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至1985年期间,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花了1000多天,几乎走遍了中国全部省份,拍摄了超过20万张彩色照片。他敏锐的政治学眼光注意到中国正处在一段历史的起点。他来到中国,和老百姓一起住人民公社、上旱厕、坐牛车,不动声色地观察中国的方方面面,用镜头记录中国人的衣着、饮食、工作、旅行、娱乐。他同时捕捉到深刻的传统元素和新的表达方式。本书以《早春的中国》精装版为基础,挑选出200余张尤为经典的作品,以更加方便阅读的开本和装帧方式,为读者呈现一个如早春般萌发新生的中国。
以震撼人心的微距摄影呈现种子终极之美,继畅销书《牛津大学终极昆虫图鉴》之后又一自然科普力作! 英国摄影艺术家列文 比斯受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邀请,在皇家植物园种子库中挑选100种果实或种子进行微距摄影。他用震撼人心的镜头捕捉种子与果实的细节。每一幅图片都展示了肉眼难以看见的种子纹理和质地,让读者得以想象植物种子数千年来的奇异惊人演化。每一幅种子图片均配有一段科普文字。
本书由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张辉与教学团队根据多年的摄影教学经验倾力编写。摄影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艺术。技术的摄影是基础,有良好的摄影基础,才能进行艺术性创作。摄影技术涉及多方面知识,并且大多比较抽象,因此在学习时建议读者从基本的概念学起,进而逐步接触到更为复杂的知识。 本书从摄影发展的源头和简史讲起,进而介绍摄影创作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相机系统、镜头系统、附件系统等相关知识,之后介绍对焦技术、曝光与测光技术、画面效果设计、相机内部控制对于色彩的影响等技术方面的概念和技巧;后介绍了构图、用光及色彩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顺序比较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有利于读者建立自己的摄影知识体系。 本书适合大学摄影专业学生和广大摄影爱好者阅读参考。
《早春的中国》是一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摄影集,在全球引起轰动。该书收录了日本摄影家久保田博二花了1000多天,拍摄的超过20万张照片,几乎涉及了中国全部省份。1978年,久保田博二来到中国,和老百姓一起住人民公社,上早厕,坐牛车,仔细地观察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镜头摸索中国人的生活的模样。他拍下的一幅幅经典画面满足了人们对那个时代最纯净好看好的想象,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诗意、壮丽的山水和积极、向上的中国社会,为读者呈现一个如早春般萌发新生的中国。本书精装版于2023年9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经与版权方授权协商,我社此为申报为平装版出版。
本书通过百余幅高清卫星图像,遍数七大洲中那些人类活动后产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环境变化。雄伟的建筑轮廓、一望无际的住宅区、城郊的村庄布局,无不显露出大都市的发展轨迹。各个大洲的高清图片记录了人类为开垦与采矿而不断占用土地的情形,但从48万米到68万米的高空向下看去,这些地方也有令人惊叹的美。本书还呈现了格陵兰岛上的居住点、沙漠中的绿洲以及南极科考站等*生存环境下的景象。 这本大开本的卫星图集显示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聚焦于人类生存空间中那些令人着迷的细节,并期望以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公众在意识到自身改变自然的能力后,也相应地承担起对未来应负的责任。
这是一本以古风人像摄影创作为切入点,侧重讲解摄影创意与合成,并且注重思维训练及提升的教程,并非摄影技法工具书。作者基于多年大学摄影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心路历程,用新的知识体系及视角讲解如何学习摄影,通过剖析自己作品风格的形成,带领读者一步步学习,让其形成属于自己的摄影创作风格。 本书共7章,前缀和每章都附有一封信,收信人是作者虚拟的刚接触摄影的人(羽枫),也是十多年前的作者自己。本书的内容涵盖如何选材立意,如何用光影、色彩等摄影造型语言解构并设计画面,静态摄影叙事方式的探索,对画面元素细节合理性的把控,通过摄 期完善作品等。作者还分享了关于创作的一些常见问题。相信本书能给想要在摄影创作上有进一步提升的读者带来帮助。本书的内容专业,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本书适合摄影相关
故宫画册欣赏 + 散文随笔以专业摄影师的视角,带读者领略平时可以到达,却容易被忽视的故宫景色。
