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汉英翻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和《英汉翻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了对汉英差异的认识,基于这些认识分析了近300个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例证,旨在给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的认识和实践带来启示。本书把37种汉英差异联系了起来,归纳成两种主要差异,为汉英差异作出了统一性的认识,并根据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的特点为汉英差异作出了更关联的分类,给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提供分析框架。
本书是对外汉语教学专题书系之一。书中所选文章为近年来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发表的文章,并按照章节的形式编排成书。本书共有上下两编,分八章,上编为汉语语法本体研究,包括词的范畴与功能、短语结构分析、句式的句法语义研究、句法成分的功能与位置。下编为汉语语法教学研究,包括语法教学总论、教学语法体系、语法项目的分级与排序、语法教学模式与方法。
作者以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结合相关语言学、教育学理论,从语言习得、汉字、语音、词汇、语篇、教材、教学法等方面具体而细致地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一些极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本书主要介绍如何分析、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学习中出现的语法偏误,如何针对语法偏误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教学和学习。 本书分六部分:总论,汉外对比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教学误导,基于交际策略的偏误,语法偏误的认知解释。 编(总论部分)介绍语法偏误研究的意义和现状,语法偏误研究的方法和程序。其中研究方法一章,列举了丰富的语料,详细介绍了语法偏误的类别、研究方法和程序,对偏误的研究、教学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第二编(汉外对比与母语迁移)以汉外对比为基础,分析母语为英语、日语、韩语、越南语、泰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的学习者受母语影响而生成的语际偏误。对比准确,分析细致。 第三编(目的语规则泛化)从宾语、搭配、杂糅、语篇、结构诱发几个方面探讨偏误生成的语内因素。内容丰富,论述清晰。 第
本书,其中1课为复习课。每课内容主要以口语为主,通过人物的日常活动设置情景对话,反映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习者通过汉语口语的学习,逐步掌握汉语日常交际表达能力并对汉语逐步产生兴趣。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密切,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和使用范围亦日益扩大。汉语正成为许多国家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开展经济贸易活动、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和了解的重要工具和桥梁。《交际汉语》教材共设40课,分4册出版发行。每册10课,其中1课为复习课。每课内容主要以口语为主,通过人物的日常活动设置情景对话,反映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习者通过汉语口语的学习,逐步掌握汉语日常交际表达能力并对汉语逐步产生兴趣。
《有趣的汉语探险》讲述了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反映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之中。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往往习惯于用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去理解他民族的语言现象,这就难免出现彼此不尽理解,甚至发生误解和曲解的现象。 本系列为作者用英文在他教汉语的过程中解释语言与中国文化。书的特点之处在于作者紧紧抓住了外国人在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语言现象,并通过设定语言环境的手法,解释汉语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及其特点。书中提到的语言现象是浅显的,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于揭示语言本身,而是从交际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一幅幅生动的语言与文化交融的画面,并提供了一把把有效的钥匙以解决运用汉语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本书是在搜集、整理、分析大量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资料,并吸收国内外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以往经验,集聚多年来对外汉语教学成果撰写而成的,为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语言与文化,中西文化差异与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字教学,以及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这是一本外国人学说中国话的教材。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基本句型、介绍、住宿、出行、外出就餐、购物、聚会、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本书还附有英文和罗马拼音。本书内容丰富,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是国家汉办组织中外汉语教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领域的专家,充分调查、了解海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考虑了普通汉语学习者和专业汉语学习者、来华汉语学习者和非来华汉语学习者的差异,在吸收原有HSK的优点,借鉴近年来国际语言测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为依据,推出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它遵循“考教结合”的原则,目的是“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它不仅关注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关注考生的现有水平,而且重视鼓励考生的策略,重视怎样进一步提高、发展考生的汉语能力。同时,新HSK保持了原HSK的功用性,其成绩仍然可作为来华留学和企业等用人的重要依据。 2009年5月30日,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一级)、(二级)在全球39个国家、72个孔子学院举办,共有3696名考生参加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