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影像评论十二篇首次结集,并配以作者的手机快照。《影像杂谈》以画家之眼,谈论时间对于摄影的参与,记忆对于影像的介入。作者犀利的图像视角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张照片的平易切口。每幅图片,都有一段详尽或确凿的文字说明,介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隐形距离,得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真相与想象,而作者的文字,收放如锚。
全书共收入瓦尔特 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 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 尼埃普斯(Nic phore Ni pce)、欧仁 阿特热(Eug ne Atget)乃至奥古斯特 桑德(August Sander)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约翰 伯格被誉为20世纪摄影领域有原创性的评论家之一。他的文章,如同瓦尔特 本雅明的《摄影小史》、苏珊 桑塔格的《论摄影》和罗兰 巴特的《明室》一样,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爱好摄影的普通读者、摄影师和像他一样 写摄影 的人。 《理解一张照片:约翰 伯格论摄影》是伯格过去五十年 写摄影 的文章精华,由英国*级作家杰夫 戴尔悉心编选。本书以时间为序,不仅全面收录了伯格*有影响力的摄影名篇,如《摄影的使用》《外观》《故事》等,也将此前未见收录的、他为展览或图册撰写的评论纳入其中,其中涉及的人物极其广泛,从摄影大师奥古斯特 桑德、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尤金 史密斯,到至今仍在活跃的摄影师伊特卡 汉泽洛娃、阿拉姆 谢卜利。很大程度上,这24篇文章代表了约翰 伯格有关摄影之写作的*水准。 全书收录近三十张经典黑白摄影作品,
于贝尔 达弥施是法国艺术史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他也无可争议地是这个时代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思辨性的分析和理论学说,构成了法国当代思想真正的锚定点。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向摄影这一机械的媒介提出质疑,包括摄影在电影领域内的延伸。他以谦逊的态度,通过借鉴而来或直截了当的手段,不懈地浇灌着这一永远需要开拓的研究领域。 这部以《落差》为题的 摄影 随笔集,旨在分析在摄影和电影闯入艺术实践领域之后所产生的 层差 ,并揭示由其造成的批评话语的断裂。本书受到了德勒兹,特别是本雅明的影响,它将达弥施在不同时间段的文字集成一册,使读者得以看到一种摄影思想的全貌。从作为序言的《关于摄影现象学的五点想法》(1963)到二十一世纪初的随笔,本书呈现出一些相同的思考,相同的疑问,并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即:无法为摄
本书是克里斯托弗肯沃斯继《大师镜头:低成本拍大片的100个高级技巧》后的又一力作,书中详细讲解了电影中拍摄对话场景的方法。对话,是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怎样抓住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神经,这其中自有奥妙。本书延续了《大师镜头》的风格,以细致的讲解配以电影截图、轨迹图以及电脑合成效果图,清晰、易懂、便于操作。 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摸索电影中对话的艺术吧!
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1839 年诞生,随后*次鸦片战争爆发,这项新发明便随着殖民扩张一起来到中国。从西方旅行家*早的摄影记录开始,到 文革 后的实验摄影,摄影在中国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变化,生发出了丰富多元的内涵,或者与瞬息万变的政治社会情势相关,或者表现个人的心灵世界,抑或以此为媒介直接与艺术本身对话。 巫鸿教授采用 深描 (thick de*ion)的方法,选取十个极具代表性的个案,探索中国摄影表现的多重历史,在对事实进行仔细检验的基础上,他通过对摄影形式、图像、技术和社会语境的研究,结合近距离视觉分析和广泛的跨学科阐释,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摄影师及其作品,开掘中国摄影的多元视觉传统,并探讨这些影像如何参与并构成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荒木经惟向读者讲述其钟爱作品背后的故事,讲出“写真”的话;同时,也“写”下了自己对于摄影和摄影生涯的“真”的话。本书通过“早晨”、“正午”、“夜晚”三个篇章来象征荒木不同阶段的摄影人生,带读者深入荒木的摄影世界,在“生·死·欲望”之中,体味他所理解的人生之意,感受不朽名作带来的视觉震撼。他精心挑选各个阶段*代表性的作品,从 “ 摄影的修业时代 ” 开始,风趣幽默地向读者叙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且穿插许多对于 “ 摄影是什么 ” 的精彩见解,后则以 “ 摄影的绝顶时代 ” 作结。他说: “ 摄影集依照年代顺序,列出我从二十三岁开始所拍的照片,这种做法实在很有趣,因为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人生看起来就像是不断地拍照。而且,这种编排方式印证了我长久以来的想法:所谓的摄影,就是人生。 ” 在《写真的话》
