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生活处境吗?或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答案。 九诗心 ,指九位在时代动荡的阵痛中求索人生方向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之问,每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通过诗歌,我们得以看见人如何在大的时代纷乱中,转化生命的痛苦,获得个体的从容和内心的稳定;也得以看见,对于人生的根本处境,人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 作者以女性学者的细腻浪漫,挖掘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构建丰满立体的九位诗人;以诗性文笔,带读者跨越古文障碍,直抵千年幽微心事,照见共通的生命处境;以扎实的文献校勘和文史互证,再现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历史现场。
唐诗之美,在于有情。本书按照友情、乡情、宦情、江山情、古今情的顺序,从 我是谁? 注释 译文 这首诗好在哪儿呢? 课堂小彩蛋 你还可以知道更多 六个方面,对每首唐诗进行抽丝剥茧般的解读,并以赏析图辅以漫画图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让孩子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感悟唐诗的美好,领略唐朝诗人的家国情怀。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内容简介: 本书系在《蒋勋说唐诗》(2012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属于 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系列 。 只要人还追求心灵的自由,便一定会热爱诗歌。蒋勋先生说: 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缺乏的经验,在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 《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登高》《长恨歌》《登乐游原》 无论是公认有大成就的诗人,还是曾无数次被选入各种集子的诗篇,在蒋勋先生这里,都一一展现出不同以往的美感。 蒋勋先生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唐代浩如烟海的诗人、诗作中,撷取*代表性的
本书是一本诗歌赏析书,也是一本中国诗歌史。从神话、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诗跨越七个时代,解读47位诗人,涵盖20个主题,旁征博引200余首诗歌。帮我们厘清文学史对部分诗歌的误读和偏见: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吗?日本为什么称为 扶桑国 ?杨贵妃真的终老日本吗?除了 窈窕淑女 ,我们还能怎样称颂美人?织女竟然出轨,移情于通西域的张骞? 充满人性温暖的诗歌鉴赏方法:《古诗十九首》中感悟生命的短暂,及时行乐的畅快;从《上邪》中感悟爱到世界末日的浪漫;或与孟浩然一起渡过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机 通过这本书,我们将充分感受到台大优秀教授的独特魅力。
诗有诗境,词有词境。当 君问归期未有期 的李商隐,望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的李清照,将是什么模样?本书以 撞见 为关键词,从内容与设计上突出诗与词、诗人与词人,以及唐与宋两个朝代的撞见。 《何妨自恋:李商隐诗选 李清照词选》由《李商隐诗选》100首、《李清照词选》59首组成,既有经典名篇,也收录了遗珠佳作。内文包括四方面内容:诗/词作、注、评、诗/词人年谱,以期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示两位作者的诗词魅力。 除了诗词选,华东师范大学彭国忠教授倾心撰写导读别册,帮助读者感受诗词与现代生活的碰撞。随书附赠以 情诗 为主题的诗歌信笺,读者在享受古典文学美的同时,也能用信笺在现实生活中传情达意。
1.(套装)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以唐诗宋词为切入点,通过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将诗词歌赋、名人典故、历史知识等串联成一张有机的大网。 2.一根主线串起全唐诗人和两宋词人,支线辐射上下五千年。 3.全书气势恢宏、语言幽默,通过诗词与历史映照现实与人生,令读者感同身受、不忍释卷、拍案叫绝! 4.从学龄儿童到成年人,从原本畏惧诗词与历史的人到文学历史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兴趣点。
《千秋一寸心》是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著。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 文学史模式 ,而是完全以 个体鉴赏 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 引人入胜 、又 渐入佳境 的著作。
本书为《宋词三百首全解》的典藏本。全书依据晚清词家上彊村民(朱祖谋)的著名宋词选本《宋词三百首》原本,进行注释、语译及赏析。全书注释简明扼要,语译紧扣原文,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历代的评笺,对各首作品做了精到的评析。全书适合古代文学爱好者的阅读和欣赏。此次典藏本在原版基础上,增添了《宋词三百首》初版收入而为之后版本删去的词作,并在格式、体例上做了精心的调整。
《唐诗百话》是我国蜚声中外的作家、翻译家和编辑家施蛰存先生研究唐诗的经典著作。本书收入讲解唐诗的文章100余篇、唐诗近300首,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编排。施先生结合作者情况和相关社会背景、历史知识的介绍,分别对每首诗歌进行分析、考据和讲解。 《唐诗百话》自面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热烈赞誉,耶鲁大学等名校也将本书作为汉学研究课程的教材。本次重版,将施先生原先考虑拟作十余次修改的记录,得以按先生之意在清样上逐一予以修订,又蒙先生*为信任的台湾著名诗词研究学者林玫仪教授,惠寄经施先生和她均详予审读过的繁体版《唐诗百话》,于是以上述两种版本再次予以全面严谨详尽的审校,从而完成了更为完善的《唐诗百话》*版本。
