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铅笔字 楷书常用笔画、偏旁与结构》从基本的执笔方式和书写姿势入手,讲解铅笔的硬笔书法的入门学习,进而涉及了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独体字、合体字、包围结构字等内容。本书共包含86课内容,每一课都有基本特征、结构分析、常见错误、描写范字、补写结构、临写范字等板块,使小读者们对所讲范字有更为全面扎实认知和书写体验。
陈寔残碑于1974年在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出土,现藏于宁夏博物馆。陈寔残碑的书法风格独特,结字方扁茂密,用笔圆劲浑厚,布局疏朗有致。这种风格体现了东汉早期隶书的精品特点,也是汉隶体系中境界较高的作品。其字体结构与子游残碑略有不同,已经显露出了明显的楷化痕迹,字体结构规整内敛,笔画开张有致、雄健有力,可以称之为 隶楷 或者 新隶体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和欣赏价值。
可临可写 可摹可写 编排合理 易教易学 着重结构 繁简对照 ●本书分为精临篇、通临篇、原帖篇三个章节,体系完整,循序渐进。 ●精临篇与通临篇着力于临摹训练,强化用笔和结构练习。 ●精临篇和通临篇正反面内容相同,正面适合老师上课讲解指导,反面适合学生课后巩 固练习。 ●无论有无老师指导,都应对照原帖仔细揣摩,反复练习。
路振平编*的《魏楷楷书教程》从实用性出发,注重基础学习,鼓励创作。本书对楷书这种基本字体进行详细指导,以名家原拓本《张猛龙碑》为蓝本,经过筛选、归类及特殊的技术处理后,翻制成墨迹,并配以米字格,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并且掌握字形结构以及笔画定位。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令世界瞩目,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内容多在历代儿童教材中得到了宣传,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些儿童教材,经过历史的检验,确为传授知识、通晓事理、进行道德教育且易诵易记的通俗读本。 《增广贤文》是清代流传很广的一部蒙学读物,旧时民间有“学会《增广》会说话”的谚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国学热不断升温,蒙学经典更是波推浪涌、方兴未艾。在今天,许多读者慧眼识珠,仍然选择《增广贤文》等传统蒙学读物作为自己人生的书目,就不得不让人惊叹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了。 《增广贤文》的作者已无从考证,相传是明代中期的一个书生。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谚语排列在一起,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交错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其内容主要是前人
甲骨文书法是一个完整的书法领域,书写甲骨文书法应具备笔法、字法、章法与墨法等书法艺术的因素;书写甲骨文必须具备一般书法基础,提高书法艺术修养;甲骨文书法创作要想艺术境界发展,要走出甲骨拓片法贴,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甲骨文书法是一个完整的书法领域,书写甲骨文书法应具备笔法、字法、章法与墨法等书法艺术的因素;书写甲骨文必须具备一般书法基础,提高书法艺术修养;甲骨文书法创作要想艺术境界发展,要走出甲骨拓片法贴,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技法切磋 问题琢磨 习字斩获 著书岁月 ,涉及书法的多个层面,或是针对前人的论点,或是针对当今的话题,从理论的层面展开论述。习字之难在于技法是个系统工程,包括用毫、用锋、用力、用墨等一系列的问题,哪一个环节掌握不好都可能出现败笔,所以对书法技法必须深究细抠。本书技法部分运用笔力分析理论来研究技法,就中锋用笔与逆锋用笔的笔画特征、不同书体的不同用锋方式等进行探讨,与以往的研究成果可以构成一个整体。
为了弥补这种缺憾,编者除对赵孟頫的《千字文》进行精心的编排、整理之外,还历经一年之久的时间,精心汇集了楷书四大名家中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碑帖墨迹,终于集腋成裘,将这些传统蒙学经典以四大名家楷书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弥补了这方面图书出版领域的一项空白。 本册为欧阳询楷书《弟子规》。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欧阳询书学刘珉,兼师二王,八体皆能,尤精楷书。其楷书以险劲刻厉见长,却又法度严正,结体袱纤合度,点画工整,意态精妙,极为杰出。世称其楷书为“欧体”。传世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碑》等。 .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还将《弟子规》原文加注拼音,迎合了历代教材从识字和写字起步
本册所选为东汉《封龙山颂》,全称为《元氏封龙山之颂》,是东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立于汉常山郡元氏县(今属河北)封龙山上的一块重要碑刻。最早见于宋代洪适《隶释》及郑樵《通志略》的著录。《封龙山颂》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著称于世。全碑为隶书,十五行,行二十六 字,字体方正古健,结体奇崛,气魄雄伟。其笔画较细,却遒劲豪放,点划之中蕴含篆籀之意,粗犷俊朗,展现出独特的阳刚之美。众多书法评论家对其赞誉有加,认为其书法风格与《乙瑛碑》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汉隶中的上品。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合称"三希",宝藏在"三希堂"中,现藏故宫博物院。《快雪时晴帖》的内容是王羲之大雪之后向友人问候,此迹笔法圆劲古雅,意态闲逸,用笔多圆钝,结体平稳匀称,在优美的姿态之中,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韵。《中秋帖》为晋代王献之所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草书3行,共22字。《伯远帖》因首行有 伯远 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此帖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
