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1944年,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在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全歼缅甸日军。此战中,中国远征军反攻胜利,大放异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本书口述者多为参战将士,他们的口述全面还原了中国远征军历史。
本书是一部由谢雪萍口述、朱洪海撰稿的口述历史作品。谢雪萍18岁奔赴延安,是开国少将张学思的夫人,也是张学良将军的弟妹。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叙述了谢雪萍奔赴延安与张学思相识相爱,1940年,随张学思率领的 东干队 奔赴冀中前线,亲历了八路军在抗日前线血与火的斗争,以真实经历反映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坚持抗战的历史。第二,张作霖以及张学良时期的张氏家族状况。第三,对张学良的记述和回忆,尤其谢雪萍曾经两次去夏威夷面见张学良,有关晚年张学良的生活状态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为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抗日先烈们,书后扫码欣赏《在太行山上》,由北京开国功勋后代艺术团演唱!
《邹逸麟口述历史》细述了上海租界弄堂里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家庭及家族数十年间的变迁,记载了口述者先后在教会学校和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求学成长过程,重要的当是详述了师从谭其骧先生从事《中国历史地图集》研究而开启的治学之途。此书实录了一个衣食无忧、怯弱本分的上海少爷,由于中国社会的大变革而转型,跋涉于史林、遨游在学海,并成为学界翘楚的耕读生涯。由口述者娓娓道出的一个个历史场景,情节生动、细节真实,一如其平实质朴的治学风格,充满着对亲人的深情,对学术的挚爱,对后辈的期许,呈现了一位学者的八十年华。他的生命历程再度诠释了先贤的经典:认真做事,老实做人。 本书稿为著名历史地理专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地方史志学会原会长,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原副主
本套丛书是作者历经几十年田野踏查,从一个个匠人口中听来,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是从吉林省各个历史时期,抢救挖掘出来的诸多工匠的创业故事和敬业精神写实,包括铁匠、木匠、皮匠、粉匠、糖匠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套丛书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人们从前在饮食、医药、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经济生活乃至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 字号 ,这些 字号 的创业、诞生、发展,甚至到它们的倒闭或失败,都是历史的缩影。这里工匠的每一个 点 都是其家族的先人在历史上创业功绩的记叙,开始于 个案 ,发展成工匠,给人展示了充分和生动的文化力量。 本书主要记录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之一 铁匠。展现了铁匠们的匠心独运,展示了大量铁匠打造出来的工具,展现铁匠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全书分铁匠工具、铁匠作品、铁匠故事、
本书是一本老照片集,书稿中收集的老照片,真实反映了上个世纪以来,作者的外公、外婆各个历史时期的家庭生活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本照片集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百余年历史,百余张照片,岁月年轮不着点墨即跃然纸上。岁月沧桑,真情鉴证。虽时光流逝,儒雅老人慈蔼音容犹在心中。
本套丛书是作者历经几十年田野踏查,从一个个匠人口中听来,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是从吉林省各个历史时期,抢救挖掘出来的诸多工匠的创业故事和敬业精神写实,包括铁匠、木匠、皮匠、粉匠、糖匠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套丛书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人们从前在饮食、医药、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经济生活乃至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 字号 ,这些 字号 的创业、诞生、发展,甚至到它们的倒闭或失败,都是历史的缩影。这里工匠的每一个 点 都是其家族的先人在历史上创业功绩的记叙,开始于 个案 ,发展成工匠,给人展示了充分和生动的文化力量。 本书主要记录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之一 粉匠。粉指的是以土豆淀粉制作的粉条。以倪粉匠个人的经历,来展现这门行当的兴衰发展史。全书分粉匠工具、粉匠故事、粉条文化、粉
本套丛书是作者历经几十年田野踏查,从一个个匠人口中听来,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是从吉林省各个历史时期,抢救挖掘出来的诸多工匠的创业故事和敬业精神写实,包括铁匠、木匠、皮匠、粉匠、糖匠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套丛书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人们从前在饮食、医药、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经济生活乃至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 字号 ,这些 字号 的创业、诞生、发展,甚至到它们的倒闭或失败,都是历史的缩影。这里工匠的每一个 点 都是其家族的先人在历史上创业功绩的记叙,开始于 个案 ,发展成工匠,给人展示了充分和生动的文化力量。 本书立足中国传统皮毛行业。作者历经几十年田野踏查,从一个个匠人口中听来,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全书由亲历皮匠人家、皮匠工具皮匠作业主要过程、皮匠与东北、
朱丹女士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口述历史的访谈和研究,特别是对黄埔老人的口述访谈*是倾注了其大量的心血,*为重要的是,基于访谈的内容,她又从学理的层面加以梳理和研究,形成《弱冠系虏请长缨--黄埔军校生抗战口述史研究》一书,这是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也体现了一位学者的担当。
本套丛书是作者历经几十年田野踏查,从一个个匠人口中听来,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是从吉林省各个历史时期,抢救挖掘出来的诸多工匠的创业故事和敬业精神写实,包括铁匠、木匠、皮匠、粉匠、糖匠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套丛书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人们从前在饮食、医药、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经济生活乃至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 字号 ,这些 字号 的创业、诞生、发展,甚至到它们的倒闭或失败,都是历史的缩影。这里工匠的每一个 点 都是其家族的先人在历史上创业功绩的记叙,开始于 个案 ,发展成工匠,给人展示了充分和生动的文化力量。 本书主要记录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之一 纸匠。展现了这门行当的兴衰发展史,同时记录了大量纸匠使用的工具、展示了纸匠所制造出来的纸品。全书分纸匠工具、纸匠故事、纸文
