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的波斯宫廷中,细密画被视为珍品而收藏和玩赏。著名画派 大不里士派 起源于伊利汗王朝,是以古代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亚欧文明中结出的硕果,著名的作品就是是菲尔多西的《列王纪》,本书通过对《史集》《列王纪》等古抄本中藏着神秘东方绘画技法的细密画进行分析,来描绘历史风云际会下伊朗艺术所受中国之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西方与日本的公共博物馆中总共收藏了约160万件中国古代艺术品,但这只是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从大英博物馆的敦煌绢画,到巴黎吉美博物馆的佛教雕塑,再到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吐鲁番壁画,这些文物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它们如何在战乱、探险与贸易中流落他乡?它们如何在异国的博物馆中继续讲述着中国的故事?作者常青用三十年时间,深度探访25个世界知名博物馆,带领我们揭开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与传奇,感受文明的流浪与重逢。 这是一次对遗失国宝的追寻,也是一次对中国文化的重新发现。 若想考察到每一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国宝,绝非一人一生的精力所能办到。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期待有更多人参与到“国宝寻踪”的行列中来。
本书根据陈师曾在艺校讲授中国绘画史的授课讲义编辑而成。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上古史,分六章,叙述三代至隋的绘画;第二编中古史,分四章,叙述唐至元的绘画;第三编近世史,分两章,叙述明清两代绘画。全书梳理了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自魏晋始,跨越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等朝代,遴选中国古代绘画 具有代表性的二十余幅画作,将画作的细节、书画家的情感思想及创作背后的历史故事细致呈现。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引经据典,多处引用史实资料,让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真实生动起来,也让读者 有身临其画的感觉。例如在《韩熙载夜宴图》里,画卷中韩熙载清醒 望的眼神,正是反映了当时的时局下他“有多么荒唐,就有多么悲凉”的心境;在《虢国夫人春游图》里,凸显虢国夫人身份的“虢纹”座骑,让一个恃宠豪荡的 世丽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在《重屏会棋图》里,那不合常理的棋盘,揭露了诡谲莫测的宫廷中君王的层层心事;在《金明池争标图》里,那乘风破浪的龙舟,带我们走进东京梦华录中的风俗百景;在《踏歌图》里,蕴含深意的构图和题字,尽显对太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自魏晋始,跨越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等朝代,遴选中国古代绘画 具有代表性的二十余幅画作,将画作的细节、书画家的情感思想及创作背后的历史故事细致呈现。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引经据典,多处引用史实资料,让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真实生动起来,也让读者 有身临其画的感觉。例如在《韩熙载夜宴图》里,画卷中韩熙载清醒 望的眼神,正是反映了当时的时局下他“有多么荒唐,就有多么悲凉”的心境;在《虢国夫人春游图》里,凸显虢国夫人身份的“虢纹”座骑,让一个恃宠豪荡的 世丽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在《重屏会棋图》里,那不合常理的棋盘,揭露了诡谲莫测的宫廷中君王的层层心事;在《金明池争标图》里,那乘风破浪的龙舟,带我们走进东京梦华录中的风俗百景;在《踏歌图》里,蕴含深意的构图和题字,尽显对太
本套书基于祝唯庸在喜马拉雅平台的艺术史讲稿,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为主线,采用“纪传体”的方式,在讲述艺术家人生故事的同时,展开作者对中国书画史的独特叙述,行文幽默晓畅,作品分析有趣有料,配图精挑细选,是可读性、可赏性极高的入门读物。 从南北朝到初唐,中国书画艺术的框架已经搭起,规则也已经建立。法度森严、刚毅规范的唐楷的出现,昭示着楷书达到了 。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张猛龙碑》《九色鹿经图》《游春图》《北齐校书图》《千字文》等一大批经典,还有欧阳询、褚遂良、阎立本等一个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作者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我们熟知的画作和人物串联起来,枯燥的历史也因此而丰富生动。
《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中国古画的品读。作者选取了流传于世的35件国画作品,以皇宫、市井、生灵、山水、历史、眼睛、身体为线索,将35篇研究文章归纳为7个单元。这些作品并不限于美术史中的名人名作,还有湮灭无闻但富有趣味的珍品,涉及风俗画、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等多个领域,如《祥龙石图》《踏歌图》《早春图》《瑞鹤图》《流民图》等等。作者从 基本的作品研究层面出发,详细剖析画面内容,并结合文学、风俗、政治、历史典故等,解读作品隐藏的内涵,例如《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纺车图》中关于家国理想的隐义,《早春图》背后的政治与时间,《瑞鹤图》中的“瑞鹤蓝”,等等。通过层层深入的“解读”,作者揭示出平面画作隐含的深意——画家本人的巧思、情怀,一幅画诞生时的社会景观,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