宋人选宋文推动了 文章学 的成立,体现出宋 代 文章 观念的成熟,是推动宋代 文章学 成立 的机制。宋人选宋文建构了 经典 的雏形,与唐宋 古文运动 相适应,建立起一批文章典范,反映出 宋人对于当代经典的原始认知。宋人选宋文展现了文 章审美的变革,摆脱了中世以来的文章观念与文章传 统,名义上追寻古代文章的写作方式,事实上为近世 文章写作开创了新传统。
本书以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开阔的文学视野,陪同读者亲临或神游长江上下南北,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描绘这大好河山的诗词歌赋,享受自然的、艺术的审美愉悦;它引导读者认识作者或神交历代诗人,了解他们的创作语境,通过读其诗而识其人,直至知其世而悉其事,从而得到思想的拓展和启迪。
宋菲君先生是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的大外孙。他从小和外公一起生活,是和丰子恺相处久的孙辈,也是受丰子恺影响大的儿孙之一。本书详细记录了宋菲君儿时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外公丰子恺具有特色的家庭教育 课儿 (私塾课),丰子恺先生亲自为儿孙讲解中国古典文学,辅导他们学习外语。 课儿 的特点是 养成教育 ,旨在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和修养。书中除了回忆场景外,还配有丰子恺先生的插画以及古诗词注释,在纸本上真实还原当年丰家的私塾课。一首诗词,一幅漫画;一段轶事,一片真情;一个年代,一种人生。让我们在诗词和漫画中领略那尘封的丰家私塾课。
《诗经学的现代转型:从1901到1931》以晚清民初的诗经学为对象,从 破 和 立 两个方面分析《诗经》由经学到文学的转型如何发生、发展,如何经过教育制度变迁、文学学科建立确立出 新典范 ,进而讨论这个 新典范 的性质、思路、预设、方法、规范和理论框架。
《(套装)少年子弟江湖老 闲时无声听落花》以史书史料、轶事典故、诗词歌赋等为背景,解读了众多著名诗人/词人的悲喜人生。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一首首名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还可以通过这些诗人/词人的悲欢离合看历史、观自己、见众生。 《(套装)少年子弟江湖老 闲时无声听落花》文笔优美,见解深刻,读者群体广泛,适合各年龄段对诗词与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年轻读者。
女书在湖南省江永县东北与道县交界的潇水流域流传很久了。这是旧制度下不能读书的农家女创造、使用的一种女性专用文字,是一种女性化的汉字变体。女书是一种字符音节表音文字。女书记录的是汉语方言,用同音、近音假借的方法记录语言,在当地 一语二文 。 以2004年百岁女书老人阳焕宜去世为标志,原生态的女书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但是作为文化遗产,女书至今继续为后人造福。她留给世人的不仅是清秀的形体,更是一种美的力量,是自信、坚强、智慧、和谐。 本书主要是当地女书传承人根据《女书国际编码标准字符集》进行的书法创作。选篇原则:脍炙人口、经典流传、积极向上、表达美好生活感受。主要内容包括每个中国人读书学过的古诗文、名言名句与*诗词等,还有20世纪女书老人留下的原汁原味的女书古诗文作品、当地谜语、民歌等。
《人间词话》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所作的一部词论名著,被誉为词论界的圭臬,是一部深具影响力的文艺美学著作。作者提出境界说,这不仅是其创作原则,亦是其评价词作优劣的标准。《人间词话(古典诗词中的美与妙畅销5年修订版)》精心汇集了王国维亲手删改后的六十四则《人间词话》原本,并收录了其剔除掉的四十九则,对原作进行注解、赏析,辅以多幅唯美古典画作,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 叶嘉莹著的《古诗词课》共三十六课:上编二十课,是关于诗的介绍,始于《诗》《骚》,终于晚唐之李商隐;下编十六课,是关于词的介绍,始于最早的花间词人温庭筠,终于南宋末之王沂孙。读者通过这三十六课,可以掌握到中国诗词演进和发展的一些重要的线索,体悟到诗词中的兴发感动的生命和作用。 每堂课后,均附有叶嘉莹亲自注释、简析的 诗
本书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研究中心,结合王氏手稿原貌风格,并旁涉其他文论著作,尝试提出这册词话的诗学史的原初结构,即风人深致、盛唐气象及境界的华夏诗学三界。王国维在诗学方面是以文学三书名世的,而三者之间又是以《人间词话》为机枢。本书认为,王氏不得不首先完成对词之品格的学理升级,那就是五代两宋之词确实具有与两周风雅、大唐歌诗并肩而立的风光与壮怀,并对近世评论家的一些比附失据之说进行辨析。作者持论公允,发覆细节,尤善于对王国维 诗心 进行解读,使得本书具有诗性的灵光。
林大椿所编《词式》是《钦定词谱》的简编,是唐宋词通用调体的集萃,收录常见词调840首,习见词体924体,堪称一部简明实用的填词谱式。 本书是一部以调为序的词史,考源流、陈本事,以明沿革;也是一部以调为系的词选,例词多为唐宋创始之词或名家经典之作;还是一部以调为纲的词论,辑考每一调体之宫调、名义、声律。此次整理标注了平仄,增补了考辨,并对律谱中的讹误进行了仔细校正,可供填词及研词者参考使用。
词话是中国古代诗学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词话史》运用历史学的观点与方法,对中国历代词话作出了历史化的阐述,对词话文献具体内容进行介绍、梳理、评点、总结,从而最大限度地接近乃至还原词话历史发展的面貌,以期描述评论历代词话产生、发展、繁荣直至衰落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晚唐五代词话的开端、北宋词话的成立、北宋苏轼及其门生幕吏、南渡前后词话的繁荣、南宋中后期词话、金元词话、明代词话、清前期词话、近代词话等。
唐代 乐府 一词范围含混,学界至今尚未厘清。《唐代乐府诗体研究》选取唐人旧题乐府和新题乐府,将其视作 乐府诗体 ,从文体学的角度予以探究,认为它导源于魏晋之 乖调 ,在南北朝辞乐疏离的进程中得以发展,至唐代蔚为大国,但绝大部分不再入乐演唱,属于拟歌辞或准歌辞。唐人创作乐府诗采用拟效方式,既继承前代程式,又加以 己才己意 ,使乐府诗由乐工之辞变成了一种文人化的诗体。乐府诗体题目简短,多写大众题材,形式自由多样,注重歌辞造型,风格通俗直露,其功能主要有讽谏、正乐、言志、交际和培养等。唐代乐府诗体的演进,实质上是乐府诗失去音乐桎梏之后又逐渐摆脱拟辞传统并与徒诗合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