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中华古语,而今之学子,大多字迹丑陋,不堪入目,因为社会和自身的需要,很多有志之士渴望自己的陋字有所改观,但又苦于改变太难,路途遥远,因而生起望而却步之心,终归半途而废之行。基于此,作者经数载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套简单易行,高效持久,有志皆可的九日速成书法系统方法,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正字修身齐家的良好效果,特奉献给广大的有志学子,期望能涌现出一批有志之士一起,把我们这一中华瑰宝和我们的现实快节奏的生活相统一,践行字如其人的古训,并把她发扬光大。
字如其人,中华古语,而今之学子,大多字迹丑陋,不堪入目,因为社会和自身的需要,很多有志之士渴望自己的陋字有所改观,但又苦于改变太难,路途遥远,因而生起望而却步之心,终归半途而废之行。基于此,作者经数载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套简单易行,高效持久,有志皆可的九日速成书法系统方法,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正字修身齐家的良好效果,特奉献给广大的有志学子,期望能涌现出一批有志之士一起,把我们这一中华瑰宝和我们的现实快节奏的生活相统一,践行字如其人的古训,并把她发扬光大。
\n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身为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东土名士谢安、孙绰、郗昙、许询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县(今绍兴)的兰亭,举行『修禊』盛会,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乘兴为诗写序,即是著名的《兰亭序》。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徙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此帖以行书体书写,是王羲之生平杰作,自南朝以来,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原迹据传已入唐太宗墓穴。现存的重要复制品有两种:一是宋代定武地方出现的石刻本;一是唐代摹写本。《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躯,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
《曹全碑》简介 《曹全碑》又称《汉郃阳令曹全碑》。隶书,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由王敞等人镌立,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西郃阳(今陕西西合阳)莘里村。碑石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5列,第1列1行,第2列26行,第3列5行,第4列17行,第5列4行。据传明代末年,碑石断裂,因此现在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帧碑刻。字迹俊秀清丽,舒展超逸,笔画长短兼备,与《乙瑛碑》《礼器碑》同属秀逸风格类。神采飞动,华丽秀美,有『回眸一笔百媚生』之态,当为汉隶中的精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视。1956年该碑移放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清代万经评价:『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
荆门市博物馆编写的《郭店楚墓竹简(成之闻之)》讲述了:1993年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沙洋县紀山镇抢救性清理发掘了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 发现,被鉴定为 一级文物。 所出先秦竹简典籍反映了楚人的治国思想,竹简的制作、简文书写形式、规格、书体对于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真实的文物资料。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郭店楚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