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直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有效的疗法能够治愈这种疾病,所以我们能够做的是尽可能地去了解它、防范它,使它不能危害到我们自身。本书汇集了众多专家的智慧,针对人们对预防控制各个方面最关心的100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体贴入微的解答。
本书是介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展历程的传记性专著。公共卫生的作用和角色只有当灾难来临时才会突现,而作为阵守前沿的哨兵,他们的处境最危险,承担的社会压力也,而在初创阶段的物质基础又往往最为简陋。 本书从二战时期在美国南部活跃的“战地疟疾控制”项目写起,以时间为纲,全面介绍了半个世纪以后美国CDC如何从无到有、从被漠视到被全球同行业所景仰、从筚路蓝缕到成为美苏争霸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全书脉络清晰,语言犀利风趣。资料翔实,很多得自于作者与当事者的直接访谈。中国的公共卫生尚处于进一步完善的阶段,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可借鉴美国CDC;这也正是本书译者的切身体会和翻译此书的初衷。
《杂病源流犀烛》30卷,清·沈金鳌撰于乾隆三十六年(1773),系丛书《沈氏尊生书》之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共30卷,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八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以及身形门,共6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必著源流一篇,着重祥述病之原委,审其变迁,考其源流,条理分明;而后依据病之形证,明其主治,因病用方,末附导引之术。使理法方药浑然一体,甚为契合。 全书既博采历代前贤名论精萃,又结合作者丰富的临证经验,可谓理论与实践二者兼备之医学专著。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是当今中医临床工作者颇为实用的参考书之一。 本次出版是以乾隆甲午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为便于读者学习,撰写了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以便检索。
当今的医疗环境,医疗机构面临着预防和控制感染(IPC)问题的诸多挑战,医院感染、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限制、疾病的暴发、传统疾病再度涌现和新疾病的发生、疾病流行和生物恐怖的威胁等,在整个医疗过程中都使得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经成为医疗机构考虑的问题。本书着重讨论感染预防与控制面临的危机,概要国际联合委员会(JCI's)评审标准的要求,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IPC专业人员和其他医务人员提供质量改进的理念和分享不同医疗机构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在卫生领域的任何进步对世界都将产生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推动并完善我国的医疗政策、制度以及医疗技师持续改进,北京大学医学部(PUHSC)与美国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于2007年9月签署了关于共同成立PUHSC-JCI医疗技师研究所的备忘录。
本书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职能,突出基本技能和可操作性,贴近实际,简明扼要,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的“三基”内容和要求,全书共15章。本书可作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包括基础理论与实验技术两部分,共30章。上篇10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媒介的监测与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外的研究进展。下篇20章为实验技术部分,详实地介绍了登革病毒的培养、分离鉴定、实验室诊断及登革病毒研究的常用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其中包括病毒肽图技术、寡核苷酸指纹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基因组RNA分析技术、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等技术原理、操作程序以及注意事项。全书收集与整理外研究进展并融汇了编者多年来从事登革热研究的经验和体会,反映了目前外研究的水平,可作为医学院校和综合大学生物系师生及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特别是虫媒病毒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卫生防疫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共3篇16章。在绪论中介绍了消毒与病媒防制的用途、任务、现况、进展、以及现场防治运用的管理。篇主要介绍了消毒的概念;常见微生物的特性;消毒的方法、应用;消毒效果的监测、评价方法与管理。第二篇主要介绍了病媒昆虫的防制:包括病媒昆虫的危害;常见媒介昆虫的鉴别及生态习性、控制方法、杀灭效果评价方法和防制管理。第三篇主要介绍了鼠类的防制:包括鼠类的特征;常见鼠类鉴别与生态习性、防制技术;灭鼠药的安全使用与中毒诊断救治;灭鼠常用方法。 本书由多年从事消毒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的专家、教授编写,内容新颖、实用,是高等医药院校师生选修教材,也是各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有害生物防制公司等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读本。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法定重大传染病之一。1979年,我国首次开展了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简称流调),获得了比较准确的结核病疫情基线资料,并据此制定了个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此后,我国又分别于1984-1985年、1990年和2000年开展了3次流调,及时掌握了结核病流行动态和趋势,为科学制订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科学评价2001-201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执行情况,了解全国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订“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预防》一书。全书共24章,前5章为免疫预防的一般性概述,后19章为常用疫苗应用有关问题及相关疾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概要。相信本书会使疫苗研发、生产和使用者从中受益,对疫苗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杨维中主编的《中国卫生应急十年(2003-2013)》力求以纪实的方式,准确、全面展示SARS后十年中国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卫生应急法制、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和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建设,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和卫生应急文化建设等方面迅速发展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对中国卫生应急工作今后面临的挑战及展望做了初步的探讨,希望更多的人关心、支持中国卫生应急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