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由广东戏剧研究所近年组织整理、精选的系列丛书之一。上下两册共计十八个剧本,是建国以来广东地区雷剧的代表性作品。是对广东省雷剧剧种文献资料及老艺术家的艺术精粹及历史记忆的抢救性保护,是岭南地区非遗的艺术瑰宝之一。
黄殿祺著的《中国戏曲画脸全谱(共3册)(精)》是一部介绍中国戏曲脸谱的文化专著。全书梳理了中国戏曲脸谱的渊源与发展形成过程,并从戏曲艺术专业角度展开论述,对多种戏曲的脸谱图案、符号的寓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中国戏曲脸谱进行了整理分类式的总结,对各地方戏剧脸谱特色进行了归纳。本书收入千余幅、51个主要剧种脸谱图片,显示了中国戏曲脸谱文化的广度与多样性。全书内容丰富翔实,语言深入浅出。该书为中英文对照形式,英文部分邀请资历翻译专家做了专业性翻译,使该书成为中外戏曲学者珍贵的艺术研究资料。曹禺等多位戏曲艺术名家为本书题字,靠前有名美学学者为本书撰写序言及专业文章。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戏剧以南宋为背景,以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为主角,讲述了大家闺秀杜丽娘与在梦中邂逅的书生柳梦梅之间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拥有十多年手作经验的道具师,她将自己接触过的所有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心得凝结成本书分享给读者,希望能为读者解答一些行业困惑。此外,作者还提供了道具师的职业规划供诸者参考。道具制作是一个需要积累、反思和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心中有一份执着和热爱,什么时候入门都不晚。本书共3章,首先讲解了29种主体材料、8种表面处理材料、10种上色材料、11种黏合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3种上色手法等;然后讲解了14种切磨工具、5种黏合工具、11种雕塑工具、7种翻模工具、4种上色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15种其他辅助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等;接着开始正式动手制作道具,包括配饰的制作、铠甲版型解析、武器的制作、雕塑和倒模的制作。最后的附录部分讲解了道具的存放和养护方法,展示了一个特效化妆作品。
京剧,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经不再立专行。其余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京剧生行》主要介绍京剧生行的历史脉络、分类、名角,全书配合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和文史馆组织拍摄的京剧剧照,以通俗流畅的文字全面介绍京剧生行的艺术特色,挖掘京剧生行的艺术之美,从而折射出京剧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为京剧的传播和传承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京剧真正成为一门美美与共的传统艺术。
本套装为近年颇受好评的《契诃夫戏剧全集》特别策划版,随书附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作的导读手册《安?巴?契诃夫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以及限量版 幕布红 契诃夫戏剧主题精装笔记本。契诃夫的作品在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占有着极重要的地位,戏剧更是他文学创作成就中的明珠。在西方,契诃夫常被称作二十世纪的莎士比亚。《契诃夫戏剧全集》为契诃夫戏剧作品在国内*完整、*权威的呈现,精选焦菊隐、李健吾、童道明等名家译本。全套分为四卷,包括焦菊隐译《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李健吾译《契诃夫独幕剧集》等。每一卷还附有译者撰写的相应剧评,有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契诃夫戏剧艺术,更为学界提供忠实、上佳的译本及可靠的研究资料。
《赖声川剧作集:第二辑》包含了赖声川的四部相声剧和三部新创作的戏剧剧本,分别是《台湾怪谭》《千禧夜,我们说相声》《这一夜,Women说相声》《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隐藏的宝藏》《幺幺洞捌》《曾经如是》。 幺幺洞捌(首演于2019年):2019年的作家舒彤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工作室通往1943年的世界,在那里,一场战役就要打响,一个名为“幺幺洞捌”的秘密行动已经到了紧要的关头。并置的空间,浪漫的邂逅,文学与艺术,音乐和雕塑,战争、密报和永恒的爱与勇气,正在上演。 曾经如是(首演于2019年):故事从一个淳朴的山村开始,那里的人们敬畏自然和大山,日子安静地流逝。一场突发的地震打破了宁静,他们前往纽约,却遭遇了“911”事件。在命运的洪流中,在接连而至的灾厄中,活下来的人们能如愿找到心中的那片“
《悦享四季》以“春”“夏”“秋”“冬”四季四册的形式,从国家大剧院百余场线上演出中精选出24场,以图书+融媒体的方式,把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导赏中的精彩内容进行梳理、增补、辑录成书。《悦享四季》为读者带来连续“四季”的艺术盛宴,沉浸式感受高雅艺术的独特魅力,更真切地体悟到艺术赋予未来生活的无限希望。“在维瓦尔第的音乐里,有人间好看的《四季》;在国家大剧院的线上演出里,有玉兰绽放的春、莲叶田田的夏、菊花金黄的秋、蜡梅凌寒的冬,这是艺术之花飘香的四季。”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100年来中国话剧(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作家、导演、演员等各类人物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是一种多声腔古老珍稀剧种,曾流行于粤东地区和闽南一带,现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该书主要是研究正字戏的音乐声腔,该书从综述、正音曲、昆腔、杂调、伴乐、锣鼓谱、乐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很多曲谱故事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曲谱多选自古本曲谱,并被搬上戏台反复演唱,该书具有保护和传承正字戏的重要意义。该书作者彭美英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具有丰富的表演经验。
《秦腔通史》的作者站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高度研究中国戏剧史,以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为指导,立足中西方艺术史、文化史的研究视角对秦腔史进行研究。作者运用丰富的戏曲文献、戏曲文物及田野调查所获得的史料、资料等,结合已有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对秦腔戏剧文化、声腔、剧种的发展历史等作了深入研究,探究秦腔和中国戏剧史的意义与价值,探析中国戏剧“源”自何方、“流”向何处,并梳理出秦腔的发展逻辑与实质要义,是一部秦腔戏剧文化史、声腔发展史、剧种发展史,同时又以专题形式对秦腔进行了深入的艺术门类本体特征研究,拓展和延伸了秦腔艺术研究的范围和视角。
《野斑马》是以动物为表现对象的拟人化舞剧作品。其构思巧妙,情节感人,形象生动,在弘扬真善美之大爱的同时,每一个舞段都充满着活力。该剧音乐创作历时十三个月。作曲家力图把动物世界外在的鲜活灵性和人类世界内在的至纯情感完美细腻地融合在一起,“动”则惟妙惟肖,“静”则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