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西关系发展历史中 为关键的外交事件之一,其政治层面的影响已被众多学者广泛讨论;但同时,作为18世纪一次重要的科学考察,它所包含的科学探索内容却鲜有学术探讨。本书作者聚焦于来华使团的图像创作活动,通过梳理使团艺术家在本次旅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土地上对于互赠礼品、外交仪式、山川地貌、城市民人、科技文化等要素的观察和描绘,以及这些素材在其后的进一步加工与流传,强调了该图像创作过程中艺术、科学与外交的碰撞与融合。由此,作者指出,在18世纪的西欧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中国归来马戛尔尼使团各成员实际上具备了一种多元的中国观,这些观念付诸文字与图像,塑造了其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复杂认识。
《敦煌石窟美术简史》一书,由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撰写。全书约15万余字,插图200余幅,共分六章,按照时代顺序介绍并论述了敦煌石窟美术发展的概况。敦煌艺术享誉世界,敦煌学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而敦煌美术研究是敦煌学的重要分枝领域。本书对敦煌石窟美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集合了近期新的材料与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强调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可读性,精选了大量紧密配合各章节内容的插图,注重了图文互证,在语言和叙述方式上更偏重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
西方现代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真正进入中国专业人士的视野。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至今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本书以简短的篇幅介绍了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各种艺术流派,如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至上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包豪斯、巴黎画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做到重点突出、线索清晰,使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有相对完整的了解。 本书适合广大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适合作为非艺术史学专业大学生的选用材料。
噪音是如何变成美妙的音乐的?记谱法的发明源自怎样曲折的故事?爵士乐为何会从美国一路火到巴黎?中国古代哲学又如何影响着世界音乐进程? 伊萨科夫突破传统音乐史作品编年体的结构,采用“主题”式的书写方式,从乐谱的发明、歌剧的诞生、爵士乐的爆发,到性别的解放,以及中西文化的合流等10余个主题,全面讲述了人类音乐3000年的变革史。 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简史,全书以昂扬的基调、优美的语言,呈现了丰富海量的音乐知识、激动人心的故事,以及每场音乐变革所引发的里程碑式的改变。阅读本书,你将亲临贝多芬、李斯特、巴赫等大师的创作现场,你将见证音乐与政治、文化和经济融合共进的恢弘历程,你将领略来自世界各地的20余种音乐风格,你将获得一份世界经典曲目清单,你 将在不知不觉中,真/正理解音乐究竟是如何发展成 这
本书介绍了 400多个新奇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包括艺术展览、户外艺术装置作品、艺术 节、雕塑公园、画廊等,有些已为大家所熟知,有些则闻所未闻。或聚焦一些小博物馆中特别的 藏品,或关注大博物馆中不为人知的藏品,引导读者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艺术,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味世界各地的数百种有趣的艺术魅力。作者充分还原了参观每个景点的亲身感受,还贴心总结了10个特色旅行路线,让艺术爱好者能由浅至深、有层次地感受艺术、体验艺术。
本书依托于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通过对唐宋时期女性服饰、妆容演变进程的梳理,透彻分析唐宋时期的时尚流行,尽展传统服饰之美。严谨考究的服饰研究文章与精美的插图,向读者展现数十位唐宋时期著名女性的衣妆打扮及各种服饰、妆容相关的名物。
《图说日本美术史》是日本美术通史的里程碑之作,探索了自绳纹时代以来直至现代的日本美术发展史,跨越了一万数千年;涉及领域从传统的绘画、雕塑到工艺、建筑,包括近代以来的摄影、设计、漫画等,可谓包罗万象。作者对以往所谓的标准型日本美术史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试图运用不同于西方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来诠释。全书贯穿了作者对日本美术特质的精辟概括:即“装饰性”“游戏性”和“万物有灵论”。“装饰性”具有广泛的通融性,使得日本美术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概念;“游戏性”揭示出日本文化与游戏之心的深层关系;“万物有灵论”则代表了日本人崇尚自然的精神世界。这三种特质跨越了时代和领域,可以说是理解日本美术魅力的金钥匙。全书包含近四百帧的彩色图版,深入全面地展现了日本美术的特质。
......
《外国美术史》是一本内容翔实、知识完备、语言简约、图例丰富的美术史教学用书。本书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外国美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美术现象、美术流派及美术家,本书共12章,主要包括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古希腊美术、古罗马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17—19世纪欧洲美术、20世纪西方美术、亚洲美术、非洲、拉丁美洲美术等内容。此外,本书还记录了美术的发展及规律,主要从建筑、雕塑、绘画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等。本书既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美术通史课程的教材,也适用于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还可作为美术史爱好者的学习用书。
《山水》辑刊 辑,为跨学科、综合性的人文思想类学术辑刊,由渠敬东(北大社会学系)、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系)主编。辑刊以“山水”为主题,立足于中国文明的思想脉络,从先秦时期 地通天的山川祭祀,到中古以降隐逸世界的形成,以及澄怀修身的山水诗、画艺术,探讨中国文化中 性、整全性的精神概念。并以比较文明为视角,关注西方文明及其他诸文明形态中的自然与神性、人文与艺术及其现代演变,致力于在古今中西的探源和比照中凸显中国文明的独特品格,与构成世界历史的不同文明之精神内核形成对话,探求世界未来的可能。
乔治?杜比是20世纪下半叶 的中世纪史学家,也是继费尔南?布罗代尔之后法国史学界无可争议的巨头、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这部里程碑式著作是乔治?杜比面向普通读者的作品。这是一部关于艺术的历史学著作,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以文学的手笔书写的经典之作。它将中世纪的西方艺术创作还原入整个西方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向我们展现了“欧洲之都城”这一荣耀如何从希腊、罗马转向了巴黎,以及法兰西文明何以在几个世纪里独占鳌头,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又摄人心魄的艺术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