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呈现的是野生生物摄影中的*之作,它们来自十位自然摄影大师。每位摄影师都曾赢得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的冠军。 从阿特 沃尔夫极具创意的视觉图像到水下摄影大师托马斯 P.帕斯查克和布赖恩 斯科利充满故事性的环保影像,这些艺术家以新颖又令人惊叹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野生生物和荒野之地。你会惊讶于蒂姆 拉曼在雨林中拍摄的神奇物种、斯特凡诺 安特新纳展现的引人遐想的荒野之景、史蒂夫 温特那让人难忘的肖像作品、杜伊 德罗伊记录的加岛景象、西里尔 罗索的野生生物新闻报道、克劳斯 尼格的创造性构图,以及汉努 豪塔拉在其家乡芬兰捕捉到的动人瞬间。 每一章都展示一位自然摄影大师的十张代表作,配有文字讲述他/她的拍摄手法、灵感来源和拍摄目的。摄影师撰写的图片说明阐释了这些照片对摄影师的重要
夜幕降临,世界变得截然不同:它神秘、奇幻、安静且生动。苏珊·泰勒·希区柯克编著的《夜幕下的传奇(精)》集中展现了一个迷人的夜间世界及其带来的诸多的惊喜。夜晚,光影变幻。新鲜且独特的事物接踵而至,让人有一种无法言喻的亲近感。在这些栩栩如生的图片中,美国《国家地理》很很好的摄影师们捕捉到了黑夜中那林林种种的微妙变化。从一段浪漫的探戈到城市里熙熙攘攘的夜市,再到从太空中俯瞰到的地球,每一处景象都架起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自然界展现了一个奇迹般的新天地:只在夜间开放的花朵、会发光的水母、在空中狩猎的猫头鹰。很棒的是,这些图片让我们目睹了火花漫天、活力四射的庆祝活动,篝火旁的徒步旅行者,还有那烛光映照着的孩子的脸。本书精美绝伦,鼓舞人心,为人们展现了地球上很为迷人的一些景色。光影与黑夜营造出
2023年9月15日-2024年3月31日“超越纪实:20世纪西方摄影名家原作”展览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本书收录展览原作精华及延伸研讨,是我社“触摸经典原作100”系列的又一本新著,由著名视觉文化学者、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担任主编。该书收录的约100幅20世纪西方摄影原作,出自35位摄影大家之手,这些图像反映了西方摄影史中纪实摄影之外的若干重大潮流。与纪实摄影有别,这些潮流不以记录和揭示现实为主要目的,而是力图通过对摄影图像的建构和对摄影语言的探索呈现摄影家的主体存在。书中的四个部分:“寻求独立摄影”“探索现代语言”“发掘个性化现实”和“传达当代之感”,呈现了这一巨大潮流在过去百年中的不同阶段、不同风格和面貌,沿着时间轴将大师们的原作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展览期间的四场论坛相关讨论,延展
《我们的新时代》画册是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型摄影展览的同名画册,紧紧围绕“奋斗”和“幸福”两大主题,呈现十八大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摄影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广大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热烈响应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号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各地区、各行业第一线,创作推出一大批优秀摄影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展览展现了摄影界和文艺界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团结一心、担当作为的良好精神状态。
这是 摄影师严明的彩色摄影集,是一部深邃而神秘的迷人作品。严明的创作历时四年,足迹踏遍半个中国,但时空的元素在此隐而不现,指向情绪和视觉的深处。在严明的视角下,彩色摄影不再是现实的复制,而成为一种 现实的艺术表达,通过色块、光影和氛围,展示现实的复杂和美丽,体现艺术的民间性和现代性。这是作者关于摄影的独特理念和美学坚守。“墙”是这部作品集的核心意象,严明认为,墙壁不仅承担围蔽的功能,还是情感和审美的媒介,记录了生活和历史的变迁。通过对墙的观察,他传达了对过往的沉思和对未来的预见。我们跟随他的脚步,拾级而上,打开一扇扇尘封的门,探寻墙背后的故事。本书分为“情迹”“迷墙”“无常”“未央”四辑,辅以四段精妙的文字,每段文字,都是他对生活、艺术与自我认知的持续对话。它们既是间离作品的
