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月1日,35岁的天文学家埃德温 哈勃向世人宣布了他的发现:宇宙要比以前所认为的大千万亿倍,充满了无数与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这一发现是天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自己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认知。六年后,哈勃和其他人的后续研究迫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放弃了自己的宇宙模型,并终接受了这样一个惊人的事实: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膨胀的。 正因为有了这些对科学有着近乎执着的科学家的不断探究、纠正,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才不断更新和完善,不得不说,科学的发现并非一两个天才就能完成,而是许多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幕后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书中,这些才华横溢的人物一一现身:发现了测量宇宙巨大尺度方法的亨利埃塔?莱维特;宇宙膨胀的一位发现者、怀才不遇的维斯托?斯里弗;正确解释了爱因
揭开火星不为人知的历史,探索地外生命存在的痕迹。 从2011年好奇号探测车升空,到首批实地拍摄的火星影像,再到显示火星曾有水体存在的线索,《国家地理火星零距离》一书通过300多张清晰的图片、全新的地图,以及首次公布的好奇号任务关键科学家访谈,将好奇号的探索成果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眼前。书中许多首度出版的震撼照片,经由尖端的计算机分析技术处理、加强色彩,生动地展示出惊人的科学发现,引导我们思索地球与火星的相似之处。通过好奇号搭载的先进仪器,科学家利用遥控成像技术找到了火星上春日融雪的证据,并得以更进一步探索生命存在的可能。精彩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关于火星历史的全新观点,告诉我们火星如何演变成今日饱受侵蚀的荒凉景象、未来会如何变化,以及对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从这些全新发现
隐匿的宇宙 为知名物理学家村山齐教授关于“宇宙是什么”的科普读物。书中以回答“宇宙由什么构成”以及“我们为什么存在”这两个人类原始、朴素的疑问为线索,通过结合全新的基本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比喻,从全新的视角讲述了“宇宙的本原结构”和“自然的本原法则”,清晰描绘出了当前人类研究体系下的宇宙整体图景,并讲解了宇宙中“暗物质”“暗能量”等概念,是了解自然和宇宙“黑暗秘密”的科普佳作。
火星上是否存在水源?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航天器如何在火星上工作?火星适合人类居住吗?人类何时移民火星?读懂了这本,也就读懂了火星。 《火星全书》从45亿年前至今的火星全记录。自古至今,火星都是人类向往的行星。 本书介绍了火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用望远镜观测火星、早期的火星理论,到发射航天器观测火星,再到派出火星车直击火星、寻找火星上的生命、火星遥感新的视野、寻找关于火星的正确答案,之后还介绍了科幻作品中的火星以及人类何时登陆火星。在最后,以编年史的形式记录了人类历次探测火星任务,以及关于火星的信息、火星与地球的对比、火星的大气层、火星地图等等。 另外,书中还包含200多张等来自NASA等机构的图片,让读者一睹火星的壮观面貌和不为人知的细节。丰富的史实、详实的知识、精美的图像,人
我们周围的一切——空气、陆地、海洋和星星——是如何起源的?物质的有序性、结构、组成来源于哪里?这些问题正是埃里克·简森(经典著作《宇宙的黎明》的作者)所研究的科学范围,是他在辉煌的迷人的宇宙探索中提出的问题。在介绍关于宇宙起源新的发现和一些有争议的理论时,简森提供了一种富有创造性和综合性的方式。他带领我们走过了宇宙进化中的7个时代——从没有固定形状的射线时代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在这个历程里,他把宇宙进化中最微观以及最宏观的方面展示出来,也包括了它们之间最复杂的相互作用。 利用最近在天文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方面的突破,简森论述了当代科学的观点:所有的物体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从夸克、类星到微生物以及人类的精神。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开始透过物体的结构来确认它们之间内在的联
