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存,风格独特、技艺精妙,艺术价值、建筑价值、旅游附加值都很高。山西作为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山西的古建筑从唐代一直到清代,时序不断,遗存甚多,甚至有些是海内外孤品,具备独一无二的价值。 《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以山西北部、山西中部、山西东南部和山西南部为地域划分,精选出形制最突出、艺术价值最高、建筑风格最独特的100处国宝级古建筑,从古建爱好者需求的角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将这些古建筑的看点准确、透彻地呈现出来,堪称古建爱好者按图索骥的 工具书 。
此书选取的是古代进出福建四条陆路通道上的各个地点,及古道上的关隘亭桥等建筑遗存。这四条线路分别是东线福温古道、北线仙霞分水、西线闽客间关、南线福广通津,曾经是素称 东南山国 的古代福建与外面世界进行物资与信息交流的通道,承载着福建肩挑马驮的交通历史。书中建筑说明部分,由专家细致梳理出古道上各个地点的主要线路与历史形成,而散文部分,则由作家从一个或数个遗存的古建筑出发,追溯漫漫古道漫长历史中的故事遗留与人间冷暖,二者点面结合,勾画出一幅幅福建先民自古以来努力向外探寻生存通道的生动图景。
北京白云观为道教全真龙门祖庭、中国道教第一丛林。观中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有: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元大书法家赵孟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本书以建筑、文物、人物、文化等为线索,对北京白云观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
收录福建古建筑中以外筑城垣为特征,具有行政建制与军事防卫功能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遗存。包括4类39 处古建筑:府县古城 9 个,卫所、水寨、巡检司 17 个,镇村城堡 9 个,炮台4 个。全书以 建筑说明 散文随笔 图片 形式进行系统梳理:建筑说明部分从专业的角度全面介绍各座城垣的筑城历史与历代沿革及建筑形态特征,散文随笔部分则以轻松好读的笔调,讲述每座城垣背后的历史细节与相关人物故事,二者相辅相成,配以大量古建筑图片,全面展现出福建各类古城的筑城史及在海防史上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
《南洋筑韵》是对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历史建筑群的全方位展示,以历史校园整体布局开篇,对于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4幢历史建筑,包括中院、新中院、北四楼、图书馆、盛宅、体育馆、执信西斋、工程馆、总办公厅、校门、科学馆、文治堂、新上院和新建楼等,从建造缘起、建筑特色、文化事件、历史发展、校友回忆和价值评价等多个角度,配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图纸以及精美的建筑现状图片,展现了这座风格多样、内涵丰厚的建筑博物馆的价值与特色。
畅销十年的台湾经典,了解百年台湾的很好图文读本,新增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图文内容 百年沉浮,阅尽台湾这些年来的筚路蓝缕和欢喜哀愁。 从日本殖民台湾之始,到马英九连任成功,台湾进入更复杂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本书用编年体的方式,记录了1900年以来一百多年宝岛的土地、人民、岁月,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等层面,如赛德克人莫那·鲁道领导的雾社抗日事件、台湾光复、二二八事件、火烧岛纪事、国民党迁台、金门炮战、雷震与《自由中国》、美丽岛事件、棒球旋风、邓丽君、罗大佑、汪辜会谈、民进党成立、开放大陆探亲、“保钓”风云、马英九与陈水扁的对决、“九二一”大地震、“服贸”风波……希望它的悲痛也是中国人的悲痛,而它的希望也同样令全体中国人感到鼓舞。相信这样的努力将拉近两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观念的转变,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问题开始受到政府、学者和公众的关注。本书通过梳理保护相关法规、理论和实践和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趋势和现阶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日本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状况的比较,探讨基于中国历史背景,适于本土发展现状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对策和遗产资源活化方式。
《正仓院考古记》是作者傅芸子20世纪30年代赴 日考察奈良正仓院所藏藏品,对这些古物,尤其是中 国文物所作的详细记录与考证。正仓院所珍藏的古物 系日本圣武天皇(701~756)生前最喜欢的贵重物器 ,其中包括大量我国唐代东渡的文物珍品,大部分在 我国已佚,此书是部中国学人研究正仓院的专著 ,在考察中国唐代历史文化、工艺美术史以及中日文 化交流史方面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次出版《正仓 院考古记》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百余幅正仓院藏 品的精美插图,以飨广大艺术及考古爱好者。
中国考古学因古史重建而生,但随着学科的发展,在强调学科独立性的同时,却与历史学渐行渐远。脱离古史重建的“初心”,也令学术界对考古学的旨趣与方法缺少“了解之同情”。 夏文化探索是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考古学能否重建古史的试金石。面对学界的纷争与迷茫,孙庆伟著的《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强调在历史语境下开展考古学研究,以清晰的概念界定、可靠的统计数据和缜密的逻辑分析,将考古材料提升为史料,旗帜鲜明地论证了夏代的信史地位,从而为考古学重建古史确立了一个典型个案。
建筑历史是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的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和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的三本通用教材,行文体例以描述性为主,具体陈述有余,但总结概括不足,考生很难作精炼的概括。本书紧紧围绕目前各高校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科目的三本通用教材,对课本陈述之内容做了理论提升和概括。 《建筑历史考研复习指导》的部分是对各校近十年的考题做了典例解析,介绍了考试的主要题型、基本特点和应试的主要技巧。第二部分是对教学内容需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做了纲要性的罗列,并对各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做了相应建议。第三部分分别对内容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地梳理和精要概括。第四部分以简答题和论述题、名词解释为例,做了示范性的解答。第五部分汇总了一些重点高校近些年的建筑历史考研试题以供大家参考
《万神殿堂》是该系列的开篇之作,原载于《读库1303》。王南用普通读者都能看得懂、看得入迷的文字,把古罗筑奇迹条分缕析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采用舞台剧的写法,让罗马众多经典建筑依次粉墨登场,透过这些巨石营造的结构空间,遥想古罗马的日常生活与宏大事件。 在配角们的精彩演出后,主角万神庙低调而华丽地出场。万神庙是整个古罗筑的杰作,在西方建筑史上具影响力,受其影响的建筑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