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06年首播,2007年火遍中国大江南北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官方摄影集。 ◎收录500余张《士兵突击》电视剧台前幕后剧照,其中包含大量从未问世作品; ◎原著作者兰晓龙授权文字,配合精彩剧照,重温当年的激情与感动,将经典留存; ◎本书分为剧情再现剧照、人物专题、幕后剧照、摄影展四部分,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重温《士兵突击》; ◎剧照拍摄角度与电视剧分镜有差异,读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士兵突击》; ◎精装方脊,锁线装订,烫印,215x268mm大开本,高清晰度精致剧照,让读者大饱眼福! ◎主演王宝强、张国强、段奕宏、邢佳栋倾情推荐!
《永恒的时光之旅》收录星野道夫未公开摄影作品及西伯利亚绝笔日记 ,是对星野道夫史诗般摄影生涯的回顾和致敬。 星野道夫用镜头扑捉自然的至美和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用最纯粹的热爱记录极地的风景、动物和人,他的文字也如他的影像一样质朴温暖,每一次旅程都是触动人心的 心灵之旅 。 星野道夫曾说: 当人生将走至终点,我希望我的生命能结束在阿拉斯加。 他将人生中最青春的岁月献给了这片极北之地,而这里也成为他最后的安眠之所。他用镜头为我们留下那些珍贵的即将消逝的生命和风景,也书写了人与自然的永恒对话。
本书是王嵬在西北、青藏地区拍摄火车的旅行记录。本书将为读者讲述:拍火车过程中的乐趣、挫折、困难及冒险;在5A级风景区都未必能看到的壮美山河;行驶在崇山峻岭间、大江大河上的各种各样的火车;历经二十余年、跋涉数十万公里才获得的拍摄经验与技巧;发生在旅途中、火车上、火车站里的有趣和感人故事。本书包含500多张照片,内容丰富、图片精美,不仅是一本摄影书,也是一本游记、一本画册、一本精彩的故事集,相信本书会让更多读者爱上铁路摄影。
以震撼人心的微距摄影呈现种子终极之美,继畅销书《牛津大学终极昆虫图鉴》之后又一自然科普力作! 英国摄影艺术家列文 比斯受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邀请,在皇家植物园种子库中挑选100种果实或种子进行微距摄影。他用震撼人心的镜头捕捉种子与果实的细节。每一幅图片都展示了肉眼难以看见的种子纹理和质地,让读者得以想象植物种子数千年来的奇异惊人演化。每一幅种子图片均配有一段科普文字。
1978至1985年期间,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花了1000多天,几乎走遍了中国全部省份,拍摄了超过20万张彩色照片。他敏锐的政治学眼光注意到中国正处在一段历史的起点。他来到中国,和老百姓一起住人民公社、上旱厕、坐牛车,不动声色地观察中国的方方面面,用镜头记录中国人的衣着、饮食、工作、旅行、娱乐。他同时捕捉到深刻的传统元素和新的表达方式。本书以《早春的中国》精装版为基础,挑选出200余张尤为经典的作品,以更加方便阅读的开本和装帧方式,为读者呈现一个如早春般萌发新生的中国。
侯登科以他独特的方式突破了现实身份的限制,摆脱了无谓的杂念而得以心无旁骛地尽其所能为他身边的人与事,做出了无愧于他作为中国农民儿子的良知与他的社会责任感的负责记录与再现。无论是对于职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侯登科的摄影生涯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坐标。他具有职业意识的摄影实践将使所有职业摄影师汗颜,而他真正的业余姿态则将永远使所有真正热爱摄影的人受到感动与鼓舞。摄影,在侯登科这个 边缘者 手中,真正体现了一种摄影所可能带来的艺术民主化的本来意义。同时,侯登科还以他的摄影雄辩地证明,摄影,完全可以是一个纯粹的人的自我实现的理想手段,不论他是在 中心 还是在 边缘 。 侯登科,一个在当代中国摄影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他的影像、经历和思考代表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批有良知的中国摄影家的影像、经
本书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很鲜活、很富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三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将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真实地传递出来,真实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本书以画册的形式展现新时代武汉的城市面貌、产业格局、建设成就、历史文化底蕴、宜居生态环境及市民精神风貌等,打造军运会主题宣传图书,并作为市委、市政府开展外事、外宣、国际交流等重要活动的官方宣介画册。
本书是作者于1980年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所拍摄的照片整理而成的一部摄影集。作者带着好奇的目光,记录了经济高速发展之前的中国社会,镜头聚焦于天真无邪的孩子、淳朴和煦的老人以及恬静悠然的城市生活。照片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祖父母、双亲、兄弟姐妹或朋友、邻居们在一起,让人切身感受到,与他人在一起,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有多么重要。那些发自内心而绽放的笑脸,透出温暖和安稳;那一张张动人的脸庞,带我们重温久违的纯朴、简单与真实!
