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外销于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这一文化特色产物,结合国外各大博物馆、图书馆、考古发现、私人收藏和专业研究的成果,深入挖掘中国外销瓷器的发展历史,以精良的编排、深入浅出的文字,力求让读者轻松读懂瓷器文化历史,同时了解瓷器作为中国的 国器 ,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向世界所传达的中国文化、所弘扬的中国精神、所传播的中国价值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了世界
所谓陶瓷,即陶器与瓷器的统称,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而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英文中的 China 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作为世界上蕞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研究陶瓷的发展史无疑具有极为独特的意义。 《古玩图鉴:陶瓷篇》共包含6个章节,包括陶器的起源、古代陶器的类别、中国陶器艺术史、古代陶器的鉴定方法、瓷器的起源、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以及古代瓷器的鉴定方法等内容。图文结合,内容丰富,精巧实用。 古玩图鉴 系列图书一共8册,包括《家具篇》《铜器篇》《玉器石器篇》《陶瓷篇》《书画与碑帖篇》《玺印古钱篇》《文房清供篇》《杂项篇》,根据民国收藏家赵汝珍的《古玩指南》一书改编而成。
《陈立立谈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内容简介:这套《鉴定入门百家谈》立足于尽量向读者提供鉴定实物、鉴定过程与鉴定结果,同时,在思维程式上,要求作者的思路向其他领域发散,以求将读者引到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 本册是《陈立立谈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由于古陶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因此它的升值是不争的事实。早收藏早获益,多收藏多获益。
《安思远旧藏古陶瓷选萃》介绍安思远先生的中国古陶瓷藏品在其整体藏品中并不突出,但数量上也有四~~五百件之多,质量上更是名品济济,上溯新石器时代陶器,下迄清代瓷器,而其中又以宋瓷最为出彩,以两宋时期为中心,兼跨五代、辽、夏、金、元,当时南、北方众多瓷窑的代表性作品多囊括其中。《安思远旧藏古陶瓷选萃》撷取其中代表性藏品60件(组),配以鉴赏解说,或简或详,简者述其扼要,详者广征博引、条分缕析,力求深入透彻。总之,《安思远旧藏古陶瓷选萃》向读者呈现了众多我国古代很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对于读者的研究、欣赏,都大有裨益。《安思远旧藏古陶瓷选萃》作者杭天,艺术家、书法家、古陶瓷研究学者,擅长宋、金、元时期北方陶瓷及西夏瓷的鉴赏,我社于2010年出版了其专著《西夏瓷器》,受到读者好评。杭天近年长期
《中国古代陶瓷所体现的造物艺术思想》从古代陶瓷日用器、礼器和丧葬器三种类型的陶瓷器着手分析,总结出陶瓷艺术中所体现的 器以载道 、 器以藏礼 、 文质彬彬 、 物与神游 和 得意忘形 的造物艺术思想。并在结论部分指出,在我国传统的宫廷艺术、宗教艺术、文人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各个艺术层面上,陶瓷艺术越向上层靠拢,其所具备的人文思想内涵就越丰富,所反映出的不同时代的造物思想内容所占比重就越大。
《中国越窑瓷(套装上下册)》首次提出“早期越窑”与“越窑”这一全新概念,并根据研究成果提炼后把“早期越窑”分为成熟、发展、繁荣、停滞、衰落等几个历史时期;“越窑”篇经深入研究,也提炼归纳为复苏、发展、鼎盛、衰落几个历史时期。上述这些分期都是深入研究的成果,有其独到的见解,非常难得,过去还没有这样深入的研究,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关于“早期越窑”与“越窑”发展的原因,该书也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除了宁波港的发展外,另一个促使窑业发展的原因,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开通,促进了文化、贸易的发展与交融。西方胡人在“早期越窑”制品中的大量出现,说明了宁波、绍兴这些地方早已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热土,其影响已深入到制瓷领域了。 《中国越窑瓷(套装上下册)》总结了从东晋到隋代三个多世纪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