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修改内容: 这次再版的过程历时30个月,修改和补充知识点涉及400余处,修改或增补图表200余幅,其中篇幅较大的内容主要涉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糖原的合成与调节、DNA在细胞分裂中的同源交换和非随机分配、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肌纤维的收缩机制、呼吸频率与调控、心脏搏动、神经调节、转座子、基因表达调控、DNA损伤与基因突变、DNA的损伤修复、染色体结构畸变、数量性状遗传、基因互作等。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届至第4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解答。本书广泛搜集了每道试题的多种解法,且注重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联系,更有出自数学名家之手的推广与加强。本书可归结出以下四个特点,即收集全、解法多、观点高、结论强。 本书适合于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和教练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数学爱好者使用。
覆盖1991~2002年国际数学奥赛竞赛题。精心分类,优化解题,立足前沿,打造竞赛工具书。
人们永远希望更好、更快、更强,所以就出现了各种竞技活动。数学,作为锻炼思维的体操,一门可以充分展现头脑灵活度的学科,理所当然地被选择用来比试人们的思维、发现的能力和作为培育数学人才的工具,于是就出现了中学数学竞赛。
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作为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包含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学)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激发青少年对生物学的兴趣,发现和鼓励世界上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天分的青少年,以满怀献身科学的激情,积极投身于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中。该项中学生学科竞赛活动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东欧,原为东欧一些国家的国内学科竞赛。20世纪80年代末,由前苏联、波兰、捷克等国发起成立国际性组织——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并于1990年组织了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以后每年举办一届,目前世界上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组队参加这一赛事。
本书由担任2000~2003年国际物理奥赛国家集训队教练的6位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集体编写,在培训与选拔国际物理奥赛国家集训队队员所用习题和选拔题的基础上整理修订而成。编写时又根据当前情况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补充。题目内容覆盖普通物理学的各个方面,题目深度富含多种层次,适合各种类型读者的需要。作者根据每个题目的具体情况,提出完整的解题思路,并作了详简适当的解答。某些题目在解答之后,还就该题的解题方法、题目背景、物理意义等作出点评,以拓宽读者的思路。本书可供有志于参加和国际物理竞赛的学生参考,对培训和选拔各类物理竞赛队员的教师有所帮助,对于准备参加物理类研究生考试的读者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在世界体育史上,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人关于灵活,力量与美的竞赛。它因古希腊的一个地名——“奥林匹克”而得名。数学奥林匹克,指的就是数学竞赛活动。数学竞赛是一项传统的智力竞赛项目,它对于激发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知识视野,培养教学思维能力,选拔数学人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竞赛活动始于114年前的匈牙利,除战争等原因中断了7年之外,这个竞赛每年10月都要兴行,沿袭至今。1934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勤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从此,这一名称就正式出现了。到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向东欧等7国发出邀请,在布加勤斯特举办“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从而产生了每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IMO)。封面上的图案是2008年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的第49届IMO会标,
本书由三个“板块”构成,个板块是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即认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实数根的判别、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第二个板块是对于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认识,即认识求解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和方程组;第三个板块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若干应用,主要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问题以及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每讲内容的编排力求做到由浅入深、明确思路、突出方法;力求做到既便于读者自学,又便于教师用作课外讲座;同时还努力尝试渗透数学作为提升人的智慧“培养基”。作为文化所包含的教育价值,每讲例习题或是著名的历史趣题,或是历年来的竞赛题,建议读者在使用例题时,可以把它当作习题来做、来思考,其解答过程则可视为你的自学辅导老师,这样,可以更为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蒋玉琴编著的《旅游岗位英语实训教程》包括:Applying for a Job to a Travel Agency;Getting to Know the Travel Agency;Dealing with Consultation;Preparing Before Departing;Making Reservations;Sightseeing;Dealing with Emergencies;Handling Compla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