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手绘图是绘画艺术与建筑艺术的高度结合,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使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建筑模型所不能替代的。建筑手绘图对于设计方案的比较、设计意图的深化、设计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建筑手绘图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种手段。其表现技法带有的专业特点,除艺术性的要求外,必须准确、真实地介绍实体,不带任何主观随意性。 准确,是指所表现的实体必须符合建筑结构的逻辑性、建筑尺度的准确性和建筑形体的严密性。真实,是指所表现的处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建筑,其形体、质感和环境要符合该设计实现后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所以,建筑手绘图是沟通建筑师和建设单位或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也是建筑师研究建筑的造型和研究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自古以来,建筑同时被列为艺术范畴。也许由于建筑的造型
本书是一本以收藏鉴赏为目的建筑设计品鉴类图书,全书以西方著名建筑巨匠安德烈亚帕拉第奥的生平为主线,分阶段逐步现在给读者展现其建筑作品,包括圆厅别墅、奥林匹克剧场等,全面地剖析了帕拉第奥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建筑的先驱建筑大师之一,其柱式设计理念的形成与贯彻,并突出了该设计对整个西方建筑的巨大影响。 除了详尽的文字介绍与分析,本书均采用极高精度的高清彩图来进行展示,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地呈现对帕拉第奥建筑作品的气势恢宏,充分传达出西方古典建筑的设计美学和哲学。
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建筑和设计的奠基人之一。麦金托什因他的设计和室内装饰作品而备受瞩目。他设计的家具混合了苏格兰传统和新兴现代作品的精妙之处。他作品中独特的刨新风格影响了维也纳分离派的的设计师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发展。本书介绍的麦金托什的作品有格拉斯哥先驱报业大厦、殉道者公立学校、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女王十字教堂、风之丘别墅、每日纪事报大楼、小山住宅等10余个案例。内容包括每个设计案例的设计建造地点、施工时间及设计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大师的成就。
在《三大师》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篇幅长的一篇,也是茨威格怀着强烈的激情写就的。一九一六年二月八日,他在致赫·黑塞的信中称,《世界建筑师(套装上下册)》凝聚着他三年的劳动和心血。比起巴尔扎克,特别是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更富戏剧性,经历更为坎坷,命运也更残酷。茨威格把他六十年的生活看做是一场与命运之间的无休止的斗争并把自己对命运的操纵权交还给了命运:茨威格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成是一个性格分裂的人,是一个完善的矛盾产物,是人类中,也是艺术中的一个伟大的二元论者。“淫欲产生纯洁,罪行产生伟大,喜悦产生痛苦,而痛苦又产生喜悦。矛盾永远都是互相牵连的。他的世界横跨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在上帝和魔鬼之间。”茨威格用诗一样的语言对陀恩妥耶夫斯基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散文化而非学究式的
在20世纪,美国崛起成为一个领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大国,然而在建筑和绘画领域仍然停留在被欧洲风格统领的局面中。这种形势在建筑方面随着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867—1959)的作品问世而得到改变,这位富有争议的美国著名建筑师从全国各地设计的建筑作品中发展出一套有机建筑的原则。而绘画方面,乔治娅·欧姬芙(1887—1986)也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异常精确,深受大自然的启发。从美国中西部到沙漠的旅程——美国神话中不可或缺的西部之旅中,赖特和欧姬芙都为自己找到了表现在作品当中的独特能量,而不必依赖欧洲方面的发展,真正地反映出了一个新国家的形象。研究这两位先锋人物的作品对于理解艺术和建筑史来说非常有必要,而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加以研究则能获得对美国艺术家的声音的有价值洞见。
安东尼·高迪·伊·高内,于1852年6月25日出生于里思。父亲是弗朗西斯科·高迪·伊·萨热,母亲是安东尼娅·高内·伊·伯特朗。在里思的一所教会学校学习,10年后,1873年他到巴塞罗纳大学科学系学习建筑。1878年1月完成学业,1878年3月15日获得毕业证书。 还是建筑专业学生的高迪,同其他人一样,已经开始在建筑师工作室工作。例如:在约瑟夫·弗特埃尔工作室,他协助完成后来在巴塞罗纳施的伟大的设计之一“帕克·德拉·斯坦德拉(the Parc de la Ciutadella)” 他首次独立完成的作品是普拉萨·兰尔工程设计的灯柱以及为穆罗拉·德玛工程设计的照明系统。两项工程都位于巴塞罗纳,项目由玛塔罗的工人协作完成。 经历了多次修改的未完成设计,位于阿斯特哥的主教教堂;还有位于利昂的公寓大楼——被世人称为“珍藏珠宝”的房子。1883年回到巴塞罗纳后,通
