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一座古城,闽江缓缓流过,江水浇灌着两岸的花果,也孕育着悠久的文明。城内有山,有塔,有寺庙,古韵悠长,这就是福州。本书从江城福地、 海丝 枢纽、海滨邹鲁、海国先声、闽都风物、闽都新颜等几个方面,写出了闽都开放融通的襟怀,记录了福州在丝路百城中的风姿卓然。
成都,一座三千多年城址未移,两千多年城名不改的城市,从宝墩古城到金沙遗址,从古蜀文明到天府文化 成都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展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无限魅力。 本书是一部简明扼要介绍成都历史的通俗读物,书中通过 满天星斗的文明起源 天府之国,列备五都 乱世乐土 九天开出一成都 等专题生动活泼地再现了成都千年发展的历史轨迹,展现了成都历史文化的兴盛与繁荣。诗人李白云: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无间此。 希望通过本书,能让读者了解一个山水如画、人杰地灵的成都历史。
东汉永元元年(89年),车骑将军窦宪联合南单于、东乌桓等势力一起攻打北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大获全胜,几乎全歼北匈奴的主力。这一战役在历史上非常著名,当时随军出征的班固撰写了这篇流传千古的《燕然山铭》。 二〇一七年七八月间,中蒙联合考察队实地踏勘,确定了蒙古国杭爱山一带的一处摩崖石刻系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燕然山铭》。这一发现,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历史系辛德勇教授认为, 学术界有责任和义务做出应有的说明和认识 ,陆续撰写了 《燕然山铭》漫笔 系列文章,遂成《发现燕然山铭》一书。该书对《燕然山铭》拓本真赝、铭文布局、铭文核校、刻者其谁、燕然山战役,等等,都做了详细而深入的考证。
本书讲述温州人传统性格与改革开放后创业历程。作者通过自身在温州生活的经历、见闻等,参以历史文献、社会学研究,对温州风土人情、历史社会,乃至经济发展历程与地方民俗特色展开论述,夹叙夹议,描画了一幅独具特色的温州人文画卷。 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水势使人合,山势使人离 ,流动的塘河水赋予了温州人开放的、自由的心性,使得他们能够在一个禁锢的时代率先发轫,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 温州模式 。但另一方面,偏处浙南一隅,使温州人始终与主流文明存在隔膜,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温州人既开放又封闭的心性,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张力,使他们得以成就不同凡响的事业,也为时代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佛山,是 一带一路 上的重要城市,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那 石湾陶 的基因密码,那 海丝 飘带上的佛山武林往事,那能工巧匠手下的 佛山造 ,南风文脉一眼千年 本书如画卷展开,佛山故事娓娓道来,观城市历史底蕴与蓬勃发展活力,期待无限未来。
该作品是 城市的力量 系列之一。 广州,作为一方地域,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南海之滨。南临大海、北倚五岭的地理位置,使得广州这座城市天生带有海洋与土地混合的基因,在波浪与岩石的搏击中成长。广州,从砌下第一块城砖那天起,就是一座商业城市,在近代化转型中,起步最早,走在最前,两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广州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书通过纵览广州两千年历史,在宏阔的历史格局中,以富于穿透力的历史视野,讲述了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广州是如何 开眼看世界 敢为天下先 ,从一个码头转型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商业之都的,广州在近现代化的浪潮中又经历了哪些兴衰际遇,并揭示了这些际遇与经历将给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全书立意深刻,主题突出,高瞻远瞩,结构明晰,文
本书为《四川旧事》的姊妹篇。成都,这座承载了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遗产的中国名城,其发展历程沉淀了千年的风华。《成都旧事》一书揭开了城市记忆的神秘面纱,带领读者探索那些鲜为人知或接近遗失的历史篇章。其中包括城池布局的变迁、今已消逝的古迹、昔日成都居民的新年风俗,以及在青羊宫举办的赫赫有名的武林大会等内容。书中还叙述了成都的历史掌故和趣闻逸事,如历代建立王朝的君主、晚清时期的奇人傅崇榘等,并通过一系列宝贵的旧时摄影作品,将成都往昔的城市面貌生动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恐怖主义,依然是美国争霸道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翻开这部彼得·弗兰科潘所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精)》,您将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
