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课程和阅读课程的板块设置基本相同,包含八个部分: 课前漫画:用原创的四格漫画介绍一个与本课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名片设计:用简明的语言提炼本课需要识记的文学常识。 名人名言:挑选一句与本课相关的名言警句,让积累成为习惯。 知识链接:补充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作品赏析:选取既适合学生理解能力又代表性的原汁原味的作品,作为课文学习。 课堂作业:让学生在畅游文学大观园之后,夯实文学基础,提高解题能力。 课后:为意犹未尽的学生合适版本的名著,乃至精选的景点、影视等。 拓展阅读:从本课的某一知识点出发,选取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知识点发散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帮助学生了解多种文化,开拓视野。 另外,古文课程中还有一个“汉字大变脸”的板块,通过展示本课
这本书写的“文祸”包罗万象,连“正名”都很困难。当初曾设想专写典型的文字狱,即别无背景单纯因诗文著作而得祸的案件。后来发现许多案件并不单纯。而且谤议、疏谏乃至科场之类案件中更有大量的文字狱或“准文字狱”,不宜弃而不顾,于是一并纳入“文祸”范畴。这样,本书所写的“文祸”就兼有语言文字之祸、文人士大夫之祸等多重含义。另外,为了帮助读者扩大视野、加深认识,书中又加入若干反面的或边缘的材料。 倘若有好求甚解之人,要啃“文祸”的硬核桃,诸如:“文祸”究竟有多少名色?其根源何在?对人类文明有何危害?名历史朝代的“文祸”有何共性和个性?三千多年来是如何演进的?等等,不妨参考此书,自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