这是一本关于宇宙谜团和科学探索的科普图书。人类目前能够清楚认识的世界只占全宇宙的5%,还有95%的世界充满谜团。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通过漫画、信息图和段子,以优选玩、最生动、最易理解的方式向普通读者介绍那95%的世界。这里充满有趣的谜团,包括——暗物质是什么?暗能量是什么?时间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是物质而不是反物质构成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外星人是否存在?在闲谈的氛围中,读者将了解物质世界最神秘、最宏大的谜团,以及科学家为寻找答案正在做出的努力。欢笑之余,读者会发现,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人类探索科学世界的旅程,每一个问题都藏着人类的未来和命运。 作者告诉我们,未知并不一定意味着失望和担忧,还意味着探索的机会和发现的乐趣。在“已知”之外,还有广袤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冒险。探索的旅途无限精彩,这也
广义相对论研究巨大尺度的物体──例如星体、甚至整个宇宙;量子力学研究甚至整个极小尺度的奇妙现象──如原子世界。弦理论(StringTheory)则企图成为两者间的桥梁。从微细的“弦”振动开始,弦理论认
本书涉及了部分苏联不明飞行物研究人员非法出版的报告、苏联媒体报道和学术论著,以及各国在这方面的出版物内容。书中使用的许多目击者叙述是作者采访的手资料。 人们曾经问美国宇航员麦克基威特,他是否真的看见过UFO,麦克基威特是这样回答的:……我在驾驶双子星座4号宇宙飞船航行时的的确确看到人们称之为UFO的东西。我想提醒大家,UFO即不明飞行物。我所看到的东西至今不明为何物。但是,也不能由此推断它是来自某个遥远宇宙星系的宇宙飞船。同时也不能做出结论说它不是宇宙飞船。在这里惟一合理的结论是:我在航行中所看见的物体,不管是我还是其他什么人都无法了解和判断为何物。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估计这部电视片在世界上的观众有1亿4千万,占地球这个行星的人口的3%。我们相信,大众远比人们普遍所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也相信关于宇宙的性质和起源的最深奥的科学问题能够激发一大批人的兴趣和热情。当前这个时代正处在文明大道的十字路口,也许也正处在人类进化的十字路口。不管今后走哪一条路,我们的命运已经跟科学牢牢地联结在一起。了解科学已经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存亡。此外,科学是一种乐趣,人类的进化注定我们要乐于了解科学,因为了解科学的人生存的可能性更大。《宇宙》这部电视系列片和本书为如何传播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乐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本书和电视系列片是同时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相辅相成的。本书里的许多插图取自为电视系列片摄制的稀有图片。但是本书的读者和电视观众不尽相同,因
《宇宙之光:恒星与超新星》探究了宇宙中光之使者——恒星的形成、演化和生命历程。作为宇宙中 丽且富于变化的存在,恒星在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们着迷并充满退想。人类对恒星的认识自夜空中的星座开始,逐渐深入到它们的本质、运动方式和种种变化。 目前,天文学家已经掌握了恒星真实的物理本质,并 地测出它们的亮度、温度、化学成分以及彼此之间的距离。恒星不仅可被划分为多种形态,包括超 、白矮星、双星、亮度会发生变化的变星等,在其生命走向衰亡、自身出现塌缩的过程中,还会衍生出中子星、黑洞、超新星。 恒星在衰亡的过程中放出的部分物质将作为原材料融入新一代形成的恒星和行星当中。当星系中所有的气体耗尽,就不会再有新的恒星形成,由恒星照亮宇宙的时代也将终结。
史蒂芬 霍金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和国际出版史上的奇观。围绕着 时间 这个核心内容,它清晰而又智慧地解读了宇宙的终极物理定律,包括空间和时间的本质、 上帝 在创生中的作用、宇宙的历史和将来等,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带到理论物理的最前沿。 《全彩图说时间简史(超值全彩白金版)》以霍金的《时间简史》为底本,对其宇宙学思想和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解读。整合了大量背景信息和理论资料,尽量将原著中一笔带过或不甚明了的知识点分解开、详细化。增配了大量照片、示意图和解析图,以更直观形象的方式阐述霍金那些惊人的观点,为读者更好地理解霍金提供了捷径。 它带我们遨游微观和宏观的奇异领域,去认识遥远的星系、神秘的黑洞、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夸克、反物质,理解膨胀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