显影是胶片时代暗房操作中的一道主要工序,当下“显影”的内涵无论是从胶片到数码,从拍摄到成像,从实践到理论都已发生了质的核变。尤其是摄影的新理论或新理念的不断浮出,自然也就形成了当代影像的新语境。本书作为第四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的主要学术成果之一,以“当代语境中的‘东方向度’”为学术主题,分起点与归途、呈现与反观、阐释与批评等三个重要部分,完整回顾了自2012年第四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以来,当代摄影艺术家影像创新的脚步,以及由此引发的崭新思维观念和影像实验成果,是一本较为厚重的学术文献。
本书是航拍摄影家乔治 斯坦梅茨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搭乘直升机,飞在纽约城市上空创作出的摄影集。从数万张照片中精选而成的这本图册,每张照片都配有简洁的文字说明,不仅描述了纽约优美的建筑风景,也将背后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体现出纽约城市居民在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从隆冬时节到炎炎夏日,从黎明拂晓到落日余晖,在这座国际大都市充满戏剧性的景观中,摄影师从全新的空中角度捕捉到了人们运动、晒日光浴、通勤以至婚礼等鲜活的生活场景,在四季变换中带领读者感受纽约独特的大都市风貌,欣赏一幅幅无可比拟的航拍之景。
广袤无垠的星空,是能用科学解释却又非常神秘莫测的未知领域;星野摄影,是将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与这浩瀚宇宙的紧密相联完美呈现的表现手法。 本书是从前期准备、实战拍摄、后期处理各方面编写的全系统拍星教程,作者以大量的实际拍摄经验为主,详细解释星野拍摄的具体方法和后期技巧,并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拍摄环境给出专业详实的拍摄步骤、具体参数。书中还介绍了诸多适合星野拍摄的地点,如果你真正地读懂了这本书,并将之与实际拍摄相结合,你将会获得独特的拍星体验。 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进星辰的梦幻世界。
在日本生活的2年间,本书作者Shio利用业余时间走遍了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的45个,拍摄了数十万张照片。她不仅用镜头记录下了山河湖海的壮阔风景、天地之间的草木生灵、花开雪落的四时 替,还拍摄了大量城市乡村的人文景观,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平凡而温暖的瞬间。 本书精选了作者在日本各地拍摄的500余张照片,根据不同主题分为13个章节,包括了东京、京都等城市,山脉、海岸等自然风光,樱花、鸟居、富士山等日本文化元素。 Shio擅长捕捉色彩和光线,画面风格简约自然。她用安静、细腻且富有温情的摄影作品感知世界,同时也映射出自己的内心。
1985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红军—长征》画册和同名纪录片在全球发行,以10多种文版在全球20多个国家销售了20多万册。开创了中国版权史上“大型合作出版”的先例。 2012年,青岛出版集团与澳大利亚威尔顿国际集团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再次展开合作,大型出版项目《中国-新长征》以长征为主线,国内外知名记者和摄影师重返长征路,记录和报道以改革开放为起点的“新长征”,并用图文、纪录片、数字网络出版等多种形式向全世界介绍长征沿途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经济文化建设环境改造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本书以中、英、德、法、西、俄、日等多种语言出版,向同步全世界发行。
《自然的影调》是继《自然的艺术》之后,一本全新的黑白摄影作品集。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自然的影调》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生物的一种全新而大胆的观点。从视觉元素中去除色彩,范登伯格鼓励观众在主观层面上直接与每幅图像互动,并从中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 文本采用图注的形式,创造了一种多层次的效果,富有诗歌和哲学的意味。通过范登伯格精心提炼的思想,读者再次被诱使去思考那些显而易见的事物,并探索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思想缩影。 《自然的影调》摒弃了所有关于经典野生生物摄影应该是什么样,以及应该如何向世界描绘它的先入之见。它毫不费力地挑战规范,说明了情绪和运动、能量和情感才是这一工艺的真正精髓。经验的深度取决于艺术,而不是色彩。
《梅生摄影笔记》是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摄影评论家,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梅生先生30余年摄影经历的体验以及摄影过程中的思考。用文化笔记的形式辑录成书,以人类文明和自然风景为时空坐标,分为《千年灯火》和《一纸云烟》两大部分,共计60篇。文采清雅,立论严谨,对于中国摄影在文化层面上进行了深度思考。此书同时收入梅生先生140余幅摄影作品,以学术性和艺术性的考量,体现出文字内容的结果,将读者带入真实的场景,去体验摄影笔记的思考过程,在图文并茂的阅读中,体验中国文化对于摄影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