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技术框架下,融入了 全周期 多功能 近自然 差异化 等经营理念,针对我国不同区域森林类型和经营管理特点,对技术要素进行了标准化规范性表述,包括模式名称、适用条件、经营目标、目标林分、全周期主要经营措施和示范林6个部分,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进行分区汇编。
《森林教育指南》修订版中,将原有不适用于中国,如 立法 、 狩猎 等章节,因为中德两国的法律法规完全不一样,存在国情的实际差异,目前的中文版本只部分适用于中国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森林教育指南》进行修订,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有必要修订的内容涉及到植物学、林学、动物学以及气候、土壤、水资源、经济社会条件、教育总体情况以及许多其他主题,并增加20个以上实际开展森林体验教育活动方案,指导贵州(中国南方)森林体验教育实践活动。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实践(精)》介绍了古树名木保护的理念与实操技术,包括国内外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的研究现状、古树名木长寿原因及其环境因素影响分析、古树名木健康诊断、古树名木日常养护管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12个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实操案例、2株古槐迁地保护移植案例及古树名木复壮工程监理等。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实践(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实践性、适用性、先进性及可操作性,体现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编写中,以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为主线,以古树名木复壮为核心,将古树名木复壮及移植实操案例融入其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实践(精)》适于古树名木养护管理一线技术人员、研究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古树、林学、园林、森林
.
.
为了全面、系统总结几十年来我国球根花卉引种、育种、栽培、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介绍国外已经观赏应用或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兴球根花卉,以满足我国花卉产业和园林景观营造的需要,促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组织全国37家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62位专家编著了《中国球根花卉》一书。 《中国球根花卉(精)》收入的球根花卉涉及70属约508种。从引言(含释名和花文化)、栽培简史、形态特征、生长发育与生态习性、种质资源与育种概况、园艺分类与主栽品种、繁殖与种球生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到价值与应用等各个方面,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或高度商业化的9种(属)球根花卉-百合、郁金香、水仙花、唐菖蒲、大丽花、朱顶红、仙客来、马蹄莲、石蒜进行了系统论述,全面总结了我国花卉科研工作者与花卉企业
本书从边坡绿化工程中已应用或相关调查中有记录的华南地区乡土植物中精选出隶属于71科163属的45种乔木(这些乔木可用于坡度150~30甚至更大坡度的边坡)、88种灌木、56种草本和41种藤本,共230种(含亚种和变种),介绍它们的形态特征、分布、习性、栽培繁殖技术、应用等内容,每种植物均配有彩色照片。部分植物亚种或变种与原种在形态及应用上差别较大,也会单独介绍。书中对科的排列,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年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第四版系统;采用的中文名、学名以《中国植物志》记载的为主,科内属、种按学名字母顺序排列。 全书有彩色照片681幅,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科普性、实用性和植物文化内涵,可为华南地区的边坡绿化对乡土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可供植物学、生态学、园林园艺学及植物爱好者、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人员参考使
本图鉴收录了贵州目前已知的两栖类动物,系统介绍了它们的分布状况、识别特征、分类地位、种群状况及保护级别等。每个物种均配有背部、腹部及侧面生态彩色原图,分类学特征显著的部位增加特写图。具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既可为各级主管部门、执法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执法检查、培训、识别鉴定和科普宣传工作提供参考,又可为我国两栖动物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对有效地保护广西两栖动物资源及进行深入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横断山地区是杜鹃花的分布和起源中心,种类繁多,物种多样性丰富,该地区的杜鹃花种数占全国的41%。西方植物猎人在19世纪曾来此采集杜鹃花种质资源,许多种类在西方园林界仍占据重要地位,英国园林就有 无杜鹃不花园 之说。但这一区域山高谷深、难以到达;至今许多野生种未被开发利用。本书精选了这一区域野生杜鹃景观及百余种野生杜鹃花及部分种内多样性照片展示给读者,并对杜鹃花的植物学、园艺学及在这一区域的采集史进行介绍,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科学性强。对了解我国杜鹃花资源,进行杜鹃花育种及普及杜鹃花知识有积极意义。
《梵净山藻类植物/梵净山研究》是在对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资源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总结。 《梵净山藻类植物/梵净山研究》全书分为概论及各论两篇阐述:概论主要介绍了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藻类植物研究历史概况、藻类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科、属分布情况和生态分析,物种新记录,以及对藻类植物的保护探讨。各论主要记述了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共计752个物种,属下分类单位(种、变种、变型)共计924个,隶属于9门15纲33目67科172属。分别对其形态特征、生境及分布进行了介绍,每种均附有1到多张显微彩色照片。书末列有参考文献,并附有中文名索引和学名索引。
China Forestry Statistical Yearbook has been annually published since 1987. The yearbook, as a reference tool , is used to help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t home and abroad to understand forestr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was combined into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the yearbook was renamed as China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tatistical Yearbook.
近年来,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污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通过广泛调研近年来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系统梳理和系统介绍了人工湿地的概念及分类、水质净化机理及强化策略、硫-铁循环及其影响等人工湿地理论和技术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的设计、建造、运行与维护管理等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全书紧密结合国内外人工湿地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可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用书,也可供从事人工湿地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使用。
全书按照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按科名、科内属名、属内种名的首字母进行排序。参考《中国植物志》《贵州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彩色图鉴》《贵州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志》等确定植物种名;参考《中国高等植物物种名录》《贵州维管束植物编目》等确定学名;正文部分介绍植物生活型、各器官形态特征、生境和功用价值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赋予林业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把林业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亘古未有的战略高度。在拥有这些发展机遇的同时,林业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总的来看,我国林业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林业内涵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樟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樟属植物资源保护概况、樟属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测试流程、樟属植物DUS测试栽培管理、樟属植物DUS测试性状考察和分级、樟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拍摄规程及樟属植物已知品种资源。 《樟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研究》为樟属植物育种者和生产者、相关樟属新品种测试的技术人员及希望从事樟属新品种申请、测试的其他人员提供参考。
中国西南山地地貌和气候复杂,拥有东喜马拉雅和横断山2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蚂蚁是地球陆地上分布广泛、种类丰富的社会性昆虫,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紧密。《西南林业大学馆藏蚂蚁模式标本(精)》以中英文图鉴形式记录主要在西南山地发现的保存于西南林业大学的136个蚂蚁新种的模式标本,占全球已知蚂蚁物种总数的1%,隶属于10亚科39属。总论部分介绍了蚂蚁的社会性、生物学特性、生态功能、国内外对中国蚂蚁的分类研究历程、西南林业大学的分类研究历程及分类研究修订、蚂蚁的形态特征及分亚科检索表。分论部分由每个新种的英文原始描述、中文对照、原始描述中的黑白点线图和模式标本的高清照片组成。书后附有参考文献、中文名和学名索引、136个新种的名录及其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该书系统总结了西南林业大学在西南山地的蚂蚁
本书从2005年开始着手编著,作者历经多年积累多次修改,足迹遍布国内外多个制种基地,收集资料,拍摄照片。请教国内高校专业老师,和国内外一线同行积极交流学习,通过自身努力和查阅国内外大量的育种书籍,终于编撰完成。本书描述了数十个科数百个属(种)的常规露天采种技术。属性相近的种只描述了属的综合习性,种间差异比较大的细化到种。大部分植物种类都采用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因为多年传统的记忆习惯,只有个别品种保留了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在书中已经明确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