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在15世纪晚期充满新柏拉图派哲学思想的佛罗伦萨接受了早期教育,这样的环境影响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米开朗慕罗作为一位敏感的建筑师,他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去唤起人们的意识:他创作的空间和柱体是有表现力的,当你看着它们时,你会被复杂的情感所包围——庄重、怀旧、有力而又脆弱。本书介绍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墓、洛伦佐图书馆、美第奇礼拜堂、法尔内塞宫、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等10余个案例。内容包括每个设计案例的设计建造地点、施工时间及设计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建筑大师的成就。
当今世界持续增长的复杂性被视为当代的鲜明特征,也暗示了人类将通过理性的途径来理解和把握这个日趋复杂的世界。近几年来普瑞安精力充沛地积极地从事了多项重要而显著的项目设计,来充分证明他的设计理念。在这些作品中,我想将位于普瑞安家乡挪威奥斯陆的特伦诺总部大楼单列出来作为他长期职业生涯的总结。 动感、片段、不连贯及电影片断剪辑的设计手法,使他的设计似乎抓住了当代充满复杂变化世界的时代精神的某种基本的核心特质。当我们时代的周期性以螺旋上升的模式不间断地步入未来时,彼得·普瑞安似乎是准备面对这种挑战的少数建筑师中的一员,在大规模或小尺度的工程上来进行着令人兴奋的实践。在一个充满争议和叛逆的时代,普瑞安富有诗意的建筑形式将使任何言词缄默,令人重新领略到用言语难以描述的艺术境界。
扎哈·哈迪德,2004年获普利策奖,她对罗马当代艺术的喜爱让我们想起了线性排列手法与城市建筑的结合,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内部与外部屏障的消失。 本书为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作品点评丛书之一,本书展示了扎哈·哈迪德大师的优秀作品及设计理念,以及外界对他的评价。
威廉·莫里斯和马里亚诺·福特尼,一位是现代设计之父,一位是改变世界的时装设计师,他们一位出身英国资产阶级,一位是西班牙贵族后裔。在艺术的语言中,莫里斯是大自然的拥护者,而福特尼致力于女性形式表达。两者的生活没有交集,艺术上也从来没有过互动。但《孔雀与藤蔓(福图尼和莫里斯的生活和艺术生涯)(精)》作者A.S.拜厄特却让他们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艺术对话,让我们重新理解艺术家们的伟大之处。丰富的插图向读者展示了福特尼的优雅长袍、改变世界的百褶裙和莫里斯华丽的植物图案、传说中经典的红屋等伟大艺术作品。作为一名杰出的作家,拜厄特用优美的文字穿插着在每一章节中介绍两位艺术家各自的生活与艺术,描述那些迷人的几何图案的故事,但很后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严格和高度有序的想象力,甚至我们还可以从中发现这两位伟大
阿尔巴多·西萨是葡萄牙著名的当代建筑师。他的建筑极具现代风格,但又以本国的传统为根。1963年在他设计的波诺瓦餐厅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之后,西萨在葡萄牙设计了大批建筑。本书介绍的西萨的作品有加里西亚当代艺术中心、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圣玛丽亚教堂、塞拉维斯基金会、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览会葡萄牙馆、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葡萄牙馆等10余个案例。内容包括每个设计案例的设计建造地点、施工时间及设计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建筑大师的成就。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安藤忠雄的作品,包括他从成名以来到现在的一些代表作以及他*的一些作品。 书中所用的图纸和资料都由安藤忠雄事务所一手提供,内容专业、资料齐全。安藤及其作品的独特与优秀已无需多言,本书既是一本了解安藤作品的作品集,也是一本学习安藤建筑设计的教科书。它将是目前国内本以手资料翔实地介绍安藤作品的专业书籍。
20世纪初,“维也纳分离派”震撼了艺术界和设计界,打破了在审美上一味盲目摹仿以往艺术风格的羁绊。没有什么能比本书中两位奥地利艺术大师的作品更能说明这种范式的转换了。建筑师奥托·瓦格纳的著名之举是他摒弃了对历史上的建筑风格进行折衷主义的摹仿和混合这种一度支配了欧洲建筑的做法,进而倡导建筑要有现代材料、现代需求和现代社会的意识。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则与学院派的艺术风格决裂,发展出一种带有强烈个性的风格。钟情于流畅的线条、大胆的用色.刺激性的意象以及变化多端的媒质。他们两位是欧洲在世纪之交影响为深远的艺术家,对其艺术的理解对于欣赏20世纪的艺术至关重要。
作为加泰罗尼亚的天才艺术家,安东尼·高迪一直都是建筑领域中的一个参照点,是当今建筑师的灵感源泉。当代的雕刻师、画家、摄影师和诗人也能从高迪的建筑中获得灵感。本书介绍的高迪的作品有文生之家、随性居、居埃尔公馆、圣家堂、居埃尔宫殿、巴约之家、特雷西亚学院等10余个案例。内容包括每个设计案例的设计建造地点、施工时间及设计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大师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