罕见病指患病率特别低的病,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定义罕见病是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数0.65‰至1‰之间的疾病,不过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标准较之略有浮动,目前 尚未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罕见病统一标准。罕见病通常呈慢性、进行性,病情严重且很可能伴随终生。两年来,作者多地走访多位罕见病患者,用心用情拍摄动人瞬间,并从中选取不同病种的百位患者特写照片,辅以罕见病介绍信息和患者抗病故事、家庭故事,体现了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怀。
本书是《生命之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精选》的五周年官方改版,前者已经出版五年之久且踪迹难觅,本书在其基础上加入了 近五年比赛中获奖的20张新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摄影方法和摄影技巧是如何不断进步的。这几年,中国摄影师不断在WPY中创造佳绩,鲍永清在2019年创历史地获得年度野生生物摄影师奖项,袁明辉曾当选WPY评委,2020年中国又有几位摄影师获得单项大奖或者高度赞扬,他们是李善元、蔡送达、同海元、韩乐飞。 这本精美的作品集记述了自然摄影的发展进程——自19世纪30年代相机的发明,到70年代 拍摄到野生动物,20世纪以来的闪光灯革命和胶卷革命,1965年 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启动,至如 益精湛的光影运用、无限拓展的题材选取、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涌现和 艺术范畴的现实思考。获奖作品中不乏具有开拓意义的描绘、美得令人
《奥运影像·2008》由罗更前摄
本书是纪实摄影师刘昕的摄影作品集,汇集了她在 外担任摄影记者及自由摄影师时每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刘昕作为20世纪90年代备受瞩目的摄影记者,在《中国青年报》工作时足迹遍及全国,记录了我国数项重要社会事件,包括“希望工程”等。她后来赴美继续创作,主题涉及自闭症儿童、跨性别女性艺人,以及美国的阿米什家庭、俄亥俄州女竞选人、高中生母亲等。女性、儿童与少数群体的生存状态是她持续关注的主题,这也成为她日后投身公益事业的契机。本书还收录了刘昕与老同事解海龙在2020年所做的一次深入对谈,探讨了摄影的力量与摄影师的社会责任。全书以汉英对照的形式写就,对照片及照片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说明,图文配合,将摄影师眼里的中外90年代呈现了出来。本书可配合刘昕的图文随笔集《在旋转尘光的静点》一起阅读。
70幅百年经典植物摄影作品,捕捉靠前的植物细节,呈现自然永恒之美。本书是植物摄影先驱卡尔·布洛斯菲尔德的国内首本画册。由德国知名艺术出版社出版,并获得布洛斯菲尔德基金会的授权。在19世纪90年代,柏林的艺术家、雕刻家和教师卡尔·布洛斯菲尔德开始拍摄植物、种子和其他来自大自然的素材,目的是教他的学生在自然形式中发现图案和设计感。他对最小的植物部位进行特写拍摄,放大到其自然大小的30倍,当他们戏剧性地突出了植物的几何和雕塑特性时,令人震惊的摄影作品产生了。本书收录70幅作品,包括摄影师的成名作及代表作。邀请德国地质植物学家撰写植物说明文字,保证科学性。作为将植物与艺术结合的经典,布洛斯菲尔德的作品能提升读者对植物的普遍认知,感受自然的形态之美、纯粹之美、永恒之美。
陈家泠先生的艺术创作生涯丰富多彩。本书作者许根顺用了十多年时间,以海量图片零距离地记录了陈家泠先生义无反顾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人生。以无数原始的视频、音频,真实的、全方位全高清数字化的系统记录,回放他创作
本书收入了冯立、张巍、陈有为等人的摄影作品,收录了《新媒介·新影像·新口语》、《虚拟时代的人生焦虑》、《视觉文化:由机械复制时代到达数字复制时代》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