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秀忠、隋斌主编的《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精)》共分五大部分,分别为“节气总体描述农谚”、“春季农谚”、“夏季农谚”、“秋季农谚”和“冬季农谚”。 每个季节谚语下分六个节气谚语,如“春季农谚”条目下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每一节气的开头,附有一段关于该节气的简要介绍。 部分谚语根据原书记载,附有流传地区和注释。同一谚语的各种异文,有的虽然只是一、二字之差,也都尽量保存。 一条谚语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节气的,归在该条谚语中优选出现的节气条目下,如“立冬不撒种,春分不追肥。”归在“立冬"条目下。
本书重点介绍和阐述了微生物在盐渍土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土壤盐渍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细菌介导的农作物盐害缓解机制。随着世界上人口的不断增长,可耕作农业土壤面积不断减少,加之土壤盐渍化对正常耕作土壤的威胁,粮食危机是目前全球农业生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利用盐渍化进行农业生产是提高全球粮食产量的一个选择。本书重点介绍了耐盐微生物促进农作物耐盐的机制机理,并详细解析了不同耐盐机制如何发挥作用,为耐盐促生微生物在盐渍土农业中的商业化利用进行了展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自助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列报告,针对重要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和新的学科生长点,分析学科特点,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指出关键科学问题、发展目标与重要研究方向,提出有利于学科发展的自助机制与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管理决策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我国学科发展态势的重要读本。
《曲沃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是对山西省曲沃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在充分应用“3S”技术进行耕地地力调查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成果评价的基础上,首次对曲沃县耕地资源历史、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应用大量调查分析数据对曲沃县耕地地力、中低产田地力、耕地环境质量和果园状况等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了曲沃县耕地资源的本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资源合理改良利用意见,为各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各级农业决策者制订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科学施肥,退耕还林还草,进行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曲沃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共八章。章: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第二章:耕地地力调查
本书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的理论方法、构建技术与典型实践三个方面内容,同时也探讨了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的研究发展方向。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在章节组织上,前3章回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外溯源系统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溯源系统架构;第4章至第7章介绍了追溯编码与标识技术、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快速采集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与智能决策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溯源技术的研究;第8至12章介绍了蔬菜、果品、水产、畜产、粮油等农产品溯源系统集成与应用的案例;3章为作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的展望。书后还附录了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是一本服务于土壤调查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工具书。全书共分15章,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物理性质分析、有机物质的分析、全量组成和各种化学性质的测定,以及强酸消化元素、土壤氧化物、原生和黏土矿物鉴定、土壤微形态薄片制备和鉴定等多用于土壤发生和分类研究的方法。此外,还对野外土壤鉴定和原位测定所常用的田间速测方法进行了介绍。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侧重于相对稳定的基本土壤性质测定方法,主要适用于土壤学教学和土壤调查、分类、制图、评价等基础和应用研究,也适用于土壤环境和生态等学科的需求。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在采用成熟的土壤常量元素经典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快速和稳定的仪器分析方法,并对每种分析方法进行了精度评价。
地下害虫属于世界性的重要农林害虫,是国内外公认的难于测报和防治的重大害虫。地下害虫种类繁多,在我国发生的重要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根蛆、根象甲、拟步甲、根蚜、根蝽、根蚧、根天牛和蟋蟀等10多类群。本书包括常见地下害虫181种,隶属于7目、28科,收录成虫和幼虫形态特征原色照片或线条图;文字内容包括以科为代表性特征的概述,科下分类检索表,虫种的中文名称、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及寄主植物等简述。《中国常见地下害虫图鉴》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能够帮助读者直接、快速、准确认识和鉴别常见地下害虫的种类。本书主要面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基层植物保护工作者,也可供大专院校、植保科研单位人员参考。
利用农作物的化感作用(或化感潜势)可以实现环境友好和农业持续发展,从而建设生态文明。小麦化感作用为其活体或残体释放短链脂肪酸、酚(酸)类和羟胺类等化感物质,具有抑制杂草、控制病虫害的潜力。本书详尽介绍了随基因型、品种、生长部位或组织器官、生长期、受体等小麦化感作用的变异特征,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其中的次生代谢化学基础、荧光生理学基础、分子遗传学基础,重点描述了小麦的三种典型化感作用,科学客观地评价了小麦的综合化感作用。*后,归纳总结了小麦化感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影响因素,并对小麦化感作用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合理展望。
本研究依据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对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范围包括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10个县/市辖区。 由王兵主编,李景全、牛香、曲国庆、黄龙生、商凯等等合*的这本书《山东省济南市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及绿色核算系列丛书》的第三、四章,基于济南市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分别评估了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第五章,基于济南市2012年湿地资源调查数据,评估了全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
本书是面向国家农村空心化困局,着眼地理学综合视角,系统研究中国农村空心化过程、格局、机制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一本专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方案;国内外农村空心化及农村资源环境研究进展;农村空心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理论解析框架;我国农村空心化演进的过程、格局与机制;我国典型区域农村空心化演进的土地利用效应评价;典型区域空心化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我国农村空心化管控及其资源环境优化途径;结论与展望。整体上贯穿了“理论—方法—实证”的学术研究思路,突出了农村空心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问题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
此书作者蒋文龙系农民日报社浙江记者站站长,扎根浙江三农新闻报道20余年,推出了一大批富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此书取名《只此青蓝》,主要选录了最近五年多来,蒋文龙与驻站记者朱海洋师徒两人的50余篇深度报道。这些报道刊发后,很多都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的就有近一半之多。从内容上看,该作品集主要通过一根根乡村脉搏的“望闻问切”,传递出浙江最前沿的新理念、新思考、新实践、新模式、新路径。其把最主要的笔触聚焦乡村产业经济,通过机制建设、产业培育、农旅融合、乡村经营的观察,呈现与刻画在浙江大地上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并且为全国各地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尤其是实现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提供借鉴和参考,也是对新闻作品的“二次传播”,产生更深远、更多元的综合效应。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农业标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的重要依据,是支撑和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技术保障。目前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17年底,农业部共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12995项,其中国家标准6978项(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饲料安全、转基因管理),农业行业标准6017项。 本书收集整理了2016-2017年农业部组织制定和批准发布的484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GB2763-2016)规定了食品中4140项农药残留限量。为方便读者查阅,按11个类别进行归类编排,分别为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垦、农业机械化、农村能源、绿色食品、转基
本书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及重要技术标准研究”(2004DEA70810)的成果集成。本书的主要内容侧重于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以及在体系框架下形成目前为广泛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南方“猪—沼—果”、北方“四位一体”、西北“五配套”以及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关键技术标准草案。此外,本书还围绕生态农业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使我国生态农业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有规可循、有矩可依。
白茶,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福建为白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因此,福建白茶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白茶的发展史。在计划经济年代的1950年-1969年,福建白茶由中茶福建公司统购统销。《中国白茶史(1950-1969)》以中茶福建公司详实客观的历史史料证据,通过中茶福建公司与白茶主产区福鼎、建阳、松溪、政和及闽东、闽北地区白茶的生产、采购、销售及工艺技术改进等的介绍,展现中国白茶二十年的发展史实。
《打造可持续的粮食体系:创新者手册》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