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 璀璨霓裳 千载之美 匿于服章 7段历史时期,近300幅精美手绘,一览典传统服饰 一场跨时空的时裳盛宴,细数5000年来的中华服饰流变 为艺术设计、服饰搭配、绘画临摹提供参考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之美锦绣藏,唐风华美,宋韵典雅,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独到韵味,每条丝线都缠绕着不该被遗忘、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 以时间为线,串起先秦至唐宋元明清千百年的时尚变迁,呈现了5000年前来的穿搭风采,展现中华服饰演变的脉络。周朝服饰规矩端正,春秋战国逸态横生,秦汉、魏晋褒衣博带,隋唐五代百美竞呈,宋明复兴先制、雅俗相融,清朝森罗万象、繁复靡丽…… 透过中华霓裳,既能读懂千载东方美学的流转,也看到魏晋南北朝服饰多有繁复纹样的背后,是西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 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中国艺术精神》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这本书与他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的经典]。
《日本传统色》 日本传统色,脱胎于日本社会、传统文化及日常生活,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名称典雅,意蕴非凡,凝结了日本对色彩的独特感觉。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祭祀礼仪,乃至艺术文学等方面,都有传统色的身影。 日本传统色约有1100种,传统色研究专家长泽阳子从中精选了160种很具代表性的颜色,配以优美文字和精致手绘,成就了这本色彩美学赏鉴之作——《日本传统色》。 茜色、东云色、瓶窥、钝色、赤朽色、萱草色、留绀色……这些典雅的色名与缤纷的颜色所塑造的世界,不仅透露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照、人对四季变换的细腻感知,更生动地描绘出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之心。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精)》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 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
艺术史研究学者、画家、书法家、收藏家陈滞冬先生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他耗时多年创作的《中国艺术史》系列丛书立足于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下的历史观,以中国人的视角重新阐释中国艺术的漫长发展历程,并分享 学术成果及相关考古发现。 全书上迄中华先民时期,下至19世纪上半叶,涵盖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类别,同时重点讨论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创作思想和人文价值。可以说《中国艺术史》系列丛书既是一部全面的中国艺术通史,也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中国艺术史 第二卷》(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两宋)本卷展现公元三世纪至十三世纪,中国艺术在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同时关注不同时代的社会变迁,探究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思想及人文价值。 在这千年之间,中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