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创造了“tensegrity(张拉整体)”这个词,它由“tensegrity(张拉的)”和“integrity(整体)”两个词的英文缩写组合而成。富勒把张拉整体结构比喻成;受压的孤岛分布于拉力的海洋之中。莫特罗对张拉整体结构作了更为确切的定义,他认为:张拉整体结构是一种稳定的自平衡结构体系,它由离散的受压构件包含于一组连续的受拉构件内部构成。 前国际壳体与空间结构协会主席Medwadowski先生这样评价此书:“我相信此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张拉整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专业工程师将设计出更的结构型式:普通读者也可以从中享受乐趣,他们将自豪的说:“我终于明白Hisshorn塔为什么能竖立起来了”。 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工作的结晶,在介绍现行结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前瞻性地提出了未来的结构设计方法。它对土木结构工程师
“建筑科学”这一章节不但概述了重要的科学原则,而且次对基于新节能法案的计算方法以及法案中的相关内容予以介绍。 本书涵盖了以往手册中的所有屋顶材料,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现状,是一本包括传统屋顶在内诸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尤为突出的一点是,本书也对新型屋顶材料予以了阐述,例如,膜材料首次以单一章节的形式出现。据我们所知,这是本以独立成章的形式介绍膜构造原理的出版物。 “能源的获取”一章也是新增加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正在坡屋顶的科研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生产与建造领域中,我们介绍了预制产品的现状,并给出为获得经济型坡屋顶而采用预制法的参考意见。此外,本书还归纳出模数屋顶的设计原则,提出进一步发展模数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在建筑工业中,翻新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单层建筑、多层建筑、工业厂房钢结构、桥梁、其他形式的钢结构、钢材冶炼、断裂和疲劳、可持续发展与钢结构建筑、手动分析与计算机分析、梁的计算、平面刚架的计算、应用动力学、局部屈曲和横截面分类、受拉构件、主立柱和支柱、梁、板梁、压弯构件、桁架、组合楼板、组合梁、组合柱、螺栓、焊接及焊缝设计、连接中的板件和加固构件、连接的设计、基础和锚固系统、支座和节点、钢桩、楼板和正交异性桥面板、容差、制作加工、安装、防火和消防工程、钢材的腐蚀及其防护、欧洲标准其36章。
《可液化场地土工抗震动态离心机试验与数值模拟》是在作者多年来从事可液化场地土工抗震问题的动态离心机试验与数值模拟及不确定性风险评价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书中系统论述了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详细介绍了针对可液化场地特点的动态土工离心机试验模型方法,阐述了基于多重剪切塑性模型和液化状态面概念的、考虑主应力轴方向偏转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系列开展了桩基、地下结构物和堤坝等重要工程的动态离心机试验和数值反演及理论探索,以及其他可液化场地重要构筑物的抗震稳定和结构物一液化土相互作用机制问题的探讨,同时还详述了基于可靠性理论、遗传算法、盲数理论等不确定性理论的地震液化智能风险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应用实例及对比分析,反映了地震液化智能风险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钢结构中的轴心受压、受弯和压弯构件,刚架与薄板的弹性和弹塑性稳定理论,考虑了构件的几何缺陷和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对稳定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我国新修订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中有关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内容,介绍了应用弹性和弹塑性稳定理论解决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系统地介绍了经新修订的美国《国家标准钢结构规范》(ANSl/AISC360--2005)和北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NASAISl2001)中关于钢结构稳定设计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NASAISl2004App.1中关于直接强度法的补充规定,同时还介绍了日本《钢结构设计指针》(AU2010)中有关稳定设计的特点。本书各章均编写了较多例题和习题,本次再版时又补充了多种类型算例,这些都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方法与应用》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结构风振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程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结构风振控制的概念与原理、风荷载特性与脉动风荷载的数值模拟、风振控制装置的类型与性能、结构风振控制分析方法、阻尼器对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TMD对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TLD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结构风振控制实例、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风设计理论框架等。《结构风振控制的设计方法与应用》可供土木工程、结构风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DurabilityofConcreteStructures》在2002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版的基础上,汇总了作者及其团队2003~2013年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成果;也反映了外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混凝土结构耐久性=DurabilityofConcreteStructures》主要介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与研究现状;混凝土结构服役的各种环境,以及为进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环境区划研究;各种耐久性试验方法与装置;材料层面和结构构件层面的耐久性研究成果;以及从结构的层面来阐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评估和性能提升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