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中国著名的建筑夫妇。一个是中国现代建筑学之父,一个是中国历史上位女建筑学家。他们自始至终,比翼齐飞,一起出国求学,学成回国后携手走遍大半中国,调查中国古建筑;一起著书立学,让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赢得应有的地位。他们推动中国建筑学从蒙昧进入现代科学,开创了中国建筑系。他们创办的清华建筑学院,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极重要的建筑学府。他们终生为保护中华古建筑奔走,拳拳之心,令人动容。 集齐梁思成重要作品的 梁思成建筑大系 从书中,也包含林徽因建筑作品。两人的作品和两人情感一样,水乳难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建筑作为衣食住行中的一个支柱,自是其中重要一环。不过对于想要了解传统建筑的大众读者来说,要么被建筑典籍的古体字及拗口的建筑构件名称所吓退,要么被散文化的优美文字弄得云里雾里。似乎存在一个缺口,即以建筑设计为视角来审视古建筑,从而对当下的建筑设计及生活有所启发。本书试图以建筑设计为视角,回归到人的生活与建造活动。一旦回归到基本的生活及建造,许多曾经习以为常却不知所以然的东西,以及需要耗费心神来记忆的那些知识点,一下子便有趣生动起来。于是,个中的生活智慧、建造智慧便不再是冷冻的过期食品,而是应季的生鲜,对当下的建筑设计更有营养。在此意义上,本书为填补 缺口 贡献了一方木料。 本书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制造技巧和风格沿变等内容,分别从传统建筑的基本
本书是 中国建筑之父 梁思成先生的代表作,也是DiYi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是大众读者了解中国古建筑的范本。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所长 楼庆西对本书总结道: 在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据大量的实物和文献资料,DiYi次按中国历史的发展,将各时期的建筑,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民居都做了详细的叙述,并对各时期的建筑特征做了分析和比较。这些论述和分析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外国人对中国建筑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本书作者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解读,以通俗而感性的笔触,深入挖掘颐和园背后的历史、造园手法和人物逸事,生动展现了这座园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和可视化图表,帮助读者更直观地领略颐和园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全书共分八章。上半部分讲述前身清漪园的建造过程,还有整体山水构架、建筑布局,以及造园的意境和手法。其中乾隆年间的盛世风华,洋溢在字里行间,甚至于乾隆对西湖胜景的偏爱,对海外仙山的向往等造园轶事,都被作者亦庄亦谐的笔调娓娓道来。下半部分深入挖掘颐和园的重建过程、帝后生活空间,以及现今景区的概况。作者笔调转为沉重,湖光山色、亭台楼阁、砖石土木都散发着人文气息。
建筑与绘画同属艺术,自古就有将建筑、绘画、雕塑合称为三大造型艺术的说法,许多建筑师都善于绘画,甚至一些建筑师在绘画方面的造诣与画家并无二致。 但建筑师有一种独特绘画方式,不是对已有建筑的表达,而是对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建筑的表达,在建筑师的创造性活动中,不断地需要将头脑中的构想图形化,形体、空间,甚至场地氛围都需要通过这样的图画来进行表达,因为这是一种呈现设计意图的非常便捷的方式,这是独属于建筑师的一种绘画方式。本书就介绍了这样一种绘图的方式,在作者循序渐进的教导中,初学者会发现,掌握这样一种绘画方式,既非毫无规律可循,又是一件饶有兴趣的事情,即使是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绘画方式仍旧是建筑思维表达的非常有力的方法之一。 有关钢笔画、效果图画法的书籍很多,但与建筑师的
城市里大部分建筑和景观设计因为不起眼而游离于日常的视线之外,却处处都有门道 这就是这部非典型城市漫游指南的主题。 本书将带你饱览城市建筑背后的秘密:为什么电线杆总是一撞就断?为什么有些垃圾箱带锁?想让超速的汽车主动减速有哪些方法?公园和机场的座椅为什么让人难受?这些看似平凡之物之中蕴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新、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想象,守护着城市的平和与活力。它们是留给城市漫步者的彩蛋,是让设计细节控会心一笑的暗号,也是写给人文爱好者的谜语。 让我们跟随 99%视线之外 播客的创始人罗曼 马尔斯,开启这场大开眼界的city walk!
