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记录和研究了农业生产者真实的生活环境,讲述了东方各民族好的耕作方法,学习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及他们的经验,人们将获益匪浅。 几世纪之前,东亚三国的农业已经能够支持起如此高度密集的人口,并且可持续发展至今,并且这个势头还将保持下去。美国人十分推崇远东地区人们的原生态农耕方式,认为推广中国、朝鲜和日本可持续农业经验对全人类都是有帮助的。 东亚民族主要依靠小块土地和少量产品来维生,却养活了密集的人口。在远东地区,每一种可以食用的东西都被认为是人类或者畜禽的食物。而不能吃或者不能穿的东西则被用来做燃料。各种有机垃圾混合在一起以及人类的或动物的粪便都被细致地保存下来,在使用之前再将它们粉碎并烘干作为肥料。在这里,看不见一块闲置的土地,见不到一点被浪费的资源。 在现代农业耕作方
.
迷迭香在 外均有广泛使用,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大宗资源植物,如何进一步地开发利用迷迭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本书从资源学、生物学、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学五个方面对迷迭香展开论述,并介绍迷迭香在药物分析、质量控制、稳定性、衍生物合成、提取工艺、功效与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部分迷迭香相关产品。 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是一部对迷迭香从研究到应用多角度论述的参考书,旨在为从事迷迭香研究的广大学者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研究便利,为推进迷迭香学术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内容为“茶席创作”,从茶席的界定入手,阐述茶席的特性、构成要素;将构图法、色彩学、人体工程学等知识引入茶席创作中;提炼出茶席的七种构图形式;详细阐述茶席的色彩搭配、茶席布设及文本撰写和意境营造等方法和技巧。本篇为追求品质生活的爱茶人、爱器人提供由浅入深的茶席创作思路与方法。下篇内容为“茶席赏析”,从第三届、第四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茶席作品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举办的第四届、第五届茶艺师资培训班学员的作品中选出赏析案例,按照茶席所表达的主题进行分类,分别以茶道茗理、顺时而饮、借席言情、诗境之美、平凡之美为题,分为五章,共54席。茶席创作技能并非艺术家专有,有创造、创新能力和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人都可以创作出美的茶席。
本书共分为八章,全书系统论述了粮食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并分章节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粮食的物理、生理、生态及储藏等特性;目前我国常用的粮食仓库的类型特点和围护结构及组成形式;粮食储运过程中重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和措施;与粮食储运安全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粮食储运防霉技术;目前在粮食储运中常用的干燥、通风、气调和温控等技术;粮食储运中的检测技术,包括温度、水分、湿度、气体成分、害虫、粮食质量及品质等方面的检测技术;粮食运输的方式、粮食运输管理及粮食物流系统;粮食储运中的直接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与预防、防护措施。 本书是从事粮食、食品储运技术人员的专业用书,并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粮食、物流、农业、工商管理等专业方向大、
菊科是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中 的一个科,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也是我国植物中的 科。菊科植物的化感作用引起了 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化感物质应用于可持续农业和防止生物入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书主要根据作者对菊科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编著而成,主要内容涉及菊科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我国菊科主要园艺植物的化感作用机理等,通过生物实验验证菊花不同部位水浸液处理对光合作用、生理生化特性等的影响等,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农业伦理学进展(第二辑)》是以农业伦理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集刊,由院士任继周先生倡导,农业大学王思明教授任主编。计划从2018年始,每年出版一本。集刊以推进农业伦理学发展为宗旨,反映农业伦理学新研究成果。下设中国农业伦理学与农业伦理思想、农业伦理学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农业伦理问题、农业伦理与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等栏目。
本书共分部分内容,部分为农业基础知识,主要介绍种子及其管理、农药及其管理、土壤与肥料、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气象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主要介绍农作物栽培的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第三部分为农作物的田间调查及统计方法,主要介绍农作物的田间调查、测产、田间试验示范及结果统计和分析方法。本书可以提高广大农村基层科技人员业务水平,并作为县、乡(镇)农村干部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的读本,或作为培训农村基层科技人员的教科书,也是县、乡(镇)农技人员评定初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料。
我们于1996年开始,对80余种除草剂、14种作物进行了不同生育期、不同施药条件、不同施药种类和剂量下药害表现和安全应用技术研究。结合我们多年的科研和工作实践,系统整理了各类室内、田间试验的技术材料,并查阅了大量外文献而编写了本书。 该书内容包括21章,概括介绍了除草剂药害的基本知识,详细介绍了各类除草剂药害的诊断方法,全面分析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除草剂药害补救措施。全书共收录各类除草剂在主要农作物上产生药害的原色照片1625幅,这些图片资料十分珍贵。该书图文并茂,是我国部全面记载除草剂药害的大型彩色图谱,可供县、乡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农业科研人员,农药厂技术人员和农药推广销售人员参考。
本书一共分为3篇,第1篇结合项目组在种苗生产、工程应用以及课题研究方面的实际经验,系统描述了亚热带地区(以昆明为实验地),在工程中常用的74种湿地植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习性,及其繁殖、栽培方法,其中包括浮叶植物8种,挺水植物35种,浮水植物8种,沉水植物9种,湿生植物22种(含湿地乔木8种);第2篇“湿地植物在污染水体净化工程中的应”,以项目组负责或参与实施过的代表性工程项目为案例,以湿地植物的应用为中心,介绍了人工湿地、植物浮岛、士壤渗滤系统、生态护埂、湖(河)滨带植被修复等一系列工程方案及施工工艺措施;第3篇主要讲述湿地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亦以作者亲自实施的代表性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本书所涉及的参考文献列于书后,便于读者进一步查阅。
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绪论、种子的物理特性、种子干燥原理和技术、种子清选原理和技术、种子处理与包装技术、种子加工工艺流程、种子的贮藏生理、种子贮藏有害生物及其防治、种仓与入库管理、种子贮藏技术、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每一章后面都附有思考题,书后列有主要参考文献。本书是全体作者在长期从事种子贮藏加工教学、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本科教学要求,参考目前外的研究进展和成果编写而成的。本书适用于高等农林院校农学专业及种子专业教学,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研究人员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参考。
《半夏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以贴近农业生产实际、贴近农村工作实际、贴近农民需要实际为宗旨,以通俗、简洁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半夏栽培与贮藏加工的新技术。所介绍知识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使读者能看懂,能学会,用得上,易操作。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河南省承担的国家“十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形成规律和生理机制,探讨了氮、磷、钾肥,有机肥和微肥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调控效应和生理机制,明确了河南省和全国的小麦品质区划,提出了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保优调肥技术。全书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了小麦籽粒品质的概念和研究进展、籽粒品质的形成规律、施肥对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和保优调肥技术,体系完整,内容充实,理论简明,技术实用,做到了知识性和前沿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本书既可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又可供农业科技、教育、推广和管理人员参考。
杨易主编的《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分析报告( 2016年度总篇)》总体回顾了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企业对外农业投资的情况,系统梳理并分析了投资国别(地区)、省份分布及行业特征等情况,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农业走出去重点企业进行跟踪,形成了《对外农业投资企业100强投资分析报告》;二是进一步扩展了大型涉农央企的信息采集覆盖面;三是单辟章节分析对外农业投资基本特点;四是《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分析报告(2016年度)》(地方篇)增加了广东农垦对外农业投资合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