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戴维·基斯在《独立报》报上撰文:“广汉的发现可能是一次出土金属文物最多的发现,它们的发现可能会使人们对东方艺术重新评价。中国的青铜制造长期就被认为是古代最杰出的,而这次发现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使人们对中国金属制造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86年12月21日《文汇报》(香港)评述说:“过去,在世界青铜器时代考古史中,只有埃及、希腊才有出土的真人大小的黄金面罩,如今中国也发现了这些文物,其中不少都是全国首次发现。……这次发掘是四川考古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全国商周考古的重大成果。……比湖南马王堆的文物时间早、数量多,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高,可以和西安的半坡遗址媲美。”
本书是一本有关三星堆遗址发现和发掘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从三星堆遗迹的方方面面深度挖掘古代巴蜀文化,以趣味性的解说文字搭配详实的照片来解说三星堆遗址发现经历以及三星堆遗址带来的种种未解之谜。
应当承认,老重庆没有帝都遗韵,没有十里洋场,没有津门旧事,也没有秦淮旧影。但老重庆有自己的故事,而且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在这本《老重庆――巴山夜雨》中,昔日那混沌零散的老重庆的轮廓,如今渐渐清晰了。
有一缕叫做“时间”的光芒,正意想不到地穿越一扇扇历史的窄门,进入公众的视野。宽巷子和窄巷子形似古老成都的脐带,它是成都成为平民城市的身份证。成都的休闲,自然源头在都江堰,文化源头在“两条巷子”。宽巷子、窄巷子就像有一个天然的静音器,滤掉了外面世界的嘈杂。夕阳映在斑驳的院墙上,足以让人心醉,仿佛从这幽深的小巷一路看上去,看穿300年成都的前世今生。穿越历史的窄门,我们会茅塞顿开,我们会醒醐灌顶,我们会豁然开朗,我们会大彻大悟……
这是林达的一本关于美国、欧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明和社会的书。 作者延续一贯的创作风格,对美国及欧洲几十个著名的城市与乡村、人物与事件作了贯穿历史的透视,以轻松的阅读来深刻理解欧美的历史和社会。 林达的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风光无限的旅程——知识与思考、智慧与大度造就了善于观察和阅读的眼睛。通过作者犀利的目光和委婉的笔触,一个个发生在异国的故事透射出了历史文化、战乱风云、文明发展和社会演变的信息。 随着作者的引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新境界徐徐展开。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开拓初期的日子里,又惟求能速速安顿,因而村镇都因陋就简,也就始终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逛得多了,觉得症状国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着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他们从欧洲传承的思想,到了北美的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