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实践》为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同济大学学术专著(自然科学类)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孙钧院士学术团队近十年来主持承担各类重大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若干创意性成果,包括:海底隧道制定*小埋深及其衬砌结构设计、软基盾构法越江隧道纵向三维数值计算、水工输水隧洞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衬砌相互作用及其深大竖井基坑围护结构静动力分析、地下工程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的人工智能方法、地下水封油库围岩块体稳定分析与渗流控制等方面所作的较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一些地下结构设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方面,也体现了多项学术上新的突破,如:桥梁桩基础的群桩效应和工后沉降、桩基三维非线性抗震动力分析与试
midasGen软件是一款主要面向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的通用有限元软件,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大中型工程项目中已经应用多年。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编著的《midasGen工程应用指南》列举了13种常见的工程形式,结合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规范要求,对(3en的操作流程、使用要点及注意事项作了详尽说明。同时,书中对于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也进行了详尽分析与解答。 希望读者在阅读《midas Gen工程应用指南》之后,对于midasGen软件的使用,可以从初学者变成使用高手,从使用高手变为专家的得力帮手。
本书从随机动力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入手,依次介绍了随机动力学的概率论数学基础,包括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的基本原理;进而介绍了工程中常见随机动力激励(如风、地震、海浪)的随机物理建模;然后阐述了考虑结构参数随机性的随机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以及考虑激励随机性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概率守恒原理的两类描述(随机事件描述和概率空间描述)出发,着重介绍了进行高维随机动力系统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详细阐述了广义密度演化方程的理论推导和数值求解方法。后,介绍了结构可靠度和控制理论,并详细阐述了概率密度演化理论在复杂结构系统可靠度评估和随机控制方面的应用方法。本书重要贡献是对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清晰表述及其在地震激励和风浪作用下评估结构动力可靠度和控制问题的应用。
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木结构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及趋势、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结构抗震抗风设计、建筑防火设计、防护与维护设计、建筑舒适性与节能、装配式与信息化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等。结合现行 标准和 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结构用木材及工程木制品、构件与连接设计方法、结构体系选型与设计原则、结构抗风与抗震设计和建筑防火设计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现代木结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以及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还可用于本科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的指导用书。
“建筑科学”这一章节不但概述了重要的科学原则,而且次对基于新节能法案的计算方法以及法案中的相关内容予以介绍。 本书涵盖了以往手册中的所有屋顶材料,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现状,是一本包括传统屋顶在内诸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尤为突出的一点是,本书也对新型屋顶材料予以了阐述,例如,膜材料首次以单一章节的形式出现。据我们所知,这是本以独立成章的形式介绍膜构造原理的出版物。 “能源的获取”一章也是新增加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正在坡屋顶的科研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生产与建造领域中,我们介绍了预制产品的现状,并给出为获得经济型坡屋顶而采用预制法的参考意见。此外,本书还归纳出模数屋顶的设计原则,提出进一步发展模数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在建筑工业中,翻新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考
本书着重对膜材与膜结构建筑这一新兴行业所需的技术人员以及工程师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加以描述,其中加入了物理、化学、材料学、工艺学及企业管理等各学科方方面面的内容。书中还介绍了膜材技术人员在工程实践方面所应掌握的一些技术工艺。
本书从玻璃态的结构假说、玻璃态物质的玻璃化转变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变化规律、玻璃态形成的物理机制和理论预测等玻璃态物质研究的焦点和难点出发,简明研讨和阐述玻璃态物质的基础问题并提出玻璃结构的相图模型。《BR》全书分为两篇共9章。 篇专注于玻璃的结构,阐述玻璃态物质基础和玻璃结构相图模型的提出与应用。基于玻璃结构的相图模型,定量预测与计算氧化物和非氧化物玻璃的结构及性质,阐明玻璃成分、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第二篇致力于讨论玻璃形成的判据及玻璃形成的基础问题,主要阐述玻璃形成区预测与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典型体系玻璃形成区的预测与计算。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有限质点法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及其在结构复杂行为分析中的应用。针对结构中的大变形、机构运动、柔性结构找形、薄膜结构褶皱、接触碰撞、断裂和精细化分析问题,逐一进行讲解。全书共10章。第1章为结构复杂行为和分析方法概述,第2章介绍有限质点法的基本理论,第3章介绍结构大变形行为分析,第4章介绍结构失稳与屈曲行为分析,第5章介绍含机构运动的结构行为分析,第6章介绍柔性结构初始形态分析,第7章介绍薄膜结构褶皱问题分析,第8章介绍结构接触和碰撞行为分析,第9章介绍结构断裂行为分析,第10章介绍结构精细化分析。*后一部分为附录,为正文中未列出的较为复杂的理论和推导,供读者参考。
混凝土是一种神奇的材料,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技术以及环境。它不同的颜色,材质以及元素都能被廉价地大批量地生产,又或者仔细塑造,混凝土的新发展以及其被赋予的新的理解方式正在影响着当代建筑师以及设计师。当这种材料与文雅和现代主义的精确媲美时,混凝土又被公众重新重视。混凝土成为时尚杂志所熟悉的建筑材料,它被频繁地运用在商店、餐厅、朝拜圣地,甚至是一些郊外的房子。这种颠覆不是瞬息产生的,而是长期的积累。 《混凝土建筑》从介绍材料本身的历史足迹为开始,然后查明其早期的使用者以及倡导者。作者侧重于人们过去对混凝土的态度,并讨论现在其价值的升温,及其作为20世纪公共建筑以及家居重新修整的材料的实用功能。同时有一个关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以及目前的技术发展的讨论。接下来是介绍目前的一些混凝土建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超高层建筑不断突破新的高度,各种新型复杂体型及复杂结构体系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开始接触到复杂高层、超高层及其他超限工程的设计。这些超限工程,无一例外,给设计工作尤其是抗震设计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自成立以来的60多年中,承担并完成了全国范围内许多重要的设计项目,在超限工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享有*高的行业声誉。本书为BIAD近年来参与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实例汇编,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为高度超限工程(包括28个工程实例),下册为特别不规则及大跨屋盖超限工程(包括27个工程实例)。每个工程的介绍包括四个方面:(1)工程概况与设计标准;(2)结构体系及超限情况;(3)超限应对措施及分析结论;(4)专家审批意见。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