《摄影新批评丛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对中国当代摄影的现象和特征进行梳理和思考,以摄影批评、摄影史研究、随笔以及访谈等灵活多样的文本样式,全面呈现中国摄影历史与现状的文化图景。本书为《摄影新批评丛书》之一。中国摄影史上有很多优秀的摄影批评家和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散佚在各种报刊文集杂志网络中,它们都曾经或多或少对中国摄影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在各方专家意见的指导下,海选出52位批评家和学者共76篇极为重要的摄影批评文章,呈现出跨越1929—2013年中国近百年的摄影批评文本流变。从批评的角度呈现了一段更为真实的中国摄影文化史。
本书呈现的是野生生物摄影中的*之作,它们来自十位自然摄影大师。每位摄影师都曾赢得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的冠军。迄今为止,这项比赛已经举办了52届,目的是 为了鼓励野生生物摄影师们的工作,加强野生生物摄影的声望 以及 希望通过让大众的人群关心动物,关心自然保护这个重要的话题,*终使这些奖项能够惠及动物本身 。 从吉姆 勃兰登伯格(Jim Brandenburg)和樊尚 米尼耶(Vincent Munier)令人回味的艺术,到大卫 杜比莱(DavidDoubilet)和保罗 尼克伦(PaulNicklen)的开创性的水下摄影,这些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向读者展示观看自然的多种方式。你会惊讶于帕尔 赫尔曼森(P lHermansen)对光线和阴影的神奇运用、弗兰斯 兰廷(FransLanting)创新的 亲密视角 、阿努普 沙阿(Anup Shah)的近距离肖像作品、迈克尔 尼克 尼科尔斯(Michael Ni
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秀在全球的吸睛能力无可匹敌,2016年在巴黎举行的维密秀获得了190个国家共计14亿人次的收视,而在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的浏览量更达到1530亿次。本书包含的300多张精美摄影作品,记录了人们从未看过的珍贵影像,从台前到幕后,天使的狂欢从未停止,这场时尚盛宴的后台还有多少秘密等待揭开?
《屏幕生存 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切面》是影像批评家海杰立足于中国当代摄影研究的第三本著作,在这本书里,作者以艺术创作中的问题意识为主要切口,引入跨学科视角,从现实排演、权利审读、新伤痕、中国风景、游走中国、身体书写、身份重构、新知物语、都市游击、屏幕生产等十个方面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的创作实践进行分类解析。作者共选取了50多个有代表性的艺术创作案例,结合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语境,做出解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中国当代摄影在特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丰富面貌和话语结构。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育的特点进行编写,将主要内容与就业市场对实用性人才的要求相匹配,实现教学与市场一体化,突出其实用价值。内容涵盖 摄影简史 摄影的定义 照相机与镜头 曝光、白平衡与景深 摄影构图 摄影用光 人像摄影 商业产品拍摄 风光拍摄 。书中将摄影基础理论结合到大量的案例中,以利于读者对技术基础进行综合运用及掌握。在案例的选择上又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通过读者对案例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读者的创作能力。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摄影专业、设计类专业师生,也可作为摄影爱好者的参考书籍。
