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GonewhiththeWind国内最早的译本,译于1940年,与原作出版同步,具有收藏价值。本书历来被誉为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摹本,堪称权威版本。本书被推为21世纪现代女性的“人生四书”之一。乱世佳人郝思嘉将告诉你如何与残酷的现实抗争、学会在困境中生存,不轻言放谍,成功就在你手中。
托马斯曼(1875-1955),德国作家,1929年以其长篇处女作《布登勃洛克一家》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924年出版了巨著《魔山》,1933年因政治原因离开纳粹德国,流亡瑞士,不久又移居美国;在美期间,于1942年完成了四部曲《约瑟和他的兄弟们》,继而于1947年创作了他晚年 为不朽的鸿篇巨制《浮士德博士》。1952年托马斯·曼返回瑞士定居,直至去世。 《浮士德博士》在讲述一位误入颓废和罪责歧途的音乐家天才而冷漠的一生的同时,糅进了古老的浮士德传说,使之与时代的迫切问题——“高度发达的精神灾难性地跌回远古的荒蛮”相契合,并与二战历史、德国命运紧密相联。从德意志民族性和精神文化的角度来解释德国历史悲剧产生的原因:主人公阿德里安·莱韦屈恩为了能够 自身局限,取得惊天动地的伟业,竟故意让自己染上梅毒,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条件
1916年高尔基将《在人间》发表在《编年史》杂志上。故事描述的是母亲死后,破了产的外公将阿廖沙逐出家门。他投身社会,来到所谓“人间”。为了生存,阿廖莎到处打工谋生,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船上当过洗碗工,也在圣像作坊里做过学徒。他接触到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艰难的生活中他阅读一切能找到的书籍,想从书中寻求生活的答案,他不仅获得了安慰和鼓舞,也认识到书是争取美好未来的强大思想 。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他苦恼彷徨,想依靠知识和科学摆脱困境,于是他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我的大学》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22年完成的,次年发表在《红色处女地》杂志上。十六岁的阿廖沙带着上大学的美好期许来到喀山,却未能踏进大学的门。为了生存,他四处奔波卖苦力打工。书中描绘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农民和工人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在历史环境和政治生态的变化中,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以及他对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态度,触及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激烈动荡的社会政治生活。高尔基自传三部曲广泛概括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描写了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和遭遇,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整整一代俄国革命者从底层一步一步踏上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本书是“外教社文学名著便览系列”之一,另有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等文学名著便览。这套丛书均以时间为顺序,以作家为主线,通过较短的篇幅介绍各国文学作品的故事梗概,使读者对作家的作品有个大致的了解。一书在手,便能知晓该国文学的概貌。本套丛书配合“轻松读经典”丛书使用,效果更好。 澳大利亚文学在世界文坛早已引人注目,我国学者对其的译介和研究工作已渐成规模。本书力求包含澳大利亚所有具有一定地位的作家,旨在方便读者了解澳大利亚文学的大致情况和查阅自己感兴趣或是需要知道的作家的书。澳大利亚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当代中国青年、大中学生不可不读。
\\\\\\\\\\\\\\\"【内容简介】: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 也可说 后的伟大戏剧诗人,是有史以来全世界 的文豪。莎士比亚的杰作是 的人类文化瑰宝,《罗密欧与朱丽叶》堪称莎士比亚 的爱情悲剧作品,是人类文学史乃至文明 的篇章。本书的译本是 莎学家和翻译家方平先生潜心于莎士比亚研究、以诗译诗的重要成果,并配以约翰?吉尔伯特爵士绘制的全套经典插图数十帧,充分满足读者研读莎剧、赏玩插图、图书收藏的需要。 。 \\\\\\\\\\\\\\\"
《外国文学经典 名家名译(全译本) 战争与和平(上)》讲述欧洲拿破仑时期的俄国所发生的事。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备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个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作家屠格涅夫称这部小说为 更加直接和更加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国生活 ,读它 胜过读几百部有关民族学和历史的著作 。
《死魂灵》是果戈理批判现实主义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专营骗术的商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偏僻省城,以其天花乱坠的吹捧成为当地官僚的座上客,并上门去向地主收购死农奴,企图以此作为抵押,买空卖空,牟取暴利。丑事败露后,他便逃之夭夭。在俄语中,“农奴”和“灵魂”的字形与发音 相同,这也包含了书名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指买卖死农奴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另一方面也隐喻了小说主人公自己的灵魂,揭示了“他那讳莫如深的隐秘的思想”。《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