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 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玄奘(六〇二 六六四)俗姓陈,洛州偃师(今属河南)人。唐太宗时高僧,世称三藏法师。曾于贞观年间游历印度,于贞观十九年(六四五)回到长安,译经同时奉敕撰写《大唐西域记》,翌年书成。 正文末有辩机跋记,叙在长安跟随玄奘撰录《西域记》过程。辩机,大揔持寺沙门,曾为玄奘译经场之证文。 该书记述玄奘往印度取经过程中亲身经历和传闻所知,凡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之山川胜迹、风土人情,乃当时南亚次大陆、中亚西亚及我国新疆之真实记载,是研究该地区之珍贵资料。
本书收龙榆生专著三种。《中国韵文史》,是韵文专史,为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 之一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8月出版。《宋词讲义》,应是龙氏执教中央大学时的讲义。《词曲概论》为龙榆生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所撰讲义。
◆ 本书是从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藏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全宗档案中,选取部分满文档案,将其译成蒙古文、汉文,并以这三种文字出版。 ◆ 起止时间为民国八年至民国十七年。内容涉及政务、机构职官、军事、政法、民族、外交、财政金融、宗教、文教、交通等,对研究呼伦贝尔地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吕氏春秋集释(1-10)(套装共10册)》是吕不韦招集一批以反动儒生为主的“食客”编成的包括“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是一部尊儒反法鼓吹复辟奴隶制的反动著作在思想上它鼓吹“天命”论在政治上它发展了孔丘“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反动路线颂古非今鼓吹复辟分裂和倒退久吕氏春秋》表面上对各家学说兼收并蓄实际上在“杂家”的幌子下宣扬儒家学说对法家进行攻击它是两千多年前尊儒反法思潮的产物在当前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是一个很有用的反面教材现将许维的《吕氏春秋集释》影印出版供批判用。
本书是研究明代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的重要笔记资料,深受古今学者的重视。 明末学者钱谦益曾高度评价该书,指出沈德符创为此书,有着超出该书价值之上的意义。他说:由于受明代复古派王世贞、李攀龙的影响,吴越学者迷恋古代典籍,相械不读唐后书。而沈德符独能对近世历史发生兴趣,近搜博览,对两宋以来的“史乘别集,故家旧事”,都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
本书是研究明代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的重要笔记资料,深受古今学者的重视。 明末学者钱谦益曾高度评价该书,指出沈德符创为此书,有着超出该书价值之上的意义。他说:由于受明代复古派王世贞、李攀龙的影响,吴越学者迷恋古代典籍,相械不读唐后书。而沈德符独能对近世历史发生兴趣,近搜博览,对两宋以来的“史乘别集,故家旧事”,都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
这部《西周纪年》就是刘启益先生积二十余年功力研究的结晶。我们可以看到,他是怎样由复杂繁多的西周青铜器中,抽绎出分期标准,从而建立青铜器演进的体系;又怎样结合文献记载,研究共和以前的列王年代。范围之广阔,工作之繁重,实在令人惊叹。书中许多内容,在刘先生过去刊布的论文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尤其使我们钦服他的精神和毅力。科学总是不断发展的,可是我敢断言,今后对西周青铜器分期的研究,对共和以前年代的研究,均不能绕开刘启益先生这部《西周纪年》。我们应该感谢刘先生,也要感谢克服编辑出版方面各种困难印行这部书的广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字记载不曾中断的国家。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勤奋上进而富有责任感的史家为后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从史家巨著《史记》、《资治通鉴》到各类别史、杂史、野史、稗史,中华民族当之无愧地享有“历史的民族”的美誉。这套《中国那些事儿》系列丛书共七本,以朝代为划分依据,从远古传说时代直到清朝灭亡,概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丛书根据史书记载,慎重选择对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剪裁,以浅显易懂的现代语言和诙谐幽默的叙事方式,将其展现给读者。 《中国那些事儿:宋元》为《中国那些事儿》系列丛书之宋元卷,以宋元两朝为划分依据,概述了中国宋元两朝的历史。
本书是作者在工作中,一是对碰到的一些情况、问题,总想从理论上、方法上和措施上加以说明和研究;二是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也觉得有必要加以总结;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如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水平,感觉尤有必要在理论上作些探讨,摸索出新的经验。工作之余,写了一些思考和总结之类的小文,自1982年以来,慢慢积累了31篇文稿。现将其汇集成这本小册子。也是对自己几十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小册子收录的文稿,是作者从1982年12月至2004年9月写的,其中,大多数是1988年以后写的。编排是以公开发表的时间顺序为序,除了对几篇文章做了个别修订和更改了个别重复的标题外,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均保留了发表时的原貌。 小册子收录的文稿,系作者本人撰写或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合作的部分文稿,均在文本
本书是研究明代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的重要笔记资料,深受古今学者的重视。 明末学者钱谦益曾高度评价该书,指出沈德符创为此书,有着超出该书价值之上的意义。他说:由于受明代复古派王世贞、李攀龙的影响,吴越学者迷恋古代典籍,相械不读唐后书。而沈德符独能对近世历史发生兴趣,近搜博览,对两宋以来的“史乘别集,故家旧事”,都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