在北京郊区的村村落落中,“隐匿”着这样一个被遗忘的人群。他们的祖先,都是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庄头”。“庄头”既不同于汉族地主,也不同于内城旗人或八旗兵丁,他们为皇室和王公贵族经营庄园、土地,催租督产,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或可富甲一方,但却世代为奴。如今,关于他们的历史记忆,正在一代代人的淡化中逐渐泯灭……本书通过将口述访谈、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相结合,在多重视角下,考察了京郊地区旗人社会及其后裔的生活状况。
金山农民画的开拓与造就者、金山农民画院首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吴彤章先生对家世、经历与事业的综合性回顾。语言生动,内容精彩:有乡镇 小画家 从小接受泥塑木雕、壁画纸扎、绣鞋荷包等民间艺术启蒙的感受;有艺校学子擎笔从戎,在艰苦的部队生活中成长为优秀军旅画家的经过;有亲历 金山农民画 从崛起田间到走向世界的全程回放,诸如学步户县的探索,采风田野的感悟,鸡窝飞出金凤凰的荜路蓝缕,农民画家的人生传奇,以及张汀三看农民画、阿达编导《画的歌》等掌故轶闻,乃至对诽谤诬告、剽窃造假的揭示与反思,由此构成一部脉络清晰、质朴生动、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金山农民画史话。
本书通过旗人世家叶赫颜扎氏后裔阎珂的访谈口述,向读者呈现了叶赫颜札氏家族的简要历史、亲戚关系,晚清民国的旗人生活百态,以及时代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与改变。这些访谈从微观角度入手,经由谈一人、一事、一地、一礼,体现了一个旗人世家自晚清民国至今的命运,内容丰富多彩。书中谈及旗人世家的许多生活细节,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戚谊往来,皆为亲历亲闻,故较一般记载细密真切,翔实可靠。
本书由20位活跃在创作一线的优秀作家对20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进行面对面访谈后,形成纪实文学作品。本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力求多角度地刻画老兵形象,关注军人在战场中的成长和蜕变;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不仅描写战场上的生死之情,同时关注人们对于和平以及美好生活的期盼。 br 本书以战争中的青春身影,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通过对这些英雄的战火青春的讲述,再现革命前辈追求革命初心,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气魄和革命精神。
燕京大学在中国近代史上仅仅存在了33年,但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对中国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本书从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开始,讲述了燕京大学的名师风采、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日战争中因身份特殊起到的保护作用以及受到的摧残、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过程、燕大在院系调整后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影响等,也追述了许多功绩卓著却受到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的学者,如傅泾波、吴兴华等。本书作者历时数年,搜集整理燕京大学的资料,在采访大量历史见证这得基础上完成此书,被学者丁东誉为“传世之作”。 黄宗江先生看到作者撰写的司徒雷登的文章后对作者笑言:“你研究的是一个不可触摸的题目。”侯仁之先生在看了作者撰写的司徒雷登的文章之后说
本书从自己的家庭渊源开始谈起,细数从清末至今日的历史剧变,透过敏锐的眼光和的个人记忆,讲述曾经亲身经历或耳闻的大量有趣的情节和故事,集中表现了中国百年历史的各大关键时刻及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本书内容覆盖家庭、教育、国家、社会、战争、经济、文化、爱情、晚年生活等重要内容,其中涉及中外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近200个。周有光先生善于在描述当时现场、事件、人物之命运时,与中国之外的世界形成相互比较和参照,从而也使读者了解到在必然历史中的吊诡和回转。 书中也坦诚讲述作者作为一代杰出的知识分子的一生:从民国初普遍左倾、充满活力的年轻知识精英分子的一员,向一个力图保持清醒思考、在有限的条件下为祖国服务的独立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也涉及他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乐观和探索精神的历程。 本书语言风
本书为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 其中之一,主要讲述著名国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黄浦画院院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国画家胡振郎先生关于家世亲人、学艺经历、师友交往、丹青事业及人生阅历的回顾。虽人生经历坎坷曲折,却砥砺前行。他出身贫寒,其少年经历,浓缩着旧中国乡村生活的悲惨缩影;他立志求学,其经历的高考映衬出脱颖而出的人生际遇;他入职上海美协,见证海派画坛三十余年的兴衰跌宕;他首批援藏,感受藏地文化,经历解放初边疆的艰苦岁月;他创办上海首家民办画院 黄浦画院,助推沪上美术界的改革开放。虽说永远在路上,坚韧的人一定*终抵达成功。胡振郎的口述如风情写真,娓娓道出一位画家与海上画坛几十年的风云历程。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 挺 字在困厄中求出 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 精神成就了 天下之大功 。他潜心治学砺志,饮誉 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 中兴名臣 的美誉;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为中 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他的家训思想智慧,*是影 响深远,为后人所推崇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下)》以郦波一贯的 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为读者全新揭示了曾国藩这个 神秘人物的真实面纱。本书生动阐释了曾国藩家训的 思想:修身、养性、自立、自达;识人、用人、立人 、达人;讲述了曾国藩家训中临事与处世的智慧,也 就是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常说: 人生需 有根柢,方可撑持世间变化 ,这种可以撑持人世间 风雨、坎坷、挫折、变化的人生 根柢 ,就是那种 精神、信仰、理想与情怀
《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上学记》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讲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战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识和风雅。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何先生说:“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上学记》不止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知识之门,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