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爱好者bi备入门指南,一本书概览200年摄影史经典。 从1839年诞生至今,摄影尚未走完第二个百年,但它带给人类社会的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本书全面探讨摄影艺术的诞生与发展,一览摄影史闪光时刻。本书作者、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摄影系教授大卫 贝特以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方法,详解摄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事件及摄影展,带领读者走进曼 雷、布列松、罗伯特 弗兰克、荒木经惟、杉本博司等摄影大师的世界,了解摄影艺术的过去,并展望其未来。
《人像神韵》是《中国摄影报》曾发表过的经典人像照片解读作品,分为“那是你的眼神”“光与影的塑造”“生活的表情”三部分,选用100位摄影师的100幅佳作,由理论学者、批评家、图片编辑等对其兴趣点进行点评,辅以富有深意的文字,将人像照片的神韵挖掘出来。
人类的语言不仅要表达内容,也要带出情感。安泰永的这本书超过了大多数摄影爱好者对于器材和数据的关注,在照片的情感表达方面做出了理性的尝试。此书的出版在只注重外表的大众文化的投下一颗虽小却饱含希望的信号弹。作者通过这本书传达了他对摄影文化的主张,表达了其对流行摄影文化的一种反讽的内心感受,同时也通过作品展示和解说,向读者说明如何抛开对于器材的执着,着眼于内心情感及对生活的感悟,并用手中现有的设备准确的表达。
如同毫无诗意之处开出的花朵,每个人都曾经历生命中一闪而过的静默时刻,《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精)》收录的,即是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和文学家、导演亚历山大·克鲁格对于这些时刻的记录和讲述,63幅图片,88个故事,看似偶然,却叉仿佛预示某种命运,微不足道的瞬间,有时重大到让人难以释怀。
远洋渔业是世界上 危险的行业之一。在历经两个多月跟随远洋渔船出海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李颀拯冒着极大的风险,克服巨大的困难,向我们呈现了远洋捕鱼人艰辛、危险的生活,海洋渔业资源因人类越来越无度的捕捞所带来的困境,以及人与自然间永无 改的相互依存关系。
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时世界上还没有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机遇号”火星车(自2004年开始在火星活动)所发回的照片万众瞩目,进一步证明现代探险若离开摄影,一切都让人无法信服。1839年,摄影术一出现就成为探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纪初期,摄影技术得以改进,摄影本身也具有了向世人证明真相的文化含义,对于探险者和出版商来说,照片也成了不可或缺之物。詹姆斯·R.?瑞安在《摄影与探险》一书中选取了大量案例,有极地探险,也有太空任务,以此向我们说明探险摄影作为一种科学调查与艺术审美的结合体是如何拍摄、传播和消费的。 书中介绍了大量的照片与探险活动,既有英国1910—1913年惨遭厄运的南极探险,也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969—1972年激动人心的月球登陆计划。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不同时期的个人、机构是如
本书选取中国书法 有代表性的汉碑精品二十件,对蕴藏其中的礼乐传统、礼仪制度与祠祀活动等予以提炼和解读,旁及汉代政治、军事、地理、历史等不同层面,汇集成二十篇赏析作品,旨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汉碑透射入年轻读者的内心。为了满足读者的视觉体验,本书由一位书法名家花费一年时间逐一临摹二十件汉碑,将汉碑雍容典雅、端庄朴实的风格予以再现,一方面再现汉碑的风韵气质,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当代书法家走进汉碑、体验汉碑、参悟汉碑的生命历程。整部书图文相配,由汉碑释文、拓片局部、书法创作以及赏析作品四者融合。其中若干临摹件可制成小卷,风格古典雅致,宜于读者单独欣赏。
如同毫无诗意之处开出的花朵,每个人都曾经历生命中一闪而过的静默时刻,《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精)》收录的,即是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和文学家、导演亚历山大·克鲁格对于这些时刻的记录和讲述,63幅图片,88个故事,看似偶然,却叉仿佛预示某种命运,微不足道的瞬间,有时重大到让人难以释怀。
《在旋转尘光的静点》是一部配图散文集,是摄影记者、纪实摄影师刘昕的作品。刘昕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启摄影生涯,近30年间,她不断通过影像观察和记录世界,见证了很多珍贵的历史时刻,并持续关注如“希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