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古籍修复师历时七年,寻访了中国13个省、自治区的全国古法手工造纸地。她以亲身经历结合专业视角,考察了各地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及传承现状,记录了“寻纸”过程中的点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探寻手工造纸术孜孜不倦的坚持,勾勒出一幅当代中国传统手工纸制造业的现实画卷。冥冥之中的责任感、使命感不仅让她与纸结缘,更驱使她开始现场考察古法手工纸诞生地的深入研究之旅。本着对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术的探寻之心,作者踏遍浙江、福建、山西、江西、贵州等十三个省自治区,远及新疆的和田和海拔近3700米的西藏高原,亲自带回书中所述的25种古法手工纸样实物,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传承娓娓道来。
远去的乡村记忆 温馨的博物之旅 本书用生动传神的写意国画,艺术地再现了过去乡村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类老物件200余种,犹如一座乡村文明的纸上博物馆。画中挥洒自如的行楷书法,与形象逼真的老物件相映成趣;清新活泼的说明文字,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使得书趣味盎然、温馨怀旧,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中国几千年来社会分工产生了各种职业,俗称 三百六十行 ,其中有些行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有些行业延续至今。本书从中选取360个行业,分门别类,编为农林牧渔行业、饮食糖果行业、纺织服饰行业、手工业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卫生行业、文化教育行业、休闲娱乐行业、工艺美术行业、其他社会行业等十个部分,既反映了充满市井烟火气的生活场景,又记录下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同时,在旧版的基础上,新一版在文字、配图、装帧等软硬件方面进行了修订、升级,使得这部经典民俗读本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
晋城高平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像,整组造像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平均三米高的二十四诸天像拥挤地排列在大殿的东、北、西侧,造型生动奇特,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一经发现,便震惊海内外,被誉为海内孤品,明塑之冠。本书为一部用影像记录铁佛寺雕塑的摄影画册,通过整体图与细节图,一者呈现了雕塑的文物的信息,二者展现了文物之美。本书的出版对于读者感受文物之美,鉴赏古代塑像,提供了一个可读、可鉴、可藏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读本。
位于晋城泽州县府城村的玉皇庙,是现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庙宇,神衹塑像丰富、技艺精湛,国内罕见,是研究道教文化和雕塑艺术的宝贵遗产。庙内的二十八宿星君塑像更是国内同类题材中现存最早的一处,以海内外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出神入化的艺术蜚声于世。仪态万千的贵族妇女、威风凛凛的将军、饱读经书的文人、历经风霜的老者,这些彩塑躲过时间的劫难,阅尽世间沧桑,从那个时代走来,在今日仍散发着活泼泼的生命力,令人痴迷、沉醉。
数千年来,弓箭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上。北京聚元号弓箭铺曾是皇家御用兵工厂。聚元号弓箭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弓箭制作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细腻的工序和精湛的技术,浓缩了中国传统弓箭发展轨迹和弓箭文化。这些技艺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是中国传统手工工艺的杰出代表,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本书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聚元号的整个发展历程以及聚元号弓箭的制作技艺。
一名古籍修复师历时七年,寻访了中国13个省、自治区的全国古法手工造纸地。她以亲身经历结合专业视角,考察了各地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及传承现状,记录了“寻纸”过程中的点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探寻手工造纸术孜孜不倦的坚持,勾勒出一幅当代中国传统手工纸制造业的现实画卷。冥冥之中的责任感、使命感不仅让她与纸结缘,更驱使她开始现场考察古法手工纸诞生地的深入研究之旅。本着对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术的探寻之心,作者踏遍浙江、福建、山西、江西、贵州等十三个省自治区,远及新疆的和田和海拔近3700米的西藏高原,亲自带回书中所述的25种古法手工纸样实物,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传承娓娓道来。
人类发明了“针”,“针”赋予了人类广阔的物质文化空间。古人用骨针、兽筋实现“而衣皮苇”,无意识地产生了线的纫迹——刺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这种无意识的纫迹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所需的刺绣纹样。从无意识的使用到有意识的制作,再到基本功能的扩大,刺绣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在人类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实用性外,人们的心理感受、审美情趣和礼制观念等,也都通过刺绣这一载体有所表现。刺绣兼容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重属性,可称之为刺绣文化。中国的刺绣文化历史,是人类创造独特精致物质生活的历史,也是人类积淀深厚人文意蕴和艺术精神的历史。
《独冠天下 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 位于晋城泽州县府城村的玉皇庙,是现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庙宇,神衹塑像丰富、技艺精湛,国内罕见,是研究道教文化和雕塑艺术的宝贵遗产。庙内的二十八宿星君塑像更是国内同类题材中现存最早的一处,以海内外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出神入化的艺术蜚声于世。仪态万千的贵族妇女、威风凛凛的将军、饱读经书的文人、历经风霜的老者,这些彩塑躲过时间的劫难,阅尽世间沧桑,从那个时代走来,在今日仍散发着活泼泼的生命力,令人痴迷、沉醉。
手艺,凝聚着中华文明与先人智慧,于世代相传中,塑造华夏子孙特有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气质。制瓷、剪纸、竹编、木雕……这些承载着千百年历史与情感的手艺,是中国人对绵延数千年文化的自信,反映着中国人与古为新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力。 本书将带领大家走进历史长廊,用手艺描摹中国,寻访指尖上的华夏文明之美。你将会从105件文物瑰宝中,穿过22种古老手艺的历史记忆;了解150余道工序细节,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和 浪漫;体悟24位匠人的守艺人生,感受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与处世哲学。 手艺里的中国,质朴、坚韧、广博、灵性,有着无穷的生命张力。
