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分考点梳理知识并对重点、难点着重讲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以诙谐搞笑的漫画诠释知识内涵,助你轻松掌握知识,快乐学习;3、精选*中考真题,直接展现中考对知识的考查方式,检测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图文结合,以图释文,助你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让学习更轻松。
次世界大战持续了四年零三个多月——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到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接受了德国的要求而签订停战协定。停战之后,协约国需要五年多的时间去完成全面的和平安排。1919年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6月28日),同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9月10日),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伊条约(11月27日),1920年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6月2日)。但是直到1923年7月23日,才在洛桑与土耳其签订了最后的和平条约;随着该条约于1924年8月6日生效,和平最终得以在全世界正式重建。与此同时,1921-1922年冬天,与太平洋有利害关系的各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并缔结了一系列条约,旨在将维持远东的现状建立在坚固的基础之上。或许可以说,所有这些条约,以及由它们派生出来的许多较小的条约和协定,构成了战后的和平安排。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轻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性学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课堂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了。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某些地方、某些学校出现了从一个走向另一个的趋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轻视教学本质,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由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变成现在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滥用,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到现在出现忽视教师作用的现象。通过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
长征途中党内各种政治主张的角力,不仅伴随着长征的全过程,而且也主导了长征的全过程。本书沿着历史的脉络,以纪实手法对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内部政治斗争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书中浓墨重笔地记述了一批杰出领袖人物的成长、崛起和个别党内领导人物升腾与坠落的历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耐人品味。 从事长征历史研究的专家魏德松研究员在审读此书的评语中写道:“作者在书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斗争内幕,澄清了某些歪曲史实的传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是反映红军长征时期政治斗争历史的一部较系统全面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