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 伯格被誉为20世纪摄影领域有原创性的评论家之一。他的文章,如同瓦尔特 本雅明的《摄影小史》、苏珊 桑塔格的《论摄影》和罗兰 巴特的《明室》一样,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爱好摄影的普通读者、摄影师和像他一样 写摄影 的人。 《理解一张照片:约翰 伯格论摄影》是伯格过去五十年 写摄影 的文章精华,由英国*级作家杰夫 戴尔悉心编选。本书以时间为序,不仅全面收录了伯格*有影响力的摄影名篇,如《摄影的使用》《外观》《故事》等,也将此前未见收录的、他为展览或图册撰写的评论纳入其中,其中涉及的人物极其广泛,从摄影大师奥古斯特 桑德、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尤金 史密斯,到至今仍在活跃的摄影师伊特卡 汉泽洛娃、阿拉姆 谢卜利。很大程度上,这24篇文章代表了约翰 伯格有关摄影之写作的*水准。 全书收录近三十张经典黑白摄影作品,
盖瑞 温诺格兰是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著名纪实摄影师,街头摄影鼻祖,擅长使用广角镜头抓拍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作品画面不仅饱含戏剧张力、充满幽默,而且从真实的角度记录评述着美国经济蓬勃发展时期普通大众的生活。在那个满是黑白摄影的年代,他的摄影创作影响深远,极大地推动了后来新闻摄影、街头摄影的发展。 作者杰夫 戴尔是英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在本书中,杰夫 戴尔挑选了100幅温诺格兰不同时期的摄影作品,深刻分析了其作品中隐含的对社会生活和哲学的思考,本书是对温诺格兰作品的极佳导读,既分解了镜头下的那一刻,也让我们看到了镜头后的温诺格兰。
本书是克里斯托弗肯沃斯继《大师镜头:低成本拍大片的100个高级技巧》后的又一力作,书中详细讲解了电影中拍摄对话场景的方法。对话,是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怎样抓住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神经,这其中自有奥妙。本书延续了《大师镜头》的风格,以细致的讲解配以电影截图、轨迹图以及电脑合成效果图,清晰、易懂、便于操作。 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摸索电影中对话的艺术吧!
荒木经惟向读者讲述其钟爱作品背后的故事,讲出“写真”的话;同时,也“写”下了自己对于摄影和摄影生涯的“真”的话。本书通过“早晨”、“正午”、“夜晚”三个篇章来象征荒木不同阶段的摄影人生,带读者深入荒木的摄影世界,在“生·死·欲望”之中,体味他所理解的人生之意,感受不朽名作带来的视觉震撼。他精心挑选各个阶段*代表性的作品,从 “ 摄影的修业时代 ” 开始,风趣幽默地向读者叙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且穿插许多对于 “ 摄影是什么 ” 的精彩见解,后则以 “ 摄影的绝顶时代 ” 作结。他说: “ 摄影集依照年代顺序,列出我从二十三岁开始所拍的照片,这种做法实在很有趣,因为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人生看起来就像是不断地拍照。而且,这种编排方式印证了我长久以来的想法:所谓的摄影,就是人生。 ” 在《写真的话》
《摄影与电影》以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的一张宣传剧照为起点,分析卢米埃兄弟、安东尼奥尼、戈达尔、诺兰、沃霍尔等导演与布尔津、沃克、沃尔、雪曼等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从时间性、叙事、先锋艺术等角度,挖掘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摄影与电影两者间互为启发、不可分割的关系图谱。 本书荣获由英国电影协会(BritishFilm Institute)及《视觉和声音》杂志(Sight Sound magazine)赞助的2009年 和/或图书奖 (TheAnd/Or Book Award),同年还获得克劳斯瑙-克劳斯图书奖(theKraszna-Krausz Book Award)。
《早春的中国》是一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摄影集,在全球引起轰动。该书收录了日本摄影家久保田博二花了1000多天,拍摄的超过20万张照片,几乎涉及了中国全部省份。1978年,久保田博二来到中国,和老百姓一起住人民公社,上早厕,坐牛车,仔细地观察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镜头摸索中国人的生活的模样。他拍下的一幅幅经典画面满足了人们对那个时代最纯净好看好的想象,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诗意、壮丽的山水和积极、向上的中国社会,为读者呈现一个如早春般萌发新生的中国。本书精装版于2023年9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经与版权方授权协商,我社此为申报为平装版出版。
本书为视觉评论家李楠的摄影批评集,分为“自己”“问题”“解决”“我见”几个部分。 李楠的摄影评论思想深刻,文笔犀利,对问题的剖析鞭辟入里,是一本出色的摄影批评集。
摄像基础一书从摄像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着手,分五大模块来展开讲解,具体为:摄像基础知识、摄像机的结构和操作、摄像造型、电视画面调度及组接规律、综合训练项目等。摄像基础一书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于一体,重视对学习者摄像艺术造型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实际工作中积累的许多经典实例来深入地讲解相关专业知识,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知识的要点。摄像基础一书适合于普通高等院校艺术、影视、新闻、文秘等专业学生使用,同时可以作为电视台、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宣传人员、电教人员,以及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特定的情境——摄影文化散论》是继《论摄影》、《明室》之后,有一部 摄影人士的 之物。 作者克里斯蒂安·科若勒是法国一位 的图片编辑,同时对照片收藏感兴趣。他兴趣广泛,崇尚思想家,自称是摄影者与照片欣赏者之间的“中间人物”,多年从事有关摄影的研究和写作。有别于一般的摄影论研究,克里斯蒂安侧重跳出摄影的圈子,以 高远的视点和 丰富的角度来观照摄影、思考摄影、品读照片。 《特定的情境——摄影文化散论》分为《故事》和《忆往》两部分,《故事》部分是将有关摄影的一些问题和对摄影文化社会性的思考溶解在一个个精妙有趣的故事之中;《忆往》部分,是作者一些亲身经历的讲述,其中不乏涉及到一些摄影名家,并以含蓄的形式撩去摄影人及摄影作品神秘的面纱。