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藏族人民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卡又是藏族文化中著名的一种宗教艺术。 西藏唐卡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著、黄逖编辑的《西藏唐卡(精)》带你领略浓郁的西藏民族风情。
中国古代漆器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八千多年前,中国生活在今天浙江北部的先人们率先发明了大漆的功用,不但可以作为黏贴材料、加固并保护器物的涂料,而且能够作为装饰的媒介,经过历朝各代的发展,漆器艺术成为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之一。本书便立足于以中国古代优秀的漆器艺术为探讨对象,别开生面地以经历了千百年发展演变的具有代表性的漆器设计类型为分析的脉络,分别以“漆棺”“漆屏”“漆碗”“漆扇”“漆镜”“漆琴”“漆弓”“漆人”“漆兽”“漆园”一共十章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出一幅有关中国古代漆器艺术的美妙图景。
本书作者何振纪教授自2010年起,开始进行有关宋代漆艺的研究,他亲身考察世界各地博物馆馆藏宋代漆器,做下大量珍贵的记录。“研究历程”概述20世纪以来国内外有关宋代漆器的研究状况;“主要类型”描述“雕漆”“戗金”“螺钿”“素髹”等宋代漆器类型;“设计特色”深入探讨“造型”“制胎”“工艺”“装饰”等几个方面,介绍宋代漆器的设计和制作特点;“剔彩流变”介绍该工艺的特色及其在中日间的流传与嬗变;“域外传播”阐释通过海上丝路流传的宋代漆器;“珍存近况”对流传至今的重要宋代漆器遗存进行了梳理。中国漆器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艺创造,尤其是自宋代进一步发展的众多优秀漆器髹饰技艺,皆获得了相当的突破。文字中提炼出宋代漆器的工艺、美学、历史,并叙写当时的文化氛围。书中大量图片更是展现宋代漆器的珍贵图
这是一本讲述云南建水紫陶的书。建水紫陶是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建水城特殊的地理背景,文庙、学政考棚等民风民俗,建水制陶的源起、流变、现状,以及名品。第二部分,讲述了建水原生、富有的原矿泥资源、紫陶泥的特性及对比、装饰,以及老款上特殊的款识。第三部分,讲述了紫陶赏鉴的艺术价值分析、宜花性、宜茶性、紫陶的日常拓展创作、运用、打磨、工艺、艺术效果、美学价值等等。这是一本讲述建水紫陶方方面面的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中国文化ABC:器物与生活》主要包括特色发明、精湛工艺、中华医学、健身娱乐、历法节日和生活习俗。所涉及得内容,均为独具中国特色、有较大影响得各色器物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新一版的《中国文化ABC》在上一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拔罐、针灸等实用生活方式内容。
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现在,一般民间将纸剪或纸刻而成的装饰花样或图案,称为剪纸艺术。中国古老的农耕社会从根本上决定了民间剪纸的内容和形式,稚拙古朴、粗犷浑厚,简洁灵活、自然风趣,充分展现着自身特殊的艺术魅力。这种处于农业社会的古老艺术,经过广大人民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展,演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了鲜明的民间民俗情趣和民间艺术特色。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耕社会民俗生活中创造、流传、享用的一种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者之众、功能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价值之大,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相比的。 邰高娣著的《剪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读本》是一本关于中国剪纸艺术的普及读物,分为“剪纸的发展
本书为福建省委宣传部“闽人智慧”系列主题传播计划集结出版的分册,书中收录和呈现多姿多彩的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福州软木画、厦门漆线雕、惠安石雕、漳州木偶头雕刻、莆田木雕、福州寿山石雕、四堡雕版印刷、将乐西山纸、漳浦剪纸、柘荣剪纸、武夷岩茶制作、福鼎白茶制作、德化陶瓷、建窑建盏、长泰古琴制作、福州脱胎漆器、莆田制盐、永春制香、宁德木拱廊桥营造等,展示闽人智慧,记录匠心传承,书写福建非遗项目的动人故事。
本书由金申研究员著,于1992年由四川旅游出版社首次出版,一度广受好评,今增补修订后再版。该书主要分为六章,分别介绍了藏传佛教的基本知识,藏传佛教的建筑和美术,藏传佛教的各类佛像,佛像的手印、坐姿、衣饰、台座等,寺庙的供物、法器、吉祥图案等,服饰礼仪类等知识,以平实的语言、专业的视角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藏传佛教的方方面面,使读者对藏传佛教产生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本书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丛书”中的一本。“药香制作技艺”是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书从药香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讲起,内容包括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历史、药香制作的各个环节、药香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以及药香的传承与发展,其中不乏药香的制香秘诀。此外,还记录了药香的家族传承和制香故事,以及本项目的传承人对药香在当今社会意义的思考。
即使世界再喧嚣、社会再浮躁,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一份热爱、一份情怀、一份梦想、一份期盼,在坚守一种手艺、一种传统。即使过程艰辛、未来不可知,却从未放弃。因为这份坚守,他们在这个一切急速向前奔的社会里显
这是一本讲述云南建水紫陶的书。建水紫陶是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建水城特殊的地理背景,文庙、学政考棚等民风民俗,建水制陶的源起、流变、现状,以及名品。第二部分,讲述了建水原生、富有的原矿泥资源、紫陶泥的特性及对比、装饰,以及老款上特殊的款识。第三部分,讲述了紫陶赏鉴的艺术价值分析、宜花性、宜茶性、紫陶的日常拓展创作、运用、打磨、工艺、艺术效果、美学价值等等。这是一本讲述建水紫陶方方面面的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吉州窑是宋元时期江西著名的民窑。集南,北各大民窑之大成,博采众窑之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满足民间使用和审美的需求,以多变的釉色,丰富的装饰,优美的造型,独特的工艺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树一帜,成为民窑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