★ 亚历山大 克鲁格 格哈德 里希特 作为电影导演,克鲁格是 新德国电影运动 的重要成员,曾先后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和金狮奖,作为作家,克鲁格获得过德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包括德国文学奖毕希纳奖,作为电视制作人,他获得了德国重要的电视奖项之一的格里梅奖;里希特则是美术史上的传奇人物,被称为当今尚健在的受敬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数次创下在世画家作品的拍卖纪录。本书可视为两位大师联手创作的一件难得的艺术作品,探讨时间与历史、图像与故事的深层联系。 ★ 陈丹青、 梁文道、汪晖、赵汀阳、朱朱一致推荐 ★ 文学和摄影交织的静默手帖 64张照片,88个故事,来自世界*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无人知晓的静默时刻,终于如此隆重地被记录、展示和阐发。
西尔维娅 普拉斯是 自白派 诗歌代表,首位死后获颁普利策奖的诗人。她擅于挖掘深刻的内心世界,其作品中,生命亮光与阴影在此交错,生与死的议题在此争辩,浓烈的情感与严谨的诗风在此力求平衡。 《精灵》是普拉斯的后遗作,风格独具,技巧纯熟,忧郁的气质和哀愁的情调弥漫其间。由陈黎与张芬龄翻译的完整版《精灵》所收诗作包括两部分: 普拉斯亲订本 四十一首与 休斯编辑本选入诗 十四首,另附普拉斯诗中译七首及为BBC广播节目 普拉斯新诗作 所写文稿。力图全面呈现普拉斯关于生之欲望与死之艺术的绝唱。
2014年12月前后,作者先后完成了令人魂牵梦绕的南极与北极之旅,地球两极所有的风景,是意料之中的绝美,也是超乎想象的纯净。这样的南极与北极散发着极致的魅力,让作者为之上瘾,又两次赴南极大陆、三次进入北极圈 当你打开这本书时,看到的就是南极!就是北极! 笔墨和镜头都是有限的,但两极的纯净和壮阔却是无限的。 希望这本书中的摄影作品、故事、建议和攻略,可以帮助怀揣旅游梦想的你们,开启你们的极地之旅!
浮士德说: 你真美啊,请停一停。 在 《美之地图》里,时间停了下来。 《美之地图》是罗马尼亚摄影师米哈埃拉 诺洛茨发起的一个摄影项目,诺洛茨于2013 2017年自费前往50多个国家旅行,并为当地女性拍摄肖像,记录这个世界上女性多元的生活状态和丰富多样的美。这些摄影作品发布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得到全世界的关注。目前这个项目仍在进行中。 《美之地图》收录了诺洛茨500余幅作品,镜头前的她们来自世界各个角落,从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到伦敦街头,从印度的乡镇集市到约旦古城佩特拉。她们有着不同的发色、民族、职业、年龄、信仰,她们的美个个不同。 我想,美意味着做你自己,真实,自然,不做作,内心坦荡可鉴。如今有太多的压力让女性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打扮和行动,在一些环境里,女性被要求谦卑顺从,把身体包裹得越多越好;而在另
武汉印象 2020 丛书中的作品记录了抗疫保卫战、防汛保卫战、疫后重振保卫战 三 战并举 ,展现了英雄的武汉浴火重生、再创辉煌的品扬风采。丛书由原来的四卷改为两卷, 分为《武汉印象 2020 散文诗歌》和《武汉印象 2020 美术书法摄影》,由原来的 32 开改为正度12开,调整了整体的排版布局,改善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武汉印象 2020-散 文诗歌》根据内容配备插图(篆刻),并邀请众多书法家题写诗文标题,版面更加生动活泼, 体现了各艺术门类的融合互补。
《克什克腾草原深处的牧歌》是一部关于蒙古马的摄影作品集,由摄影者李景章提供精美的摄影作品,著名诗人、散文家席慕蓉撰文。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蒙古马的俊美体态、矫健步伐、可爱姿态及其四季生活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与文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书中不仅描绘了牧马人、蒙古马与广袤大草原等自然景物完美融合、和谐共生的动人场景,更让读者直观而深刻地感悟蒙古马身上蕴含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特质,以及蒙古马的精神力量。
