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批判视野,从艺术、设计的学科边界处回溯作为历史的包豪斯,论证这场运动在努力重建现代生活世界之体验的过程中进行的种种实验。同时,全书更侧重于作为理念的包豪斯,透过几位关键人物的特写,深层剖析了包豪斯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与事件,揭示在此前后不断变化的对抗性构成,以及存蓄其中的社会动能。包豪斯作为同时期先锋派的汇聚点,充分感受到了时代的共振,它从未平复的内在动荡让矛盾得以自行显露:私我与大公、进取与回转,斗争与构划。作者将这三组在当前的创造领域仍旧持续发酵的议题,重构为包豪斯的三幕剧,分别题为 艺术与社会 现代性之争 包豪斯的双重政治 ,并附上专为此书绘制的历史图解长卷,将变动中的社会情境和复杂力场构建为底图,择要勾勒出 包豪斯十四年 的基本轮廓,其中也包括包豪
作者利用闲暇时间有计划地出行,先后去了三十多个国家,一百多个城市。出行路线和考察项目细致型转变,主导思想是关注建筑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及代表实例。本书主要围绕两条旅行线路:印度 埃及 约旦 以色列 巴勒斯坦;墨西哥 秘鲁 智利 乌拉圭 巴西 美国,通过这本书分享了考察路线和考察项目,以及考察过程中的经验甚至教训。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注定就是走马观花,即便如此也存在怎么走、观什么花的疑惑,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再缜密的出行计划,也难免有疏漏和遗憾,与经典建筑或者建筑大师作品擦肩而过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收集和整理资料时才发现,好的考察项目就在身旁而没有察觉,遗憾之情真是难以言表。因此作者与大家分享他的考察路线和考察项目,以及考察过程中的经验甚至教训与遗憾,希望对大家出行有
针对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一现实问题,《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及活化策略》融合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学、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在系统分析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新趋势,深入分析大遗址区文化资源保护困境及活化的现实需求基础上,就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构成及价值评估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其视为活化策略制订的价值依据,引入熵理论分析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的机理,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策略的设计。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4版)》是对世界现代建筑的一次全面审视。是国际建筑师、建筑史家及评论家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成名作。1980年问世以来即获极高赞誉。被称为现代建筑发展史的经典之作。多次再版。2004年。三联书店曾出版该书第三版中译本。在此第四版中。作者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增补一章。从地形、形态、可持续性、物质性、人居及公共形式等六个方面。分析世界建筑在近三十年来的变化。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4版)》资料翔实,涵盖了自18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期几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和流派、建筑师及代表作;丰富精致的图片,令《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4版)》的阅读更加直观;客观而精到的论述,使现代建筑发展史中纷繁复杂的线索清晰可循。
遗产保护源于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的保护,这是一种对 物 的保护,保护本身也更多地表现出研究性和专业性。这种保护是一种专业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社会的广泛参与。作者在本书中对美国乡土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探寻保护历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书可以对我国的同类工作提供借鉴。
河南省漯河市地处中原腹地,人杰地灵,桥文化在这里大放异彩。古有闻名遐迩的小商桥,创建年代可追溯至隋开皇四年(584年),至今留存;今有平汉铁路沙河大桥、牡丹江路沙河大桥、泰山路沙河大桥、嵩山路澧河大桥、太行山路澧河大桥等横亘在母亲河之上,行人辎重往来便利。漯河市桥梁历史之悠久、数量之繁多、造型之丰富,堪称中原地区之。伴随着桥梁的建设与发展,漯河市充分发挥河流资源优势,取得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中原桥城?漯河》一书由漯河古代桥梁研究、漯河近代桥梁研究、漯河现代桥梁研究、桥梁建设对漯河城市发展的作用及影响、研究成果等部分组成,是一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桥梁建筑与文化的记录。希望本书能够架起一座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发展之桥,在时间的长河中连通古今,在空间的脉络里延展内外,将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