《静谧与光明:路易斯 康的建筑精神》由美国建筑师、学者约翰 罗贝尔编写,全书以散文笔法阐述了路易斯 康的建筑精神。 本书分为三部分, 静谧与光明:路易斯 康的话 从多个角度整理了康的演讲词,文字优美,充满哲学味道和诗意; 建筑即精神 为作者对康代表的建筑精神的领悟,从建筑内部一一讲述,并附有建筑照片和图纸; 路易斯 康的建筑 介绍了康的八个代表作品,作为康建筑思想的体现,简洁直观,磅礴大气,神秘悠远。
Array
日本染织史家吉冈幸雄,在本书中以深厚的美学素养细数存在于京都的建筑,探究建筑与美学元素的根源,记录面临消失危机的美丽日本传统风景。全书分为两个篇章,章讲述京都的住宅与生活设计,如玄关、窗、坪庭等;第二章讲述京都的街景与建筑设计,如门、塀、垣、屋顶、小径等。全书收录超过320张专业摄影照片,并附有京都美学散步地图,读者可从摄影师喜多章所拍摄的珍贵照片中,窥见留存在京都建筑中的怀旧风景与装点京都街道的日本传统设计
本书围绕着人展开,以TOPYS近年精选创意人和经营者专访为主体内容,分为创意设计提案者、美好生活提案者、品牌经营提案者三大版块,每个版块由5-8个人物专访组成,附以人物介绍,让整本书在干货基础上增加新意和可读性。例如:无印良品灵魂人物,深泽直人,英国设计工作室 design studio,台湾adk首席创意官游明仁,著名漫画家Tango,著名绘本作者几米,台湾作家吴念真,芬兰设计师儿童美育品牌 yatatoy,索尼公园负责人永野大辅,阿原创始人阿原等。
本书精选斯卡帕的十个建筑项目,从建筑的外形与功能、光影关系上对每个作品进行解读,如同带领读者开启了一场穿越威尼斯、维琴察、特雷维索、维罗纳、博洛尼亚的美学之旅。艺术家皮奇尼尼抛开冰冷的建筑图纸和艰深的研究,将温度融入建筑之中,为建筑解析带来人文性的关怀视角。书中照片由摄影师洛伦佐 佩纳蒂(Lorenzo Pennati)拍摄,建筑在整体与特写之间交替呈现。这些照片聚焦公共场所,如博物馆、商店、办公大楼,探索质地、光赋予建筑的节奏,以及简单的线条所表达的诗意,向读者展示了斯卡帕在建筑整体以及室内设计细节方面对美近乎苛刻的执着。作者同时讲述了斯卡帕设计生命的延续 儿子托比亚在修复一新的圣母教堂中为父亲的作品开辟的一处展馆,并在本书末尾为斯卡帕做传。
本书依据作者在北大开授中国传统建筑通选课的讲义而成,该课程在北大很受欢迎,是历年来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本书与通常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著作相比,突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特质,尤其注重思考在当下西方建筑观念和建筑设计占据强势的情况下,如何挖掘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华。 与此同时,作者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各种类型,宫殿、园林、佛塔、桥梁等,并配有大量插图,与精湛的文字相得益彰。
样式雷 是清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家族,其作品大多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如故宫、颐和园、天坛、清东陵、清西陵等。同时,这个家族也留下了大量的设计图档及模型,于2007年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 。这些资源是今人研究清代历史建筑、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宝贵财产。 本书作者白鸿叶,工作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长期从事舆图及 样式雷 图档相关研究,是《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项目的主要编者之一,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作者结合建筑史、文化史,以深入而全面的方式展现了样式雷家族、样式雷图档及样式雷相关建筑等内容,向读者介绍样式雷的重要价值及大国工匠精神,可谓沟通专业知识与一般读者的桥梁。
本书共分为七章。 章《世纪大师 现代主义的贝聿铭 》介绍了贝聿铭获得的奖项和荣耀,整理归纳了他的作品。 第二章《建筑志业 贝聿铭的职业历程与人格特质》讲述了贝聿铭求学与发现自我、成长与历练、声名远扬与铸就品牌的职业历程,总结了大师的设计理念、人格特质和成功要素。 第三章《空间时间 贝聿铭建筑空间的现在完成时态》从空间与时间的视角,广征博引,解析了贝聿铭建筑作品的风格与价值。 第四章《高端现代 贝聿铭、格罗皮乌斯与建筑师合作社》聚焦于贝聿铭与格罗皮乌斯的建筑师合作社之间的往事,通过东海大学的建设,展现了现代性的移植和再造。 第五章《立体造型 贝聿铭早期作品与混凝土构筑探讨》从混凝土材质角度,评析了贝聿铭的重要作品,系统的论述了混凝土构筑物的高峰与式微。 第六章《晶莹空间 贝聿铭的现代玻
