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万物皆有规矩。有了规矩,才有璀璨的建筑和精美的器具;有了规矩,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才有分寸和礼仪。 本书全新阐释了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规矩和讲究。比如,出门、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夹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等。 出言有尺、处事有度,便是规矩。这些规矩不是逢场作戏,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自觉自愿遵守的规则,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人们按照新时代的新节奏生活,无可非议。但是,老规矩的内涵和精髓是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这一点在礼仪之邦的中国永不过时,因而应当作为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绳。
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 临时大学 。后迁云南,改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简称 西南联大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盛产天才,影响深远。1939~1946年,汪曾祺在昆明求学、生活长达七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说: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时常深情回望这七年联大时光。翠湖、晚翠园、凤翥街、观音寺、白马庙,泡茶馆、跑警报、做同期、逛书摊,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吴雨僧、唐立厂,种种人事,在他笔下娓娓道来,饱含深情,蕴藉弥远,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永州旧事》是李茵老人晚年的作品。她把汉语和永州口语、方言、俗语完美结合,揉进《永州旧事》,以老人讲故事的口吻,缓缓回忆,娓娓道来,文章淳朴无华,却有独特的沧桑魅力,颇有民国大家风范,堪为当代散文精品。
一个年轻人,懵懂地探入千年茶道,从不解、排斥,到熏染、奉行,渐渐玩味无尽的茶幸福。本书是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25年的习茶日志,详尽细致地还原了她的茶道修习过程。茶每个人都在喝,但品茶的意境却少有人达到,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从茶里喝出人生与幸福。
《留鸟:北方乡村的生命纪实》是一部独特的口述式家族史散文。作家刘大胜出于对出生成长之地无以替代的浓厚情怀开始写作,锡伯河川是他的诞生与启蒙之地,老屋、道路、溪流、田野、校舍等家乡 地标 ,均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深处,并筑就了其思维成长发展的根基。作家更以 留鸟 比喻生活在家乡的亲人,一次远离、一次亲近,文章之中不只有思念,还有对社会剧烈变迁的深刻思考。
本书是为纪念梁漱溟诞辰130周年所推出的文化 选集( 别纪念版)。选篇以《梁漱溟全集》为蓝本,从《朝话》《 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 中 选篇目,由梁漱溟家人钦定,诚意 献! 全书分为五辑,从学问、修养、理想和态度等主题入手,瞄准 人生和社会 ,结合梁漱溟先生 生自学之路、待人接物之 立思考,表里如 的态度,试图为当下内耗严重、急需 重建的年轻人 份 读本和解决方案。 第 辑 做 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 办法不是在说服,办法还是在养成。 第二辑 思想可开悟 人生可翻新 放眼来看, 胸就可以开大,什么事情不用着急,不要常常颠倒在喜怒哀乐之中。 第三辑 多谈谈哲学 多想想办法 问题来了,正是我们 造的机会到了。 第 辑 有所归 生活有重 说话是力量小, 定要在说话之外,办法在说话之外,在空口讲之外。 第五辑 志趣有
本书以草木君十年间的四时变化为脉络,汇集一百多幅精美的摄影照片,藉由自然风物、求学、茶事、问禅、行旅、烹茶、读书、撸猫、家事、风俗、族里等角度,记草木君在杭州求学及后在武夷山山居生活与内心成长经历。有一种沉思而旷达,深沉而灵动,洒脱不羁又有小女儿的细腻与忧愁,更有对山居生活、对人世、对自然的深沉之爱,文字间蕴藉有一个静默无言而独具大美的天地。一个有趣而又有一个老灵魂的年轻人的山居记事,带着淡淡的年轻的寂寞与哀愁。另书中所选的片段式的文字,皆是日常微博所记,常有灵感迸发、奇思妙想、旁逸斜出、笔下生花之句,并记述邻里、村民、游人、历史种种,令这本摄影图文集兼具清和而流动的美学气息。
“空谷幽兰”一词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 ,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美国汉学家、翻译家比尔·波特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他亲自来到中国大陆,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空谷幽兰》即这次旅程的全景记录。全书文字优美,译文充分兼顾了西方作者干练的表达方式和中国古典文学温婉的风味,读来清新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出版价值。
“空谷幽兰”一词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美国汉学家、翻译家比尔·波特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他亲自来到中国大陆,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空谷幽兰》即这次旅程的全景记录。全书文字优美,译文充分兼顾了西方作者干练的表达方式和中国古典文学温婉的风味,读来清新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出版价值。
本书延续《将相本无种:历史的闲言碎语》和《一生一个字:历史的闲言碎语》的写作体例和写作风格,形成一个系列,故从已出版的两书中可以基本了解本书的内容与特色。从取材上来说,本书的原始材料来自于二十四史中的《晋书》的记载,做到言必有据,体现历史随笔的严谨和扎实。在此基础上,注重两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力求鲜为人知,使得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本身就有着较强的新鲜感和可读性。二是叙述角度力求以小见大,着眼于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历史事件的侧面细节,从文化史、生活史的角度,在不经意间探求和揭示历史不为人知的一面。这可知本书有别于一般性的 说史 ,而体现文化随笔的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从内容上来说,着重体现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识,独到的见识,力求从史籍记载的夹缝中看出前人
《放松》一书是阿成先生的短篇散文集,共收录了他40余篇有关生活和人文散文、杂记。从哈尔滨的人情风物写起,一路向南串起华北、江南和南方,之后走到国外,笔下生出哥伦比亚河畔的小镇、罗马人的血液、荷兰的牧场……阿成先生的散文让人看着亲切,是一种自然的美,经历了人生情感的滋养,那亲切或可说是对读者产生慢慢渗透式的无痕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