Adobe Camera Raw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修图插件。近年来,Camera Raw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大部分摄影后期处理工作都可以通过它来完成,因此Camera Raw也受到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的欢迎。 本书共12章,介绍了运用Camera Raw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的技法,主要内容包括Camera Raw的相关设置,创建图像初始化快照——还原点,基础调整工具、局部精细调整工具的使用技法,高光比图像的处理技法,图像锐化和减少杂色功能的使用技法,用Camera Raw滤镜特效处理照片的技法,用Camera Raw批处理照片的技法,用Camera Raw进行高级调色的技法,创建高品质黑白图像的技法,用Camera Raw合成全景图像的技法,用Camera Raw创建HDR图像的技法,等等。 本书是为摄影后期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数码摄影后期教程,对于专业修图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建筑摄影一书从建筑摄影定义;建筑摄影的发展;建筑摄影的价值与功能;建筑摄影的分类;建筑摄影器材选择进行论述。着重讲述移轴境镜头与建筑摄影;建筑外观、室内空间的摄影表达;以及电脑后期制作相关技巧;并分析当下360度全景摄影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知识点的讲授依托实践案例,具有结构清晰、图文并茂、实践性强的特点,力求成为建筑摄影者研习相关技能的工具性用书。 建筑摄影一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摄影专业、建筑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行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讲述的是世界四大图片社之一、 创建于 1969年的希帕(SIPA)图片社的故事。40年来,几乎所有全球大事件发生时,都能看到希帕图片社记者的身影。希帕 图片社在世界各地拥有 12000名签约摄影师,其中曾经有一大批获得过全球新闻摄影的各种奖项。希帕 图片社非常重视培养和支持新秀,被认为是著名摄影记者的摇篮,在世界摄影与图片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作者米歇尔 赛邦汇集了 近 110幅著名新闻摄影作品,并请它们的拍摄者、希帕现在和曾经的摄影师们 以及新闻摄影 黄金时代 的见证者们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以此向 创始人戈尔申 希帕尤鲁格致以深深的敬意。。
《摄影美学.Ⅱ》是摄影和美学的结合。美学历史悠久,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本书就是利用这些美学的成果,提出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读者拍出美的摄影作品。跳出摄影圈,再从美学的高度回看摄影,你会得到更多的启发。本书共7章,第1章“形式美”详细分析形式的重要性,形式美的要点,丰富你的形式;第2章“似动美”论述似动”理论的意义,实现“似动”现象的技法分析等内容;第3章“对比美”主要讲视觉变异及其分类,视觉变异的作用,对比及其表现形式等内容;第4章“均衡美”主要讲视觉恒常与均衡,均衡的作用、方法及意义等内容;第5章“典型美”提出了典型的意义,典型的表现,怎么拍典型等内容;第6章“环境场”提出了环境场的特点和作用,图形与背景的关系,环境场应用实例等内容;第7章“联想美”主要讲意象美与联想美,拍摄联想
私房人像摄影一直是艺术摄影领域非常有魅力的种类之一,摄影师作品中私房写真里蕴含的 情感 是否能够直击人心,也往往是摄影师们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作者从拍摄器材的选择,如何选择服装,如何选择光线和构图,如何确定环境,如何为私房写真注入情感,如何自拍写真,如何利用后期达到想要的特殊效果等方面,介绍拍摄人像写真和私房写真的技巧和心得。
这是一本带你走向职业美食摄影之路的书。 在书中,作者用丰富的拍摄经验,详细分解商业美食摄影中食材选择、食物造型、布光、构图和后期的奥秘,让高端的商业美食摄影不再神秘。 本书适合热爱美食摄影的读者阅读。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本书以人像摄影为题材教大家如何在摄影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把美好的事物体现到作品中去。笔者通过自己的摄影作品为读者分析选景、构图、光线、引导、调色等摄影基本要素,以及一些经验和捷径,帮助大家重新认识人像摄影,能够对人像摄影有更多的想法,并在摄影之路上迅速成长。
决定照片成败的真正因素,在于摄影美学。相机与人眼是不同的,它只会忠实记录眼前的场景,而不会像眼睛那样过滤掉纷繁杂乱的干扰元素,只将注意力关注到*精彩的部分。即人眼具有提炼的功能,具有天生的构图能力。本书就是要解决从人眼观感到相机呈现照片的转变问题,帮助你培养将看到的美景转化为摄影作品的能力。本书内容全面,语言简洁流畅,内容由浅入深,适合摄影新手从入门开始,循序渐进学习摄影美学知识,培养美学能力;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摄影师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还可以作为摄影培训机构的教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