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 伯格被誉为20世纪摄影领域有原创性的评论家之一。他的文章,如同瓦尔特 本雅明的《摄影小史》、苏珊 桑塔格的《论摄影》和罗兰 巴特的《明室》一样,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爱好摄影的普通读者、摄影师和像他一样 写摄影 的人。 《理解一张照片:约翰 伯格论摄影》是伯格过去五十年 写摄影 的文章精华,由英国*级作家杰夫 戴尔悉心编选。本书以时间为序,不仅全面收录了伯格*有影响力的摄影名篇,如《摄影的使用》《外观》《故事》等,也将此前未见收录的、他为展览或图册撰写的评论纳入其中,其中涉及的人物极其广泛,从摄影大师奥古斯特 桑德、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尤金 史密斯,到至今仍在活跃的摄影师伊特卡 汉泽洛娃、阿拉姆 谢卜利。很大程度上,这24篇文章代表了约翰 伯格有关摄影之写作的*水准。 全书收录近三十张经典黑白摄影作品,
荒木经惟向读者讲述其钟爱作品背后的故事,讲出“写真”的话;同时,也“写”下了自己对于摄影和摄影生涯的“真”的话。本书通过“早晨”、“正午”、“夜晚”三个篇章来象征荒木不同阶段的摄影人生,带读者深入荒木的摄影世界,在“生·死·欲望”之中,体味他所理解的人生之意,感受不朽名作带来的视觉震撼。他精心挑选各个阶段*代表性的作品,从 “ 摄影的修业时代 ” 开始,风趣幽默地向读者叙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且穿插许多对于 “ 摄影是什么 ” 的精彩见解,后则以 “ 摄影的绝顶时代 ” 作结。他说: “ 摄影集依照年代顺序,列出我从二十三岁开始所拍的照片,这种做法实在很有趣,因为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人生看起来就像是不断地拍照。而且,这种编排方式印证了我长久以来的想法:所谓的摄影,就是人生。 ” 在《写真的话》
本书以画册的形式展现新时代武汉的城市面貌、产业格局、建设成就、历史文化底蕴、宜居生态环境及市民精神风貌等,打造军运会主题宣传图书,并作为市委、市政府开展外事、外宣、国际交流等重要活动的官方宣介画册。
★ 亚历山大 克鲁格 格哈德 里希特 作为电影导演,克鲁格是 新德国电影运动 的重要成员,曾先后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和金狮奖,作为作家,克鲁格获得过德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包括德国文学奖毕希纳奖,作为电视制作人,他获得了德国重要的电视奖项之一的格里梅奖;里希特则是美术史上的传奇人物,被称为当今尚健在的受敬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数次创下在世画家作品的拍卖纪录。本书可视为两位大师联手创作的一件难得的艺术作品,探讨时间与历史、图像与故事的深层联系。 ★ 陈丹青、 梁文道、汪晖、赵汀阳、朱朱一致推荐 ★ 文学和摄影交织的静默手帖 64张照片,88个故事,来自世界*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无人知晓的静默时刻,终于如此隆重地被记录、展示和阐发。
西尔维娅 普拉斯是 自白派 诗歌代表,首位死后获颁普利策奖的诗人。她擅于挖掘深刻的内心世界,其作品中,生命亮光与阴影在此交错,生与死的议题在此争辩,浓烈的情感与严谨的诗风在此力求平衡。 《精灵》是普拉斯的后遗作,风格独具,技巧纯熟,忧郁的气质和哀愁的情调弥漫其间。由陈黎与张芬龄翻译的完整版《精灵》所收诗作包括两部分: 普拉斯亲订本 四十一首与 休斯编辑本选入诗 十四首,另附普拉斯诗中译七首及为BBC广播节目 普拉斯新诗作 所写文稿。力图全面呈现普拉斯关于生之欲望与死之艺术的绝唱。
武汉印象 2020 丛书中的作品记录了抗疫保卫战、防汛保卫战、疫后重振保卫战 三 战并举 ,展现了英雄的武汉浴火重生、再创辉煌的品扬风采。丛书由原来的四卷改为两卷, 分为《武汉印象 2020 散文诗歌》和《武汉印象 2020 美术书法摄影》,由原来的 32 开改为正度12开,调整了整体的排版布局,改善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武汉印象 2020-散 文诗歌》根据内容配备插图(篆刻),并邀请众多书法家题写诗文标题,版面更加生动活泼, 体现了各艺术门类的融合互补。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多元维度,摄影的故事只是其横轴,真正推动摄影发展的,是卓越的思想和伟大的技术进步(此为纵轴)。它们交织出一张全面的摄影图网,常识、技术、美学;历史、现状、前瞻。还附有200余位摄影师和技术创新者小传 那些璀璨的焦点,告诉我们之于摄影,谁是*秀的,以及他们为何优秀。 本书的成书手法也颇为独特。编者们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撰写,史学家、作家、策展人、画廊总监、工作坊艺术指导、新媒体艺术家、摄影师、大学教授、甚至苹果公司的IT工程师。他们着手于具体的摄影议题,从窄门出发,娓娓道来,指出热点与问题所在。
如同毫无诗意之处开出的花朵,每个人都曾经历生命中一闪而过的静默时刻,《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精)》收录的,即是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和文学家、导演亚历山大·克鲁格对于这些时刻的记录和讲述,63幅图片,88个故事,看似偶然,却叉仿佛预示某种命运,微不足道的瞬间,有时重大到让人难以释怀。
在很多普通游客眼里,喜马拉雅山脉几乎与珠穆朗玛峰画着一个等号,他们到拉萨之后,急切向往着旅行社安排的去珠峰的日子,期盼站在世界靠前峰面前,面对相机,双臂伸向空中,留下自己的意气风发的影像。但对喜马拉雅的其它地域却知之甚少。本书所涉及、所介绍的,仍只是喜马拉雅山脉中一小部分,作者希望,本书读物在满足读者基本好奇的同时,能激发作者对这条伟大山脉的持续关注。
