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山西古典艺术和建筑之美 山西拥有500多处、数量居中国之冠的国保单位,不论是在熙攘城市中狭隘的小巷里,还是在郊外恢宏的殿宇中,无论是在塞外高坡寂寥的千年古刹里,还是在汾河边上风情依旧的古镇中,能有机会瞻仰一座座古建筑,仔细欣赏每一尊塑像的细腻,品味每一幅壁画的含义,追溯其所呈现的精彩历史,寻觅古人朴素的信仰脉络,都是一件十分有趣而幸福的事情。 跟着《国宝之旅山西》游山西 《黑神话 悟空》带火了山西,也带来了迷茫:去山西看什么?当你怀揣着好奇踏上这片土地时,中国古代宗教、历史、民俗所构成的一段段妩媚故事,犹如一幅幅迷人的画卷,慢慢地铺展开来:曲沃晋国博物馆里精妙的战车、青铜器,带你穿越遥远的历史;大同云冈石窟中空前绝后的精美雕刻,让你心旷神怡;五台山佛光寺里恢宏的大跨度唐代
摄影爱好者bi备入门指南,一本书概览200年摄影史经典。 从1839年诞生至今,摄影尚未走完第二个百年,但它带给人类社会的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本书全面探讨摄影艺术的诞生与发展,一览摄影史闪光时刻。本书作者、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摄影系教授大卫 贝特以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方法,详解摄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事件及摄影展,带领读者走进曼 雷、布列松、罗伯特 弗兰克、荒木经惟、杉本博司等摄影大师的世界,了解摄影艺术的过去,并展望其未来。
侗族,一个以大歌、木寨、梯田闻名的民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还不为世人所熟悉。法国摄影师阎雷和他的朋友西梦是走进深山里的侗乡的*批西方人,也是*批用彩色胶片拍下那片神奇的土地的摄影师。阎雷从1988年起,四次长途跋涉前往位于广西和贵州的侗族聚居地区,那里有*有侗族特色的风雨桥,壮观的梯田,贯穿日常生活的歌声,羞涩又友善的村民 在侗乡生活的六个月里,阎雷兴奋不已地用照相机拍摄侗族的壮丽风景、历史悠久的木质建筑、热闹的斗牛节和花炮节,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侗族文化。
本书呈现的是野生生物摄影中的*之作,它们来自十位自然摄影大师。每位摄影师都曾赢得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的冠军。 从阿特 沃尔夫极具创意的视觉图像到水下摄影大师托马斯 P.帕斯查克和布赖恩 斯科利充满故事性的环保影像,这些艺术家以新颖又令人惊叹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野生生物和荒野之地。你会惊讶于蒂姆 拉曼在雨林中拍摄的神奇物种、斯特凡诺 安特新纳展现的引人遐想的荒野之景、史蒂夫 温特那让人难忘的肖像作品、杜伊 德罗伊记录的加岛景象、西里尔 罗索的野生生物新闻报道、克劳斯 尼格的创造性构图,以及汉努 豪塔拉在其家乡芬兰捕捉到的动人瞬间。 每一章都展示一位自然摄影大师的十张代表作,配有文字讲述他/她的拍摄手法、灵感来源和拍摄目的。摄影师撰写的图片说明阐释了这些照片对摄影师的重要
本书引用山头火最后一次流浪之旅中所写的日记与俳句,加以解读的同时,结合对这段旅途的重走记录,配以日本著名摄影师山本昌男的摄影作品,集文字与摄影的深度为一体,展示极具东方禅意魅力的、追求超脱的人生哲学和万物之美。
《人像神韵》是《中国摄影报》曾发表过的经典人像照片解读作品,分为“那是你的眼神”“光与影的塑造”“生活的表情”三部分,选用100位摄影师的100幅佳作,由理论学者、批评家、图片编辑等对其兴趣点进行点评,辅以富有深意的文字,将人像照片的神韵挖掘出来。
夜幕降临,世界变得截然不同:它神秘、奇幻、安静且生动。苏珊·泰勒·希区柯克编著的《夜幕下的传奇(精)》集中展现了一个迷人的夜间世界及其带来的诸多的惊喜。夜晚,光影变幻。新鲜且独特的事物接踵而至,让人有一种无法言喻的亲近感。在这些栩栩如生的图片中,美国《国家地理》很很好的摄影师们捕捉到了黑夜中那林林种种的微妙变化。从一段浪漫的探戈到城市里熙熙攘攘的夜市,再到从太空中俯瞰到的地球,每一处景象都架起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自然界展现了一个奇迹般的新天地:只在夜间开放的花朵、会发光的水母、在空中狩猎的猫头鹰。很棒的是,这些图片让我们目睹了火花漫天、活力四射的庆祝活动,篝火旁的徒步旅行者,还有那烛光映照着的孩子的脸。本书精美绝伦,鼓舞人心,为人们展现了地球上很为迷人的一些景色。光影与黑夜营造出