《淡墨秋山诗帖》 行书,纸本。纵29.1厘米,横31.9厘米。 此帖书自作七绝一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使转灵动,结字端妍,结态造势宽展肥美,精神饱满,无款印。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历代名家书法珍品》丛书共32册,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精品,如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等代表作。采用大8开,高清全彩影印,锁线装订,*限度地发挥图书的鉴赏功能。
该套丛书的主要特点是“学以致用”“随学随用”“未学不用”“不断巩固”。即学会了一个具体技法之后,即可解决此后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具体的“形”,总是可以在前一个单元训练中清晰地找到训练有素的痕迹,而没有学过的技法不会在前一个单元中出现,这样一个一个熟练的技法单元就组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技法链。这是该套教程有别于目前诸多技法类丛书的主要特点,也是笔者近年来关于“书法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课题中技法教学的一个分支。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做到学科性、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相结合,所以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学习一个新的技法时,一定要做到严密精确,熟练到位。经过一个又一个技法单元的学习,一个一个坚实的技法链就拉起来了,读者们的实际书写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本书是该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楷书,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于后世的委任状(任命书)颜真卿写这篇告身时已是七十二岁高龄,是他晚年的力作,历来为世所珍重。《自书告身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字多藏锋下笔,点画偏于圆,除横细竖粗的特点之外,有些竖笔,中间微微向外弯曲,因此显得骨肉停匀,沉雄博大。《竹山堂连句》,楷书,“遒劲雄逸,结字端严,运笔裕如,有天然沉着之气。此两帖尤能反映出颜书的风采。
书法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书写基本技能与书法艺术鉴赏力,它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培育爱国情怀的关键途径,也是增强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育审美情趣、陶冶性 情、提升文化素养及促进全面发展的有力措施。本书详尽阐述了硬笔行书的基础知识、基本 常识,细致讲解了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以及章法布局,尤其聚焦于结字安排与结 构取势的要点。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崇尚法度,追求结体严谨、端庄平衡、自然流畅的境 界,旨在让学生掌握书写基本技能、正确的用笔方法,学会运用规范的笔顺与笔画书写汉 字,并通过持续练习,提升书写速度与书写质量。
《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名士岑勋(即李白《将进酒》中的岑夫子,岑参从弟,张旭弟子)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合力而成,为楷书中的精品。《多宝塔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佛塔原委及修建的经过。这一年,颜真卿的书碑作品渐多,已经享有盛誉。这一时期,其笔力端庄、沉稳雄毅, 点画皆有筋骨 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 ,脱初唐之轨迹,渐成一家。在颜真卿留下的诸多碑文中,《多宝塔碑》存字较多,碑版精良,后世学习颜体者,多愿从此碑入手,入其堂奥。民间流传拓本也很多,本版为明代拓本,藏于日本。
《崔子玉座右铭》,主要内容为清代书法大家吴让之为崔子玉书写的篆书座右铭,以此座右铭为内容书写的还有清代大家邓石如。本篇为中国历史上篇座右铭,被萧统作为铭文典范二篇之一,收录《文选》,受到后人景仰。无让之所书此篆书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互参,体势展蹙修长,有“吴带当风”之妙,无让之被誉为清初以来篆隶书体创新者之一。此作品为广大篆书学习者的绝佳范本。
邓石如(1837-1916年),即著名的 完白山人 ,是清代书法金石学家、文坛泰斗、经学宿儒, 邓派 创始人。他的篆书融入了汉碑篆刻笔法,沉雄朴厚,以圆劲取胜。姿态新颖,笔力雄健,体势大度,用笔灵活而富于变化,骨力坚韧,一扫当时呆板纤弱、单调雷同的积习,自成一家风范。本书收录了邓石如数篇篆书精品,为广大学书者欣赏、研习之佳品。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明代文征明以诗文驰名江南,而书法和绘画的声誉更高。就书法来说,大字端劲蕴藉,小楷精工温纯,对真、行、草各体,都有一定的造诣。他早年从苏轼入手,后来参合了米芾和王羲之书法的笔意,墨迹淳和圆熟而不失清劲。《前后赤壁赋(古今对照版)》收录文征明所写的《前后赤壁赋》,行、草兼用,虽是文征明八十七岁的晚年之作,但笔笔精到,绝无衰飒之状,可谓“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人书俱老”,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神品。 本卷收录的王爱本草书《前后赤壁赋》墨迹,是在研习文征明书法作品特点的基础上,博采草书众家之长而作,用笔圆劲、结体道美,注重单字的间架结构,笔笔一丝不苟。篇章布白疏朗、清秀。本卷编纂
《东方朔画赞碑》俗称《颜子碑》,为唐代平原郡太守颜真卿书,碑阴碑阳各15行,两侧各3行,每行30字,大字楷书。碑文内容是对东方朔的高度赞誉, 简称《东方朔画赞碑》。字体端庄雄健,气势开张,笔法刚健雄浑,遒劲严正,为颜碑中的珍品。