近年来,全国老年大学摄影班学员人数不断增加,广大师生对出版~本高水准和符合时代要求的老年大学摄影教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老年大学统编教材:摄影教程》是在新世纪、新时代应全国多所老年大学广大师生的要求组织编写的,参与《老年大学统编教材:摄影教程》编写的有多名从事高校摄影教育的教授、专家,也有参与老年摄影教育一线的工作者。编写期间,我们多次认真探讨老年人学习摄影的意义、特点和方法,在内容的取舍、讲述的方法和图例的选取上都经过了精心编排和反复斟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老年大学统编教材:摄影教程》终于可以和广大老年摄影爱好者见面了。 《老年大学统编教材:摄影教程》针对老年人学习摄影的需求和特点,力求深入浅出又系统全面,在讲述摄影理论的同时,更注重拍摄实践。《老年大学统编教
本书以数码摄影表现为切入点,将摄影思维与表现结合起来讨论,强调了表达过程中的整体观念以及对各种“物”的表现,如人物摄影、动物摄影、植物摄影、风景摄影及事物摄影等等的表现方法。以协助摄影者把摄影思维与表现结合起来思考、训练,从而有效地运用表现技法、合理地选用表达手段,引导、辅助、推动自己的设计思维,进而更好地完成摄影工作。此书富有创意的摄影作品,以不同的表达形式或素材,迸发出种种出人意料的摄影,特征鲜明的插画,风格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中老年人数码摄影从入门到提高》针对广大中老年影友的实际拍摄需求,全面、系统、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摄影有关知识和技能,帮助读者提高实拍水平。全书内容包括好照片的评价标准;设置和操控相机;拍摄的基本技巧,及构图、用光、色彩等基本知识;生活中常见拍摄题材(如风光、人像、宠物摄影等);供影友交流分享的摄影论坛和网站。 本书适合中老年摄影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阅读参考。
远洋渔业是世界上 危险的行业之一。在历经两个多月跟随远洋渔船出海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李颀拯冒着极大的风险,克服巨大的困难,向我们呈现了远洋捕鱼人艰辛、危险的生活,海洋渔业资源因人类越来越无度的捕捞所带来的困境,以及人与自然间永无 改的相互依存关系。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对拍摄对象时,从摄影的角度了解和研究主体,可以 准确、 直接地把握拍摄要领。在庄开歌著的《主体刻画/风光摄影四部曲》一书中,我们分别从风光摄影中的不同主体与画面营造的若干方面入手,细致讲解风光摄影中的山川、树木、河流等重要拍摄内容。每个知识点都可以在细化的案例讲解和图片分析中得到直观和富有成效的理解,这对于具有一定风光拍摄经验的摄影师而言, 具有借鉴性和启发意义。作者力图将主体刻画的知识和经验精彩地展示出来,有疏漏和不当之处,还望读者朋友们给予斧正。
本书为知名摄影师、策展人傅拥军的策展项目“七条小巷”成果的 书面呈现,也是一本展览艺术作品集。七条小巷分布于浙江丽水老城区,是当下新中国老城区现状的一个样本。2017年以来,作为“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策展人,傅拥军带领团队深入社区进行田野调查,与居民充分互动,指导居民自主拍摄照片和纪实短片,制作家庭手工书;鼓励小巷居民参与创作《小巷画报》、《小巷诗集》以及小巷纪录片,并在小巷展出和上映;还开启了“影像教育计划”“真吾照相馆复兴计划”等,帮助小巷恢复昔日活力…… 终呈现了一场专属于七条小巷的艺术展览,并在日渐疏离的小巷生命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本书真实记录了这一过程,并结合摄影作品和口述实录,讲述小巷人物的平凡故事,还原老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意在留下一份既有文献价值又有人文温度的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育的特点进行编写,将主要内容与就业市场对实用性人才的要求相匹配,实现教学与市场一体化,突出其实用价值。内容涵盖 摄影简史 摄影的定义 照相机与镜头 曝光、白平衡与景深 摄影构图 摄影用光 人像摄影 商业产品拍摄 风光拍摄 。书中将摄影基础理论结合到大量的案例中,以利于读者对技术基础进行综合运用及掌握。在案例的选择上又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通过读者对案例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读者的创作能力。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摄影专业、设计类专业师生,也可作为摄影爱好者的参考书籍。
认清摄影面目,掌握摄影分类,明了摄影规律;欣赏名家名作,扩大审美视野,提高自身修养;分析各类作品,借鉴他人经验,学习专业技艺。摄影赏析一书立足于公正客观的角度,综合讨论摄影赏析的规律方法及具体应用。采用理论观点与实际案例结合、经典佳作图片与具体分析文字相对照的编写方式,结合摄影专业教学的实践成果而编写。内容主要包括摄影体系分类、总体评价要求、常见摄影门类作品解析等。摄影赏析一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摄影及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是摄影爱好者学习摄影理论和作品欣赏的重要参考。
绘画与摄影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对立,它们之间的“史外史”形成了一幅奇妙的艺术史画面。 绘画和摄影的并置比较,也许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解读与理解两者的关系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转变的重大影响。——绘画如何催生了摄影,摄影诞生后又如何促使绘画自我拯救……两者之间的纠葛对美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成为改变艺术两千余年走向的动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