2023年9月15日-2024年3月31日“超越纪实:20世纪西方摄影名家原作”展览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本书收录展览原作精华及延伸研讨,是我社“触摸经典原作100”系列的又一本新著,由著名视觉文化学者、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担任主编。该书收录的约100幅20世纪西方摄影原作,出自35位摄影大家之手,这些图像反映了西方摄影史中纪实摄影之外的若干重大潮流。与纪实摄影有别,这些潮流不以记录和揭示现实为主要目的,而是力图通过对摄影图像的建构和对摄影语言的探索呈现摄影家的主体存在。书中的四个部分:“寻求独立摄影”“探索现代语言”“发掘个性化现实”和“传达当代之感”,呈现了这一巨大潮流在过去百年中的不同阶段、不同风格和面貌,沿着时间轴将大师们的原作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展览期间的四场论坛相关讨论,延展
本书收录了作者陈华四十年来拍摄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老校园照片一百五十余幅。作者以一位老南大人的视角,将历史建筑遍布的老校园比作每一个南大人的家园,用相机记录下老校园数十年时光流转中的不同相貌,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从笨重的大相机到小巧的手机,着迷地拍了四十年。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镜头,邂逅南大老校园的春夏秋冬、一砖一瓦,抚触老校园数十年的光和影,体会作者用最简约的视觉形式和摄影手段所记录的每一次与老校园的美好 遇见 。希望本书的编辑出版,可以让这些美好的 遇见 成为更多人的记忆,成为我们的公共记忆。
《我们的新时代》画册是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型摄影展览的同名画册,紧紧围绕“奋斗”和“幸福”两大主题,呈现十八大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摄影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广大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热烈响应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号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各地区、各行业第一线,创作推出一大批优秀摄影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展览展现了摄影界和文艺界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团结一心、担当作为的良好精神状态。
《被选中的摄影师》 《被选中的摄影师》为薛忆沩 文学三十年(1988-2018) 虚构作品集,篇目、装帧设计皆由作者自选自定,具有纪念意义。 这本由短、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节选)构成的作品选集包括薛忆沩曾高居国内文学和图书榜首的,被《新华文摘》转载的短篇小说《出租车司机》《流动的房间》《上帝选中的摄影师》,获奖作品《生活中的细节》,中篇小说《通往天堂的*后那一段路程》以及长篇小说《空巢》(节选)等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境界和文学风格。 《大地的回报》 《大地的回报》为薛忆沩 文学三十年(1988-2018) 非虚构作品集,篇目、装帧设计皆由作者自选自定,具有纪念意义。 这本随笔选集包括薛忆沩曾被《读者》和几乎所有文摘类杂志转载的散文《外婆的〈长恨歌〉》《献给孤独的挽歌》《面对卑微的生命》,广受好评的
本书选取了北大各学科具有代表性的15位老师,展示他们的书房、教师风采,讲述他们的阅读、学术研究、勤勉教学的故事。每位老师还提供了珍贵的影响人生的阅读书单,是献给读者的阅读索引。这些老师分别是董强、韩茂莉、张慧瑜、曹文轩、徐湘林、戴锦华、秦雪征、 王余光、张帆、穆良柱、林毅夫、朱青生、方博、王诗宬、孟涓涓。 这本书能够让莘莘学子深度了解北大、北大名师,乃至中国学者的阅读人生,这无疑会对青年学子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书是人生的真正伴侣。好书就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同样,我们需要带着全部的人生经验去读书:不同的时期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领悟。——董强胸中千家诗文,眼前万里山河。——曹文轩我生命中 深切的感知,都是在文学阅读中发生的。——戴锦华