这是一本实用的人像摄影参考书,主要内容包括:人像镜选购与分析,营造柔美散景(浅景深)四大技法,canon、nikon、sony 三大系统四组大光圈人像镜在锐利度、肤色、散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各大厂商40支热门人像镜介绍。 本书作者拥有丰富的人像摄影经验,书中不仅为每支镜头提供详细的专业评测,还附有相应的人像作品,形象直观。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为不同层次的用户调集了不同级别的人像镜,如*入门级的中长焦定焦镜,正宗大光圈、中长焦人像镜王,摄影发烧友向往的限量镜等。 本书不仅能帮助初涉人像摄影的朋友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人像镜,同时也是摄影发烧友和专业摄影师难得的人像镜珍藏手册。
孙健三著的《孙明经纪实摄影研究(Ⅲ1938雷马屏峨中国百年影像档案)》记录了1938年孙明经对川南彝族聚居地区雷波县、马边县、屏山县、峨边县的纪实摄影考察成果。在他的拍摄作品中,各民族的生存状况、自然资源情况、历史建筑遗存等一览无余。本书按孙明经当年的拍摄内容整理,分为9个部分,从自然景观到衣食住行,详细展示了当年彝族地区的各方面情况,令后人得以从真实的照片中感受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
《霍克尼论攝影》(增订本)收录了大卫·霍克尼与好友保罗·乔伊斯关于摄影的对谈十七篇,内容关于霍克尼的图像思考与影像实验,展现了一位多才多艺、创造力十足的艺术家,在探索摄影可能性的道路上可以走多远。观看与空间,是霍克尼一如既往的关注。在本书中,他认为拼贴是摆脱传统观看方式的关键,是对表面的确认。霍克尼将自己的创作看作是用摄影来批判摄影。“毕竟,光用言语是不行的。你得使用摄影的语言。”《霍克尼论摄影》充分体现了一位杰出艺术家的实践自觉与理论自觉。作为大卫·霍克尼 一部专?论述摄影与影像艺术的著作,本书 版曾在1994年被引进中国,在艺术相关专业的师生群体中引起了广泛讨论。此后的二十余年,随着大卫·霍克尼著作的中文版陆续推出,本书逐渐淡出了 读者的视野。理想国 引进增订本,期待它将持续激起新的、
本书全面讲解了VR全景摄影的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方法。全书共10章,前两章内容操作性强,提供了制作VR全景图的素材及工具,先用手机作为拍摄设备,让初学者快速了解全景摄影;再从实践出发,通过指导完成一幅作品,让初学者学习全景拍摄及快速拼接的方法。后8章详细讲解了VR全景内容及富媒体应用全景拍摄的原理、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参数设置、拍摄方法、后期拼接、后期美化及漫游制作等内容,还讲解了如何航拍VR全景图, 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行业制作案例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对技巧,以期帮助初学者制作出较为完善的VR全景作品。 本书内容图文结合,浅显易懂。另外,本书的配套操作素材可供初学者学习和实践使用,以帮助他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VR全景摄影基础课程的教材,又可作为
阿刘在风光摄影中躲开了大众思空见惯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如他的星空题材作品的表现打破了常规,而是利用明亮夜晚去拍摄星空,其作品有与众不同独特的风格。又如利用思空见惯的到此一游常规景点,用夜晚慢门长时间曝光所产生独特光影效果。正如罗伯特.亚当斯所说;"那些看上去仿佛很容易得到的画面,才会有足够的说服力暗示美丽是平凡的"。
摄影的核心是什么?除了技术,还有拍摄背后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所悟。正如安塞尔 亚当斯的那句名言 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和爱过的人。 本书凝结了作者多年的拍摄感悟,通过将拍摄技法与创作思路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述了摄影学习中的七项关键,包括空间层次、驾驭光线、色彩风格、动感制造、个性构图、情感融入和灵感激发,并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了摄影后期处理的典型案例,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摄影学习方法。相信本书可以激发出每一位拍摄者的创作潜能,培养出非凡的观察与拍摄视角,拍出与众不同的摄影风格,成为真正的摄影高手。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育的特点进行编写,将主要内容与就业市场对实用性人才的要求相匹配,实现教学与市场一体化,突出其实用价值。内容涵盖 摄影简史 摄影的定义 照相机与镜头 曝光、白平衡与景深 摄影构图 摄影用光 人像摄影 商业产品拍摄 风光拍摄 。书中将摄影基础理论结合到大量的案例中,以利于读者对技术基础进行综合运用及掌握。在案例的选择上又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通过读者对案例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读者的创作能力。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摄影专业、设计类专业师生,也可作为摄影爱好者的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