《现当代建筑十五讲》由作者在北京大学开课近十年、广受欢迎的通选课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将重点集中在梳理西方现代建筑发生、发展的脉络上,结合同时期西方其他艺术的发展线索,对代四位现代建筑大师的建筑思想加以探讨,并考察他们的思想在西方当代建筑中的主要影响与不同表现,终落实到对中国现当代建筑的现状与西方同时期建筑差距和差异的反思,从而提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地域性与国际化问题。史论结合,辅以众多经典建筑作品的赏析,图文并茂,是一本很好的现当代建筑史入门书。
本书以建筑专业人士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日本近代建筑之美,分享建筑师的故事。日本建筑学研究者二村悟,通过自己大学时期学习建筑的历程为读者精选了自日本明治时代到昭和时代结束的121年间的63位日本建筑师。较为系统的为读者讲解了日本近代建筑的发展。全书凭借精美的建筑手绘插画与朴实生动的语言为读者生动再现了那一特定历史时期日本建筑师们的学习与成长历程,以及其建筑杰作的设计流派和理念。力求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读者们去探寻日本建筑师和他们作品背后的故事。
本书基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批判视野,从艺术、设计的学科边界处回溯作为历史的包豪斯,论证这场运动在努力重建现代生活世界之体验的过程中进行的种种实验。同时,全书更侧重于作为理念的包豪斯,透过几位关键人物的特写,深层剖析了包豪斯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与事件,揭示在此前后不断变化的对抗性构成,以及存蓄其中的社会动能。包豪斯作为同时期先锋派的汇聚点,充分感受到了时代的共振,它从未平复的内在动荡让矛盾得以自行显露:私我与大公、进取与回转,斗争与构划。作者将这三组在当前的创造领域仍旧持续发酵的议题,重构为包豪斯的三幕剧,分别题为 艺术与社会 现代性之争 包豪斯的双重政治 ,并附上专为此书绘制的历史图解长卷,将变动中的社会情境和复杂力场构建为底图,择要勾勒出 包豪斯十四年 的基本轮廓,其中也包括包豪
中国传统民居中值得学习与借鉴的经验很多,《中国传统民居》以分解的手法全面而直观地介绍了分布在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书中以简洁的文字,配以各种解说性手绘插图,分析、展示了众多具有代表性民居案例的设计细部和设计手法。内容包括中国民居的类型和传统、布局特点、环境、空间、天然条件、布局手法、视觉、设计、原生材料、旧屋遗韵、旧貌新颜等。本书可当作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工具书,便于查阅,也适合高等院校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广大建筑设计爱好者学习与阅读。
当一个10岁的小男孩见到由丹下健三设计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代代木国家体育馆时,不禁被眼前的建筑所折服。也许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未来将成为2021年东京奥运会国立体育馆的建筑设计师。 这个小男孩就是隈研吾。 作为享誉世界的建筑师,隈研吾在这本温馨的小书中,带领读者畅游那些对他影响颇深的东京建筑,其中包括由他和他的团队设计的杰作。这些建筑,既是他事业理想的结晶,是他追梦路上的坐标,也是他对建筑初心不改的热爱之情。
《世界现当代建筑史》探讨了1900年至今的主要建筑,分析了受到为重要的艺术运动影响的建筑设计思潮和建筑师。该书以时间为基本框架,按5至7年的间隔对建筑师及其作品进行梳理,并与同时期的其他建筑师进行比较,反映出不同艺术思潮与建筑师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全书以时间为主线,介绍了从现代到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的演化和发展,通过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体现了创新思维,透析了建筑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随着时代发展的趋势与走向。
本书中主要介绍了十章的内容。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主要介绍大屋顶、斗拱等;第二章四合院和紫禁城,主要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和布局等;第三章祭祀与坛庙,主要介绍北京天坛、祖先祭祀等;第四章陵墓,主要秦汉陵墓、唐宋陵墓、明十三陵等;第五章佛教建筑,主要介绍佛寺与佛殿、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建筑等;第六章佛塔,主要介绍多姿多态的佛塔;第七章皇家园林,主要园林分类与特征、实列等;第八章私家园林主要介绍北京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等;第九章住宅,主要介绍窑洞 、吊脚楼 、干栏房等;第十章小品建筑,主要介绍牌楼、狮子、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