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传:东岳圣山志》是一部比较系统介绍泰山历史的专著。本书最初由美国人赖恒利着手写作,但由于其不幸离世,后来则由美国人德怀特 康斗 贝克尔接手,最终完成本书的创作。 作者沿着泰山的登山路线,详细介绍了泰山的概况,山路沿途的自然景观和庙宇、遗址等人文景观,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山岳信仰、民俗风情等。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从西方人的视角了解中国的泰山,不仅为泰山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泰山所承载的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植根于读者的心中。
该作品是 城市的力量 系列之一。 广州,作为一方地域,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南海之滨。南临大海、北倚五岭的地理位置,使得广州这座城市天生带有海洋与土地混合的基因,在波浪与岩石的搏击中成长。广州,从砌下第一块城砖那天起,就是一座商业城市,在近代化转型中,起步最早,走在最前,两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广州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书通过纵览广州两千年历史,在宏阔的历史格局中,以富于穿透力的历史视野,讲述了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广州是如何 开眼看世界 敢为天下先 ,从一个码头转型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商业之都的,广州在近现代化的浪潮中又经历了哪些兴衰际遇,并揭示了这些际遇与经历将给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全书立意深刻,主题突出,高瞻远瞩,结构明晰,文
本书主要讲述十多年来,作者自驾行程二十余万公里,持续地跋涉于蜀地鲜为人知或虽为人知但甚少有人涉足的古城堡和古战场。在写作古蜀城堡战场的过程中,参考了相关史籍,所描绘的地理情况也是亲自勘踏。该书以散文的文学性、新闻的纪实性和学术的严谨性有机结合的笔法,来解读历史的流云和领略自然的岚烟。其可以为蜀地人文历史、古代军事史的研究者、热爱旅游者给予相关的实证和有益的启示,为酷爱蜀地历史文化的旅游者,提供拓展、探秘、寻幽的新路径。
于波主编的《三晋史话(运城卷)》一书,记述内容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新中国成立前。全书分十章节展开。期间,每一朝代在运城地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所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均有所记载。如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这里早期人类的活动,西周、春秋时期魏晋的强盛,大汉王朝的畿辅要地,魏晋时代的名门望族,隋唐时期的*盛,宋金元的文化勃兴以及明清时期的辉煌等。无论思想文化、军事,还是农业生产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充分展现了这一地区的古老文明及**、灿烂文化。
四川号称 天府之国 ,这片沃土不仅为四川人民提供了丰盛富饶的物产,让这里的人民能够丰衣足食,同时还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本书以翔实的资料*面展示了四川各个文化领域的起始及发展。 从水旱从人的农耕文化,美轮美奂的青铜文化,风程仆仆的交通文化,到百娇千媚的蜀锦蜀绣,引*世界的盐井文化,个性鲜明的传统戏剧,以及有着悠久历史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文学、道教、史学,民俗等,作者在深入研究各领域历史的基础上,对四川文化做了高度总结、概括和梳理,*面展现了四川文化在近3000年里的发展和变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 简史 。对喜欢四川,欲了解四川的读者而言,这是一个简练而丰富的读本。
这是一本关于民国老重庆的城市记忆。 本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内容丰富。 沧桑岁月抹不去昔日繁华、战火中崛起的文化名城、大生意与小买卖、动荡年代的风云流转、忘不掉的鲜香麻辣、道不尽的逸闻轶事、苦中作乐的重庆人、巴渝印象 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重庆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老重庆及老重庆人的生活。
这是一部关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历史、地理、地名及民族文化的史学著作。全书分为古地之部和民族文化之部两个部分,共37万字。全书采用通俗的纪实体写法,围绕民族、宗教、民俗、语言等学科对以青海为中心的西北古代历史地理及羌藏文化展开研究,在充分利用文献史料的同时,还从古汉语、藏语、古羌语以及突厥语、蒙古语角度做比较,对夏禹、西王母等古代传说,昆仑、敦煌、黄河九曲等古代地理,吐蕃、吐谷浑、南凉等古代历史文化进行多方考证,追本溯源,以求其实,使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被更多的读者所了解。
