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战略变革成为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战略变革指导框架。随着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品位下降和环保政策趋严,资源型企业面临迫切的战略变革需求,本书聚焦中国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企业,探讨其在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过程中进行的战略资源配置模式的变革。通过实地调研、逻辑演绎、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本书发现组织惯例与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动态能力在组织惯例与战略变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环境动态性和管理自主权对战略变革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组织惯例通过组织学习和创新演化出新的动态能力,推动企业实现战略变革,摆脱路径依赖,获得竞争优势。本书研究昆明钢铁、瓮福集团等四家西部资源型企业,深入分析了其战略变革的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这些企业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掀起的科技创新浪潮,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数字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数字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实践产物,数字金融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主要聚焦于我国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以全面的视角量化西部各城市数字金融发展现状。此外,为了进一步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差异,以提出更为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还计算了中东部地区的数字金融城市竞争力指数。最后,通过梳理重点城市的数字金融发展案例,本文试图探索城市数字金融发展的先进经验。本文的结果为全国各城市提高数字金融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新的背景下,西部大开发面临哪些机遇,会有哪些挑战?如何利用机遇,怎样迎接挑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书围绕着入世后的西部大开发这一中心议题,分7章从7个方面作了分析。第1章,从总体上分析了入世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带有总论的性质;第2章至第7章,分别从入世后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利用外资、体制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第7个方面作了专门而具体地分析,本书使用了*的数据资料,吸收了*的研究成果,反映了*的学术动态,兼具资料性和学术性,可作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理论研究人员的参考,也可作为对西部开发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学习之用。
《甘肃民族地区小康建设之路》从世界历史的大趋势和中国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大背景出发,用多视角的学术思维方式,对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进行了较全面的设计。其中,“甘肃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历史前提”一章中,阐述了民族地区的历史沿革,分析了民族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总结了改革开放前的变革和进程,系统透视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在“甘肃民族地区小康进程的比较与评价”一章中,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把中国现代化水平与世界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从而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与全国小康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甘肃小康建设中的成就、问题和差距。在“甘肃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一章中,比较深入地阐述了十六大确立的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也介绍了甘肃省委省政府
本书是国家民委“十五”重点研究课题的终成果。全书共分8篇32个专题,各专题既是全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可单独成文。其中有12个专题已在不同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成书收入时,未作太大改动。各专题的切入角度、涉及范围和篇幅字数,因不同的需要而有差异,但都围绕着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各篇在总体阐述论证后,一般都联系某具体民族地区(区、州或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的对策研究,因而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希望能对民族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决策起到了定的参考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大团结、维护边疆安定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尽管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和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可是,改革开放后东、中部经济的迅速发展,地区经济差距、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却更为加剧。 如何实现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兴措。因此,本文结合制度经济学原理,提出用制度创新促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该书是《西部开发战略研究丛书》丛书中的一本,它以翔实的资料揭示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差距。介绍了“兴边富民行动”的背景、由来、意义、指导思想、任务、难点及与西部开发的关系。
水土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之间的直辖市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科学地评价甘肃水寺资源现状和承载力,区别不同区域水土资源特点,认识水土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甘肃有限的,特殊的水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符合甘肃区域特点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对甘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书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应用,取得了一引起研究成果。 本书共分九章,在运用地理元胞自动机、水土资源组合的定性定量分析法、水土资源承载力分析、水土资源资产负债分析、水土资源开发历史分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判别分析、分形理论与Zipf维数的测算等方法的基础上,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