全芳备祖》荟萃数百种植物资料于一书,是宋代花谱类著作集大成之作,于后世有深远影响,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 此次点校,以影印日本宫内厅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四川眉州眉山人。祖父苏序。父苏洵,北宋学者,与子轼及辙俱以文著名,世称「三苏」,亦为唐宋古文八大家其中三家。母程氏。 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1037)一岁苏轼生于四川眉山县城纱谷行。时为十二月十九日,依公历推算,是1037年1月8日。庆历二年壬午(1042)七岁开始读书。知欧阳修、梅尧臣文名。 庆历三年癸未(1043)八岁入小学,师为天观道士张易简。庆历五年乙酉(1045)十岁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至和元年田午(1054)十九岁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至和二年乙未(1055)二十岁到成都,谒张方平。张待以国士。嘉佑元年丙申(1056)二十一岁与弟辙随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嘉佑二年丁酉(1057)二十二岁春,与弟辙应试礼部,兄弟同科进士及第。深受欧阳
历代重要诏策往往关系着当时的国计民生,甚至对历史的发展发生重大影响,是至为珍贵的史料;不仅如此,其中也不乏词俊意伟、风骨遒上的佳作。因此,精选一种读本提供给读者,是一件十分有益而必要的工作。华松先生正值壮盛之年,勤于学,敏于思,著述颇丰,而今又不惮烦劳,主持编撰了这部《诏书经典》。全书选文九十余篇,披沙沥金,遴选精当。所作注释,简明妥帖,而评析之文则写得酣畅淋漓,洋洋洒洒,多有发明与创获。总之,此书是学术性、资料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是一部很好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很好的文学读物。
南宋馆阁录及其续编南宋馆阁续录,原名中兴馆阁录及中兴馆阁续录,清修四库全书由永乐大典辑出时改易今名。是书为宋人所编各种专门性史料工具书的一种,它所载录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南宋馆阁制度的史料;而这些史料,对於我们今天研究宋代的史官制度与历史文献,以及考求宋朝典故与宋人。《续录》,未知何人所撰,前者起建炎元年,迄康熙四年,后者起淳熙五年,迄咸淳五年,分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联、廪禄、职掌等九类,详细记载了南宋秘书省及有关修史机构的诸项制度,对研究南宋的文物和典制很有价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四川眉州眉山人。祖父苏序。父苏洵,北宋学者,与子轼及辙俱以文,世称「三苏」,亦为唐宋古文八大家其中三家。母程氏。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1037) 一岁苏轼生于四川眉山县城纱谷行。时为十二月十九日,依公历推算,是1037年1月8日。庆历二年壬午(1042) 七岁开始读书。知欧阳修、梅尧臣文名。庆历三年癸未(1043)八岁入小学,师为天观道士张易简。庆历五年乙酉(1045)十岁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至和元年田午 (1054) 十九岁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至和二年乙未 (1055)二十岁到成都,谒张方平。张待以国士。嘉佑元年丙申(1056)二十一岁与弟辙随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嘉佑二年丁酉 (1057)二十二岁春,与弟辙应试礼部,兄弟同科进士及第。深受欧阳修赞赏,谓「老夫当避
历代重要诏策往往关系着当时的国计民生,甚至对历史的发展发生重大影响,是至为珍贵的史料;不仅如此,其中也不乏词俊意伟、风骨遒上的佳作。因此,精选一种读本提供给读者,是一件十分有益而必要的工作。华松先生正值壮盛之年,勤于学,敏于思,著述颇丰,而今又不惮烦劳,主持编撰了这部《诏书经典》。全书选文九十余篇,披沙沥金,遴选精当。所作注释,简明妥帖,而评析之文则写得酣畅淋漓,洋洋洒洒,多有发明与创获。总之,此书是学术性、资料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是一部很好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很好的文学读物。
南宋馆阁录及其续编南宋馆阁续录,原名中兴馆阁录及中兴馆阁续录,清修四库全书由永乐大典辑出时改易今名。是书为宋人所编各种专门性史料工具书的一种,它所载录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南宋馆阁制度的史料;而这些史料,对於我们今天研究宋代的史官制度与历史文献,以及考求宋朝典故与宋人。《续录》,未知何人所撰,前者起建炎元年,迄康熙四年,后者起淳熙五年,迄咸淳五年,分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联、廪禄、职掌等九类,详细记载了南宋秘书省及有关修史机构的诸项制度,对研究南宋的文物和典制很有价值。
《野菜博录》该书共三卷,由明代鲍山所汇辑而成。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中两卷为草部,下卷为木部,共著录草本430余种,为明代晚出二精良的考订野菜名物并注明性味食法的植物图谱类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