《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是专为孩子撰写的宁波历史普及读物,从河姆渡人的传说到宁波解放,近百个故事呈现宁波70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里有孙恩起义、黄晟建罗城、明州保卫战等历史事件,有隐士严子陵、孝子董黯、日僧雪舟、大学者黄宗羲等历史名人的故事,有阿育王寺、天封塔、双屿港、钱业会馆等古迹的传说,让孩子沉浸于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了解宁波,热爱宁波。每个故事配以漫画插图,随书赠送《宁波历史大事记》。
丛书拾掇 深圳风物志 系列丛书是深圳*部大型风物主题图书,*辑分风土人情卷、民间美味卷、传统建筑卷,共三卷,已于2016 年出版。第二辑分地名密码卷、村落往事卷、家族记忆卷, 共三卷。丛书邀请深圳地名文化研究者程建掌舵编纂,资料详实,讲述深圳地名由来、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古村历史、家族祠堂、民俗活动,拾掇深圳历史的风物遗迹,结合手绘插图的创新编排方式,生动再现隐没于现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貌。
安阳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成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它有三千三百多年的建城史,也有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禀赋。殷都、邺都、安阳老城是安阳 名城、古都 文化的核心内涵。过往生活记忆,凝结在安阳老城的街巷深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镌刻着城市生命的年轮。千年安阳古都的历史,是一部浓缩的中原华夏文明社会发展史。可以说,安阳老城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安阳的名城文化是这座城市的根脉与灵魂。
本书以白居易诗词《答客问杭州》中的诗句 与君约略说杭州 为题,按照时间顺序推进,串联了白居易自长庆二年(822)起担任杭州刺史的三年,遍览杭城美景、体察民间疾苦留下的诗赋文章,其中既有对西湖、钱塘江、天竺寺人文名胜的赞叹,也有对劳苦民众的同情。作者翻阅大量资料,理顺人、事、物关系,挖掘诗篇背后的动人故事,将白居易与杭州的点滴往事娓娓道来,展现了这位1200年前的杭州形象大使对杭州的深厚感情,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杭州历史文化普及读物。
张志仁主编的《三晋史话(晋城卷)/三晋史话丛书》是山西省委宣传部策划的 三晋史话 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讲述的是晋城的历史。全书共分为八章,按时代先后顺序,分别对各个时期晋城地区的历史作了叙述,与全面的通史不同,本书对于每一历史时期,选择了若干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古迹等重点加以介绍。史料扎实,文笔简洁。
卢桂平主编的《图说扬州》共分城史、运河、盐业、名胜、学术、文艺、技艺、风俗、精神等九篇。城史篇,简述扬州的发展历程,举大事以记之;运河篇,为扬州特殊地理篇,描述扬州与运河同生共长的关系,凸显扬州作为运河**城的历史地位;盐业篇,反映历史上扬州的经济特点,以及两淮盐业对扬州乃至国家的贡献;名胜篇,彰显 扬州以园亭胜 的江南文化特征;学术、文艺、技艺三篇,叙述扬州文化的三个层次;风俗篇,展现扬州的社会风尚;精神篇,则意图揭示扬州的城市内涵与发展的文化动因。 本书图文并茂。篇后列目,依次叙之。各目的选定,俱去繁就简,撷华举要,强调特色,不求面面俱到,力求以百余有限的篇章,反映两千多年城市的兴衰,展示城市变迁,彰扬城市精神。时间上大致以新中国成立为限。史实讲究信而有征,言而有据;文字
三晋史话 丛书是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全省11个地级市的相关专家撰写的大型山西地方史普及丛书。杨永生主编的《三晋史话(阳泉卷)/三晋史话丛书》分七章,按照阳泉历史发展脉络,由新石器时代一直叙述到新中国成立,以史话体叙述历史,史料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受众广泛,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普及型。
南京城南长干佛陀里有 两座古老的寺庙,一座是晋 代东吴孙权为印度高僧康僧 会所建的 江南首寺 建初寺 ,另一座是东晋咸和年间所 建的长干寺。这两所 的 寺庙,开创了江南佛教文化 的先河,并随着岁月的流逝 及朝代 替,屡毁屡建。尤 其是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 诏敕以皇家规制在长干寺原 址建成了规模宏大、金碧辉 煌的金陵大报恩寺与五彩琉 璃塔,当时中国人称之为 塔 ,西方人称之为 南 京瓷塔 。该寺塔被列入 中 世纪世界七大奇观 之一, 可惜在太平军战火中被毁。 如今,渐行渐远的大报恩寺 塔在长干里复建,重现了昔 日的辉煌,千年守望,薪火 相传。 千百年来,这座古寺在 屡毁屡建中到底发生了哪些 故事,又藏有多少不为人知 的秘密,本书带你寻觅和佑 证那些谜团,回忆尘封的历 史记忆。
《深圳风物志》系列丛书,是深圳部大型风物主题丛书,分风土人情、民间美味与传统建筑三卷。丛书邀请深圳本土研究学者廖虹雷、张一兵等掌舵编纂,资料翔实,以长辈日常闲谈之口吻,深入浅出地讲述深圳民俗、历史、美食、建筑等风情故事,结合手绘插图创新编排,生动再现了逐渐隐没于现代生活的传统文化风貌。本册主要通过古城篇、围屋篇、祠堂篇、炮楼篇、宗教建筑篇、书院学校篇、塔桥篇等七个方面来介绍深圳的传统建筑,从中了解深圳传统建筑的风貌与魅力。
本书致力天津藏书家及其旧居(也即其藏书楼)的考察研究,介绍近代藏书家生平及聚书、藏书流传始末,共涉及24家(家族),包括吴重憙与石莲庵、潘氏父子与华鉴阁、李善人家族与藏经阁等等。每篇文章旁征博引、字数齐整,雅俗共赏。另外,书中涉及的藏书家存世的住宅和藏书楼,也为天津近代历史文化和近代藏书史涂抹上了一道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