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直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有效的疗法能够治愈这种疾病,所以我们能够做的是尽可能地去了解它、防范它,使它不能危害到我们自身。本书汇集了众多专家的智慧,针对人们对预防控制各个方面最关心的100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体贴入微的解答。
本书是介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展历程的传记性专著。公共卫生的作用和角色只有当灾难来临时才会突现,而作为阵守前沿的哨兵,他们的处境最危险,承担的社会压力也,而在初创阶段的物质基础又往往最为简陋。 本书从二战时期在美国南部活跃的“战地疟疾控制”项目写起,以时间为纲,全面介绍了半个世纪以后美国CDC如何从无到有、从被漠视到被全球同行业所景仰、从筚路蓝缕到成为美苏争霸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全书脉络清晰,语言犀利风趣。资料翔实,很多得自于作者与当事者的直接访谈。中国的公共卫生尚处于进一步完善的阶段,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可借鉴美国CDC;这也正是本书译者的切身体会和翻译此书的初衷。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编著的《中国卫生检疫发展史》重点记述了中国早期海港检疫在传播、普及西方医学科学方面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卫生检疫立法、卫生检疫机构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东北陆路、边境检疫在控制鼠疫流行、传播方面的国际示范作用;还重点记叙了海港检疫在控制霍乱流行、研究霍乱弧菌方面所作出的成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卫生检疫在法制建设,检疫的宗旨、目标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本书由中国最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网站“肝胆相照”论坛集体创作,是本系统阐述乙肝问题的著作。 本书洪了医疗专家的行医经验、知名媒体的调查和大量病友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大行其道的虚假乙肝广告的骗人技俩,抨击了无良医疗机构对乙肝携带者的乱诊滥治。汇集了近年来医学界对乙肝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结论,澄清了社会上流传的对乙肝这一疾病的错误认识,还从论坛中精选点击率、代表性的26个“乙肝一族”的真实经历,浓缩透视出这一庞大群体的真实生存状况和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此外,本书首次如实披露了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民间反乙肝歧视运动的完全进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共3篇16章。在绪论中介绍了消毒与病媒防制的用途、任务、现况、进展、以及现场防治运用的管理。篇主要介绍了消毒的概念;常见微生物的特性;消毒的方法、应用;消毒效果的监测、评价方法与管理。第二篇主要介绍了病媒昆虫的防制:包括病媒昆虫的危害;常见媒介昆虫的鉴别及生态习性、控制方法、杀灭效果评价方法和防制管理。第三篇主要介绍了鼠类的防制:包括鼠类的特征;常见鼠类鉴别与生态习性、防制技术;灭鼠药的安全使用与中毒诊断救治;灭鼠常用方法。 本书由多年从事消毒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的专家、教授编写,内容新颖、实用,是高等医药院校师生选修教材,也是各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有害生物防制公司等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读本。
当今的医疗环境,医疗机构面临着预防和控制感染(IPC)问题的诸多挑战,医院感染、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限制、疾病的暴发、传统疾病再度涌现和新疾病的发生、疾病流行和生物恐怖的威胁等,在整个医疗过程中都使得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经成为医疗机构考虑的问题。本书着重讨论感染预防与控制面临的危机,概要国际联合委员会(JCI's)评审标准的要求,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IPC专业人员和其他医务人员提供质量改进的理念和分享不同医疗机构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在卫生领域的任何进步对世界都将产生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推动并完善我国的医疗政策、制度以及医疗技师持续改进,北京大学医学部(PUHSC)与美国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于2007年9月签署了关于共同成立PUHSC-JCI医疗技师研究所的备忘录。
《杂病源流犀烛》30卷,清·沈金鳌撰于乾隆三十六年(1773),系丛书《沈氏尊生书》之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共30卷,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八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以及身形门,共6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必著源流一篇,着重祥述病之原委,审其变迁,考其源流,条理分明;而后依据病之形证,明其主治,因病用方,末附导引之术。使理法方药浑然一体,甚为契合。 全书既博采历代前贤名论精萃,又结合作者丰富的临证经验,可谓理论与实践二者兼备之医学专著。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是当今中医临床工作者颇为实用的参考书之一。 本次出版是以乾隆甲午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为便于读者学习,撰写了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以便检索。
按照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要求,结核病学分会组织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本书包括呼吸系统结核病,肺外结核病,结核病和相关疾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结核病的化学治疗,结核病的免疫治疗,呼吸系统结核病的外科治疗,结核病的预防和肺结核病常见急重症的诊疗共九章,计十余万字。在各章节中详细叙述了结核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及方案,重点介绍了抗结核药物品种和剂型,结核病化疗的基本原则,结核病的化疗对象,结核病化疗方案,药物剂量、用法、主要不良反应和处理原则,结核病的免疫治疗和呼吸系统结核病的外科治疗,以及肺结核常见急重症的诊疗,并简要提出了结核病预防的重点措施。本指南可供结核病专业机构的临床、防治人员及综合医院专业人员使用。
本书是作者在收集、参考了外大量现场流行病学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全书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疾病暴发同场调查的步骤和基本内容,R及其在现场流行病学中的应用,经典的现场流行病学案例分析;附录分别为“现场流病学速查手册”和“本书中所使用的数据”。 本书实用性、强操作性强,适用的读者群包括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医学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以及对现场流行病学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可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参考手册。
《实用预防接种手册》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有关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专家组织编写,目前为部针对预防接种工作,内容较全面、规范、实用的参考图书和工具手册,目的在于规范预防接种全过程,确保此项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安全开展。 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6章。上篇主要介绍了预防接种实施过程的规范运作及相关知识。从历史沿革,基础知识,接种的冷链、疫苗,接种资料和信息化管理到相关法律,健康教育与心理,督导、考核和媒体应对以及相关疾病和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处理等都一一作了介绍和说明。下篇则尽可能从每种疫苗的名称、种类、研发简史,储存与有效期,规格、剂量和用法,接种对象与免疫程序,禁忌证与接种反应,使用注意事项,可预防的疾病及免疫效果等方面介绍了57种生物制品,其中细菌类疫苗20种,病毒类21种,其他
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使肆虐的“白色瘟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至今结核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的蔓延,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增多,结核病的防治与控制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作为结核专业的临床医师,不仅要跟上日新月异的临床医学发展,全面掌握结核病及其各相关疾病的诊治,还需了解有关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有关进展,不断更新知识,拓宽思路,将临床与基础结合,治疗与预防结合,才能与时俱进,在结核病诊治、科研、预防等方面有所提高,有所前进,为此我们编写了本书供同道们参阅。《结核病》是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在各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30位结核病学、呼吸病学专家撰写的一本专著,包括基础、临床、预防三篇共47章。基础篇系统介绍了结核病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发病学及影像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