《口述影像历史——与共和国同行(1949-1978)》系列丛书共三卷,结合影像资料,通过60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一辈摄影师本人的口述整理和采访,将口述、访谈与文献资料互为对照,深入挖掘了历史的真相,展现了中国摄影师的群体形象。摄影者的口述复活了他们生活其中的那个年代,使历史更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新中国摄影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史料和影像文本。本书为第一卷,收录了姜维朴、张崇岫、孔繁根、何如、乌勒、铁矛、思勤、昌鸿恩、赵黄岗、尹福康、张其军、李荣卿、李仲魁、韩三当、左家忠、孙桂琴、杨长福、任用昭、张甸、伍振超等20位老摄影家的口述和摄影作品。
《口述影像历史——与共和国同行(1949-1978)》系列丛书共三卷,结合影像资料,通过60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一辈摄影师本人的口述整理和采访,将口述、访谈与文献资料互为对照,深入挖掘了历史的真相,展现了中国摄影师的群体形象。摄影者的口述复活了他们生活其中的那个年代,使历史更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新中国摄影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史料和影像文本。本书为第二卷,收录了肖野、邵柏林、徐永辉、彭邦卿、夏念长、张书永、廖衍强、乐金林、顾东昇、佟树珩、张谊、钟达、蒋少武、袁国祥、金桂泉、陈雷生、郭沫水、茹遂初、李开聪、晓庄等20位老摄影家的口述和摄影作品。
《口述影像历史——与共和国同行(1949-1978)》系列丛书共三卷,结合影像资料,通过60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一辈摄影师本人的口述整理和采访,将口述、访谈与文献资料互为对照,深入挖掘了历史的真相,展现了中国摄影师的群体形象。摄影者的口述复活了他们生活其中的那个年代,使历史更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新中国摄影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史料和影像文本。本书为第三卷,收录了徐 邦、唐大柏、杨立森、温泉、马英、王东、魏德忠、刘恩泰等20位老摄影家的口述和摄影作品。
《摄影中的中国(英文)》由谱庄著
启迪人心的书可以瞬间平静你的内心。翻开这本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著的《宁静(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的心灵之旅)(精)》,一张张令人惊叹的照片配以深邃的文字,使你的心灵得到接近的放松,灵魂得以重新振奋。书中的每一页都有如通往和谐交融的路途,伴随着每月不同的主题,例如怜悯、观点、耐心和满足等。从含苞待放的花朵到荡漾着涟漪的沙丘,《宁静》用超越时间的美和充满智慧的箴言,带你度过一整年平静的时光。
深刻且跨越时空,这本鼓舞人心的小书让人重回内心的宁静。书中配有深刻的名人警句和漂亮的图片,每一页都值得我们停留、思考和吸收,每月一个主题,如治愈、适应、接受和力量。无论你正面对失去,面对转折,抑或是在寻找每日前行的动力,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著的《和悦》将为你的每一天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意义。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本书是“李少白拍故宫40年”系列丛书打头之作。书名《故宫新影》中的“故”和“新”体现了时间和光影的张力。本书分四个时期精选了著名摄影师李少白先生拍摄故宫四十年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