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的绝大多数文章是为做一个课题而写的。本来想写成一本系统的书。但总觉得有点难。一本书能提供一个单一而完整的思想,为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艺术的前景,说一点什么。但是,说什么呢?全球化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它们会将艺术带向何方?很难看清楚。写书时作预言,总有一种风险。你总希望你的书过几年还有人读。而那时的人,就会处在一个有利的地位,指着你的书说:你看,说错了吧。有了这一层顾虑,写起来就很艰难。很想按照一个预想的系统写下去,但写的过程中新的想法不断出现。于是,最终写成了一个系统论文。也许可以这么说,这些论文所反映的更像是一个思考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端出一个现成的思想。本想画一幅大图,结果是画了一本连环画。而且,这个连环匦还不是从头画起的。先画了一个个的 单张,最后才订成一本
......
蒲震元著的《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为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现代价值转型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之作,是著者继《中国艺术意境论》之后,从范畴研究进一步深入体系研究的成果,写作时间长达十七年。本书提出了著者对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深度模式与潜体系较为系统的看法,对深度模式和潜体系中若干重要美学范畴作了新的阐释和讨论,并对深度模式和潜体系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作了具体探索和分析。读者从书中可以窥见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前进的足迹,听到研究者探寻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现代价值转型的心声。
《艺海捉象(中国艺术丛论)》(作者葛路、克地)为北大著名教授葛路与克地研究中国艺术的专著。内容涉及园林、绘画、雕塑、石窟等多个门类;不仅分析了它们与儒家文化、文人的世界观等之间的关系,还就创作理论等话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另外,书稿还包括了作者对齐白石等名家的艺术作品的点评分析之作,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论集。
蒲震元著的《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为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现代价值转型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之作,是著者继《中国艺术意境论》之后,从范畴研究进一步深入体系研究的成果,写作时间长达十七年。本书提出了著者对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深度模式与潜体系较为系统的看法,对深度模式和潜体系中若干重要美学范畴作了新的阐释和讨论,并对深度模式和潜体系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作了具体探索和分析。读者从书中可以窥见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前进的足迹,听到研究者探寻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现代价值转型的心声。
蒲震元著的《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为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现代价值转型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之作,是著者继《中国艺术意境论》之后,从范畴研究进一步深入体系研究的成果,写作时间长达十七年。本书提出了著者对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深度模式与潜体系较为系统的看法,对深度模式和潜体系中若干重要美学范畴作了新的阐释和讨论,并对深度模式和潜体系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作了具体探索和分析。读者从书中可以窥见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前进的足迹,听到研究者探寻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现代价值转型的心声。
该书从“会心”着眼,内容涉及中西方绘画艺术、理论及哲学,更包括绘画的层次和新文人画等热门话题的探讨,是一部难得且易读的绘画理论著作。该书各题独立成篇,虽非系统论述,但其中倾注了作者的艺术理论及理想。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论述中,融通中西方绘画理论、哲学,审视当下中国画的发展,为读者展现了绘画艺术的意与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