对妈妈,最好的怀念,是什么? 十年前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想为天下受苦受难的母亲建筑一座朴实无华的博物馆,也是为了纪念我受难而死的母亲,她很早的时候就离我而去。 为了采集素材,我走遍中国很多的乡村,所以,忠实地纪录了许许多多普通母亲真实的影像。 只有弯腰谦卑才能拍到她们,我决不会忘记这点,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件荣幸的事。 十年后,寻找爱和答案的旅程,成就了纸上的 母亲博物馆 黑白系列,联袂奉上两种图书。 《妈妈,我》是一本散文集,对早逝母亲回忆的书写。 《母亲集》是一本摄影集,超过400幅黑白人像。 两本书的书写者,大地上的人子,钱小华。
一张照片执着地存在着,却又神秘莫测。在每一张照片中,都有一种疯狂。 照片的意义从何而来?是什么塑造了我们对照片的反应?摄影师的创作意图对我们理解照片有多重要?作者大卫 坎帕尼通过对120幅经典照片进行精辟阐释,给出了他对这些问题的答案。 书中精选的照片或为大众熟知,或陌生却耐人寻味,让人爱不释手。作者不是按照年代、体裁或摄影师的分类讲述,而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我们可以观赏到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沃克 埃文斯、罗伯特 弗兰克、威廉 埃格尔斯顿、斯蒂芬 肖尔和薇薇安 迈尔等名家作品,也能品味当代摄影领军人物杰夫 沃尔、安德烈斯 古斯基、路易丝 劳勒和卢卡斯 布拉洛克等120位世界知名摄影家和无名氏的杰出摄影作品。每张照片都附有坎帕尼清晰且深刻的摄影评论,他结合照片的创作历史,向读者解释其内容和意义。
本书是 海南自由贸易港 瑶见 丛书中的一种,由荣获世界新闻摄影 荷赛 金奖等多项大奖项的摄影师王瑶著。书中用10组,200余张照片动情讲述了10个海口故事,从湿地保护、渔民生活到老街新貌等,全面展现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浪潮中,海口在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成就,记录了海口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海口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变迁,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提升。摄影小组历时数月,行千里,抗高温,经风雨,拍摄照片万余张,同时精选2万余字采写笔记作为图片的有益补充,共同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前海口的话语体系。
如同毫无诗意之处开出的花朵,每个人都曾经历生命中一闪而过的静默时刻,《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精)》收录的,即是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和文学家、导演亚历山大·克鲁格对于这些时刻的记录和讲述,63幅图片,88个故事,看似偶然,却叉仿佛预示某种命运,微不足道的瞬间,有时重大到让人难以释怀。
骨骼是脊椎动物身体的基础,通过骨骼,我们可以看出其主人的生活形态,得知其运动方式。骨骼是生物在演化中产生的不断 升级 的精密结构,造就了脊椎动物独有的魅力。然而,与其他展现生命魅力的因素相比,支撑着每个运动的骨骼,很少有机会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前半部分是摄影师汤泽英治用特殊手法所拍摄的骨骼照片,除了令人惊叹的生物演化的鬼斧神工外,独特的黑白色彩更传达出一种幽异的美感。后半部分则是由兽医东野晃典撰写的详细解说,内容包括各类动物的生物特性、骨骼构造、骨骼如何与附近肌肉组织协调工作*终完成肌体的运动等。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艺术和生命科学融合的全新摄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