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与中国的文化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作者章建刚在国内文化体制改革实践过程中也接触到很多生动的个案。《大众文化时代的创意表达》一书是作者在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对文化学科的理路构成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书中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对文化或艺术原创进行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一些是理论性的,另一些则是观察性的。收录的各篇文章聚焦于美术、音乐、舞蹈、非遗产品,以及建筑景观等文化艺术门类的鲜活创新。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 《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的著名学者,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本书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大有裨益。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路径和叙述方式,力图在还原思想史实、文化史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保完守主义的学理脉络、文化价值及其现实社会功能进行梳理和探讨,力图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论。
本书从最基本与推荐的古文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并力求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能使读者一目了然,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为说明问题,几乎每一章节,都举出实例,释疑解难;关键处还附详细表格,化繁为简。要之,知识含金量高,一本在手,阅读古诗文的困难便能迎刃而解,是这三本书的主要特点。愿该书能成为您打开传统文化殿堂之门的金钥匙。
......
《景观诗话:重建与自然的缘分》希望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重新体会古诗(唐诗)。抹去古诗经年累月的浮尘,用现代人的生活体验,亲近它们。重温它们给我们的那种对自然自然而然的喜爱,还有一些陌生了的 温文尔雅 。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那些记录和描写景观的古诗,不管是良辰美景、春花秋月,还是小桥流水、高山大海,在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的同时,也会被作者对大自然的细心关注和独特体会而感动。
《新时期 新问题 新思维:张晓明文化政策论集(2012 2020)》收录的是作者近十年以来所写的各种论文、报告、短评,以及报刊采访等内容。文集名为 新时期、新问题、新思维 ,是想突出近十年来由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文化发展所出现的新形势,以及作者对这一时期问题的认识和尽可能给出的建议。 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编 拥抱变化,谋划未来;第二编 新问题与新思维;第三编 数字文化散论。通过本书,可以清晰了解近十年来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向及未来的展望。
《全球化视域下文化创造力研究/青年学术丛书》编著者杜刚。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力量。人类通过文化创造活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身,反过来,文化又不断地促进人的解放、自由和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造力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提升文化创造力对我国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从全球化的视域出发,紧扣“文化创造力”这一核心概念,指出文化创造力是主体在实践中释放和展示出的创造性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对新时期如何实现文化创造力问题提出了有益的探索。
本书以明代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主线,主要以中日人物往来中的诗文唱和为中心,重点叙说宋濂、赵秩、唐寅、宋素卿、方梅崖、仲猷祖阐以及无逸克勤与日本文人交流的种种趣闻逸事与政治背景。同时,以日僧的日记为主要文献依据,追溯明代中日之间书籍交流的特点与方式。
《饥不择食》是一本与吃饭有关的书。 《饥不择食》是一本与美食无关的书。 《饥不择食》以作者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忍饥挨饿的岁月,不到三十年;三十岁以后,更是不曾有过挨饿的机会。然而,与某些人津津于舌尖上的享受不同,作者对于近三十年吃过的美食,并无特别的印象,而对于曾经的饥饿记忆,却刻骨铭心。 《饥不择食》与大家一起分享的,主要是六十余年间,有关吃饭的若干实录与感悟。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委实是一些无足轻重的片断;时过境迁,某些细节甚至已经开始模糊,然而情绪的记忆,面对食物的人生体验,却越发清晰。
本书全面参考了国际上先进的文化品牌理论成果,系统地总结了外文化品牌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全面提高了文化品牌的概念、历史、战略、延伸、创新、资产、团队等品牌创造、发展、创新的规律,是既突出理论完整性,又重视实务指导性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