蒋蓝笔下的《成都传》呈现出浓郁而独特的西南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 成 (古蜀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干栏式建筑的发祥地)与 都 (两江汇聚的低地)的分野,到 成 与 都 的汇聚为城市的演变;重要历史人物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是《成都传》的复线构成,比如杜宇与凤凰山、开明氏与茶叶入川、司马错和张仪与成都城的雏形、李冰与天府富庶格局的形成、文翁兴教的人才格局 成为贯穿《成都传》的两大经纬之线;成都自古以来的水路、陆路的交通史,成为了成都包容吸纳的两条血脉;成都经历十几次的移民,形成了人种、文化、风俗、园林、饮食、建筑、街区、植物的落地与繁荣,充分彰显出成都近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变的底蕴。这一世界城市史上非常罕见的现象,充分显示了成都这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本书全面讲述老上海旧城风貌、市井文化和百姓生活。从亲历亲睹的角度,分别描绘了老上海的地标建筑、公馆名园、租界、弄堂里巷、 摩登 印记、老营生、馋嘴美食、乡俗俚语、文坛旧事、戏曲演艺 用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上海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老上海及老上海人的生活。唯有了解京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本书对了解上海的历史、人文都很有价值。
《习学记言序目》是南宋叶适评论经史子书、记述研究心得的札记体著作。叶适通过评价儒家经典和历史典籍,表达政治、经济主张和伦理思想。《习学记言序目》计经说十四卷,诸子七卷,史二十五卷,文鉴四卷,是研究叶适思想的主要资料。本选注本由宋明理学研究专家何俊选编、导读、解题与研读,陈正祥注释。全书分 导读 选注 两部分。 导读 部分对叶适生平、思想做了高屋建领、精到严谨的介绍。 选注 部分按照篇目分别撰写 解题 和 研读 ,旨在展现其人格魅力、思想精嚼,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叶适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永嘉学派及浙东学术。
本书全面讲述老济南旧城风貌、市井文化和百姓生活。从亲历亲睹的角度,分别描绘了民国时期济南城的老城老街、泉城文化、文教传统、沧桑历史、道地鲁味、老字号与生意经、民国时期的老城新貌、乱世枭雄、消闲生活与名人踪迹 用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济南厚重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济南城及老济南人的生活。唯有了解济南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本书对了解济南的历史、人文都很有价值,并配有大量珍贵历史照片,直观再现过去济南城的真实面貌。
本书集中了一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近一百年间的历史老照片,展现传统摄影下黑白的潮州历史写照,也是近现代中国南方城市的一个缩影。其时代距离现今较远,能唤起人们对一座老城往昔的探秘。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不仅仅展示老照片,并加以生动地图片描述。 整理并出版城市的历史影像图书,是一件艰巨但极具历史意义的事情。它站在一个客观、冷静的历史高度,用影像学的角度来解读潮州,并通过比如传教士,甚至是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随行摄影师等等的镜头来展现一个百余年间老一辈熟悉的,新一代陌生的潮州。它将是一本去除浮夸,严肃而生动的读本,有着资料性、档案性的意义。
《武汉传:江汉交汇的大都市》是 丝路百城传 系列图书中的一部,由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作协副主席李鲁平创作完成,本书于2023年2月出版发行。 该书吸取地方志、历史研究的成果,以非虚构的方式描绘了武汉江河交汇、湖光山色的地理变迁及其空间格局,勾勒了武汉从码头贸易到近代重工业重镇到当代高新科技中心的发展历程;在交通格局、经济格局、城市格局的变化中呈现大都市的崛起与辉煌;在江河、湖泊的沧桑巨变中呈现水的特色;在城市的进步中呈现人的奋斗、城市风情和城市性格。
一本书,读懂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又称胶济线,东起青岛,西止济南,始建于1899年,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2024年6月1日,是胶济铁路建成120周年。对老百姓而言,胶济铁路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很多人对它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老火车站、连接山东两座重要城市这些概念上。其实,这条不足400公里的铁路背后,尤其是其沿线,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作者集十年之力,搜集、整理、考证胶济铁路文史资料,书中有对胶济铁路及沿线车站的修建细节的解读;有对胶济铁路上的典型空间和事件的描写,有对与之关联的风云人物和默默无闻的建设者的叙写;还有对胶济沿线的风物、奇闻轶事的解读,展现了胶济铁路120年多来的诸多历史细节。源代码,寓意揭开百年迷雾,探寻胶济铁路的最初样貌。本书内容丰富,文字顺畅自然,考证推论时讲求实
本书从历史、文化、社会、名人轶事等几个方面全方位描写了开封,这座千年古都。从最早的文明曙光到风云际会的春秋战国时期,从李杜潇洒飘逸到八大家严谨文风,从海上丝路到闯王的到来,从没有硝烟的战争到奇袭开封的神来之笔。几千年的历史,讲不完的人文轶事,虽不能尽数包罗,却也满是浓墨重彩的工笔。再把视角转向当下,开封正在努力打造一座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古往,今来,明天的开封将会有更多的故事代代流传。
宝安作为深圳的前身, 历史源远流长,是深港文化 之根。为深入挖掘宝安历史 、胰续改革精神,给城市发 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宝安区政协通过公开征集 等方式,精选1980年8月26 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 前这一重要历史阶段里,原 宝安县不同领域的建设者代 表20名,讲述在宝安这片沃 土上发生的与城市相交融的 敢闯敢试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