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历法和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息息相关,农耕时代的农民要根据节气播种收获,现代社会的人们每逢婚丧嫁娶还是要翻阅历书。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万年历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更包含与黄历相关得吉凶宜忌、节假日等内容,方便人们查询使用。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方便广大群众,特编写此书。 《老黄历》收编了1900—2050年共计150年的历书,并介绍了关于节气、历法的风俗和故事,方便查找且富于趣味性。
《湖湘文库·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主要内容简介:《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以下简称《民情报告书》)《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以下简称《商事报告书》)均为清末民初湖南官方编印。前者于民国元年(1912)由湖南法制院据前湖南调查局编印,后者于清宣统三年(1911)五月由湖南调查局编印。这两本《报告书》从印行的时间上看,《民情报告书》出书在后,但从内容上看,《民情报告书》则应是编辑在前。《民情报告书》第四章“职业”,按“四民”士农工商的序列分列四节,可正文中只写了士、农两节,工、商两节连标题都没有,只在目录中工商两节标题下有“俟续编”三字。由此可知,《商事报告书》是《民情报告书》中的一部分。
《湖湘文库·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主要内容简介:《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以下简称《民情报告书》)《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以下简称《商事报告书》)均为清末民初湖南官方编印。前者于民国元年(1912)由湖南法制院据前湖南调查局编印,后者于清宣统三年(1911)五月由湖南调查局编印。这两本《报告书》从印行的时间上看,《民情报告书》出书在后,但从内容上看,《民情报告书》则应是编辑在前。《民情报告书》第四章“职业”,按“四民”士农工商的序列分列四节,可正文中只写了士、农两节,工、商两节连标题都没有,只在目录中工商两节标题下有“俟续编”三字。由此可知,《商事报告书》是《民情报告书》中的一部分。
本书是 传统民艺 系列中的一本,以《婴戏图》为主要呈现对象,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 戏婴图 ,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因为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吻合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多子多福、福寿绵延的理念。本书是了解中国传统民艺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春节在青海省是汉族、藏族、土族和蒙古族共同传承、共同享用的重大传统节日。具有持续时间长,涵盖地区广,仪式古朴反复,信仰色彩浓厚,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鲜明等特点,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典型例证。青海各民族的春节节日习俗是中华民族春节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近代民俗研究大家胡朴安先生穷数十年之功,广为搜罗有关民间风俗的典籍杂志汇集成册。书中对各地方志和古今笔记、刊物中所载风俗进行了汇编,既可使我国风俗民情不致淹没于浩繁卷帙之中,又可免除人们翻阅求索之劳,也有助于对我国民俗风情进行整体、系统的了解研究。
《中国节日志·渔民开洋谢洋节》是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持的*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之一。全书包括综述、志略,以及象山东门岛渔民开洋节等6个调查报告。渔民开洋、谢洋节起源于祭海,是我国东部沿海渔民在传统社会里长期形成、世代传承的一种节日祭祀活动。由于我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和渔业生产规律差异甚大,各地渔民对于此类节日的习惯称呼以及他们所崇祀的神灵对象,他们向神灵献祭时的仪式行为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组织、活动场所、表演艺术与口头传统、游艺娱乐、节日用品等,也都呈现出各不相同的丰富内容。本书通过实地调查和借鉴此前已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力求客观、全面地叙述该节日在沿海各渔村流变的历史与现状。尤其是调查报告部分,对调查点的节日形态有较为详细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